
缘聚赤沙留美忆
谢岳雄 / 文
假如把人生看成是一只船,那么,除了家庭这个永远的避风港,小学、中学、大学便是“船”驶向社会“海洋”的各个动力加油站。对我而言,广东商学院(现广东财经大学)就是我人生之舟起锚远航的海港,是我迈进社会、身份蝶变的地方。从跨进广州海珠区赤沙路21号那天起,转眼间,已经过了37个年头。昔日的毛头小伙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然而,无论岁月的风雨如何冲刷,我的“生命之舟”已经深深烙上了“广商”(广财)的印记。
岁月无情人易老,中年男女爱怀旧。卅七载寒暑易节,几十度春秋交替,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有多少情节令人无法忘怀,又有多少面孔令人刻骨铭心!重温那段美好而短暂的大学时光,我时常梦萦母校,让自己回到20世纪八十年代那段激情与梦想交相辉映的岁月,并一路采撷缘分的种子,寻找命运的轨迹,咀嚼生活的馈赠,回味求学路上的艰辛,感悟多彩的人生……

人生稀奇,冥冥之中,自有一种叫缘分的东西。佛家说,同船过渡是缘。我觉得能成为师生、同窗更是一生一世的缘。至今忘不了1986年10月那个宁静的清晨,当我们从广州北京路财厅前坐上接送新生的校车,迎着晨光,大家像一群快乐的小鸟,不时探头逡巡这陌生的南国都市。车到广商,几十位帅哥靓女已经守候在办公楼前,他(她)们热情地帮我们搬行李,指引我们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并将我们带进学生宿舍……原来,这些帅哥靓女就是我们84、85级的师兄师姐耶!他们热情大方、朝气蓬勃,细致入微地关照新生,让我们这些刚刚离家远游的学子立即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此时的广商与我们想象中的大学相差甚远,整个校园有且只有零落的几栋大楼,教学楼前的操场沙尘飞扬,雨天一片泥泞,周围没有花草树木,像一个建设中的大工地。而且在校全日制学生只有460人,教职员工不够150人,规模还比不上一所中学。没有图书馆、商场,更没有娱乐设施,周末看露天电影必须到隔壁海军教导队的操场“军民共享”。当然,环境的不如人意并没有影响大家求学的情绪,反之,和同学们一样,我爱上广商正是从这一天开始!我和老师、同学们结缘也是从这一天开始!

在这里,我首先结识了几十位会说“外星语言”的潮汕籍学生。这些老乡,虽然来自四面八方,但因同住一栋楼,几乎天天碰面,大家很快便熟络了。尔后我因担任学校学生会校刊《朝晖》主编而结识多位喜欢文学的外地朋友,再后来我又有缘结识低年级的一众学弟学妹,他们中有的成为我的莫逆之交,毕业后常有联络互问冷暖。
在这里,我有幸聆听系主任陈学存教授讲授《工业会计学》课程,学习掌握了会计学原理和财务实操技能;聆听吴厚德教授深入浅出讲授《政治经济学》,夯实了经济理论基础;聆听李明教授生动活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明白了“谈恋爱的哲理”;观赏校团委陈庆联书记龙飞凤舞的书法表演,增进了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热爱……我有缘成为他们的学生,得到他们有益的教诲,读书时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锤炼了谋生本领和坚韧意志,并在日后不同岗位上发挥了作用。所以,每当想起我的大学老师们,一股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在这里,离开母校多年的我还有幸结识了广财会计学院历任领导。他们对我们这些老校友格外热情、关怀有加,有求必应。顺便举个例子为证:十几年前,我一位同班同学当年申报高级职称,刚好有一篇论文需要在一个月内发表,否则硬件欠缺申报不了。情况紧急!该同学找我帮忙想办法。我通过一位朋友极力争取,已经排好版在校清样的《广东财会》杂志终于同意临时调整稿件给予特殊关照,但条件是该同学的论文必须得到专家的书面推荐才可以采用。于是我立即将情况电告许义生教授,请他帮忙审阅推荐。尽管许教授没教过我们,我也是25周年校庆时才认识他,但他还是急校友之所急,非常热情的答应帮我这位女同学的大忙。在他的审阅和书面推荐下,杂志当期刊发了这篇审计学论文。因此,我那位同学也顺利获评高级审计师职称。现在提起这件事,该校友感动难捺。
难忘母校,难忘赤沙。因为茫茫人海中,我们不仅在此间收获知识、收获友情,更重要的是缔结了一种没有功利的善缘。
(本文发表于《潮州日报》2023年6月6日第7版)

作家简介:
谢岳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作家。已出版文学著作《南粤之剑》《爱的呢喃》《丹青情缘》《文化不是装饰品》《商海涛声》《母校忆事》《走进潮州沙溪》等,影视文学剧本《瓮城风云》《六祖传奇》(与人合作编剧)等;其他专著《教你不花冤枉钱》《五分钟法律通丛书》《岭南乡村记忆丛书》等。1999年加入广东作协。2000年加入中国作协。长篇纪实文学《南粤之剑》(与雷铎、曹轲合作)获两项国家级图书奖,并有多篇作品被选编入书。连续两次出席广东省第二次青年作家代表大会和广东省第八次作家代表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