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大凉山,细雨纷飞,跟随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关工委老领导脚步,来自川渝黔三个分会及基层站段关工委老同志,重回成昆,冒雨参观了西昌铁路文化宫“成昆精神”教育基地。
成昆铁路1958年7月开工建设,1970年7月1日建成通车, 与美国阿波罗号飞船带回的月球岩石、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并称为 “象征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
成昆铁路孕育了“成昆精神”。 成昆铁路承载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战胜一切困难”的豪迈气概。当年筑路大军以“敢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英雄气魄,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筑路成昆。今天成昆人以“斗山治水保畅通、坚守实干创一流”的斗志,勇于奉献,献身成昆,创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奇迹,铸就了新时期“成昆精神”。
回首成昆铁路走过的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当年的筑路建设者和今天的运营管理者都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为共和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成昆精神”教育基地由西昌铁路文化宫主展馆、轸溪成昆英烈陈列室、“成昆精神”教育基地-关村坝站、沙马拉达站先进荣誉室以及西昌机务段、西昌车务段、西昌工务段、西昌供电段、西昌铁路公安处等单位的“成昆精神”荣誉展陈室组成,对传承、弘扬“成昆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教育、培养适应中国铁路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职工队伍的重要阵地。
成昆铁路,是一条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筑路史神话般的铁路,被誉为“象征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
成昆铁路,是一条充分体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举全国之力,大规模投入的铁路,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绝无仅有。
它的诞生是党中央面对当时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以国家安全为前提、以国家长远发展为指导的战略经济学思想,高瞻远瞩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当年,成昆铁路筑路大军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成功地建成了这条对发展西南地区经济、巩固国防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铁路。
成昆铁路建成后,与贵昆、川黔、成渝铁路相连,构成了西南铁路环状路网,谱写了中国铁路发展的壮丽诗篇。
有多少铁道兵战士为修筑成昆铁路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的英灵,至今仍屹立在成昆铁路沿线。
致礼/向倒下去/做了钢铁云梯坚强基石的每一个生命/致敬/向站起来/站成千里成昆精神丰碑的每一个英灵/他们曾用江河与高山的气势/用风枪的轰鸣和钢轨的硬度/用大桥飞扬的翅膀和枕木沉默的坚毅/化作钢铁成昆的一粒粒道砟/永别故土/长眠于此/青山有幸埋忠骨。
千里成昆就是他们最后的杰作/而我们/逝去的弟兄 工友/以倾其所有的崇高/涅槃成千里成昆的群雕/以筑路人铁路职工的名义/汇成祖国大西南的钢铁银河/用血色的木棉花/向长眠千里成昆的英烈致以崇高的礼赞/用高亢的汽笛声/向我们的战友 工友/致以崇高的敬意!
这是30万筑路大军经过艰苦奋战,响应毛主席关于“成昆线要快修”的伟大号召,以“红军不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凿穿了数百座大山,修通了427座隧道,飞架653座桥梁,1970年7月1日,1096公里成昆铁路建成通车。
时代飞速发展,弹指一挥间,成昆铁路通车53年间,成昆人不断挖潜扩能,斗山治水,全线实现了电气化,畅通无阻,多拉快跑,长年开行站站停的慢火车,为四川彝族儿女脱贫致富,全面实现小康做出了卓越贡献。
2020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长篇通讯《莽莽成昆出大山》为题,报道了50年风雨成昆路,不仅成为了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大山深处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幸福线,更孕育出了“战山斗水、坚守奉献、创新争先” 的“成昆精神”,成为新中国辉煌成就的象征,成为铁路人为之骄傲的丰碑和砥砺前行的动力。
“成昆精神”教育基地,分别被全国关工委、国铁集团关工委命名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和“全路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