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 上 行
苟平刚/甘肃


初夏的子午岭
葳蕤叠翠 绿波荡漾
一行人
自西向东沿着宁五公路
过九岘桥子 黑牛腰岘向桂花盛开的地方风驰电掣
久违了的沟壑 梁峁 岭脊 还有残破不堪的老窑洞
它们仿佛是一首久违了的老歌
浓烈醇香
很多年前
九岘林场罗山府农场桂花园农场
来了很多很多的的知识青年
有操着南腔北调的河南人
有说着吴侬软语的南方人
有豪爽义气的山东汉子
也有省城兰州的学生娃娃们
它们风尘仆仆的来到了深山老林里
上山下乡 屯垦戍边
他们是知识青年
他们是支边青年
他们都是林场的创始人 奠基者
时光好不禁用
再回首
已是黄昏独自愁了
当年懵懵懂懂 风华正茂的她们
用青春和激情把自己揉进了巍峨的青山
眸子里的千山万水
从脚下恣意的流淌着
当年走过的羊肠小路
依然驻守在目光不能企及的地方
前后左右了然于胸
北上
山牵着山 水连着水
跑山 巡山 守山
枯燥乏味却不失粗犷与细腻
南下
改土平田 肩扛手提
锋利的铁锨 镢头
摇落了一串串滚烫的汗珠
为后人栽树干劲十足
风从岭上吹过和大山的孩子们捉着迷藏
一会扶摇直上
一会牵着她们的衣襟跌跌撞撞
一会抚弄着他们乱蓬蓬的发丝
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林二代或者林三代
抓不住风的小不点们只好
偷偷潜入果园 瓜地
面红耳赤地抢夺着战利品
过去 现在
如此近又如此之远
远的只剩下了回忆
剩下了回不去的旧时光
以及甜甜的苦涩的梦
听父亲说
弯弓似的镰刀在他们的手中上下翻飞
阳光 汗珠也加入了龙口夺粮的战斗
月明星稀的夜里
我们骑在父亲的宽广的背上
嗬嗬地赶着大马
一茬一茬的麦地里
父辈们踩着老黄牛的步子亦步亦趋
汗流浃背的我们循着他们的身影捡拾着遗落的麦穗
后来
回城的走了
再也没有回来
剩下的都是和父辈们一样的人
守望着岭上的草木 山里的岁月
孤舟似的车子
沉浮在茫茫林海中
大地母亲把古稀的他们身强力壮的我们紧紧的紧紧的
拥入了怀中
蔚蓝色的天空
被强而有力的手掌分割成大小不一的碎片
仿佛父亲的山林母亲的河
还有天边啃食着芳草的点点云朵

蜿蜒起伏的子午岭
硬生生
挤出了蜿蜒绵亘的秦直道和手心里的宁五公路
相互交错着纠缠着
轻轻的述说着曾经的繁华和落寞
看着密密匝匝的草木
数着一圈又一圈的年轮
彼此深情的对视着
风过的时候
钻天杨 松柏 洋槐树
都努力的挺起了身子
高高的脊梁上
松涛阵阵
那是大秦帝国的金戈铁马氤氲着战争的悲凉和残酷
和亲的队伍穿过了杏花微雨
踏破了子午岭的静谧和悠然
山脚下的绣花楼里
花容月貌的王昭君珠泪纷纷
淋湿了羊肠小道
秦时的明月
还在亲吻着拥抱着沟壑梁峁
把万千柔情付与了春花秋月
浩瀚的子午岭啊
你的心中
藏满了父辈们的梦想我们的希望

苟平刚,甘肃宁县人,网名陇上林海,笔名山魂,出生于1976年7月。从上学时就酷爱文学,生活跌宕反复,依然坚持写作,近年在公众号平台和《九天文学》等期刊上发表了两百余篇诗歌散文作品。有一半作品被读者推荐上了红榜和精华榜,网红作者之一。现从事林业工作,第十届宁县政协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