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村老党员的国旗情怀
文图/特约作者:饶晓辉(江西)

这是一个普通而又特别的农家小院,说它普通,其实和中国农村千千万万个家庭并无两样,而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小院房屋的顶端,耸立的那根简易旗杆和那面随风飘扬,鲜艳的五星红旗。 小院的方位:中国江西东乡河山村;小院的主人:万建国,一个年逾古稀的农村退役老兵和共产党员。

提起万建国的国旗情结,还得从八年前说起。二O一五年九月三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我国举办了一次大型阅兵活动。此次阅兵,是新中国历史上第十五次大阅兵,也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的第二次大阅兵,同时也是第一次非国庆节举行的大阅兵。当万建国从电视上看到那震撼、威武的阅兵场景后,他的内心受到不小的冲击,难掩平静。他心想,伟大的祖国已日益强大,昂首站立在世界之颠。自己做为一个受党教育几十年的退役老兵,虽说古稀之年已无力再为国做出什么惊天之举,但可以初心不忘,将国家铭记于心中。于是,一个想法在他心头掠过,那就是在自己家里树立一面国旗,让心始终与祖国同频共振。
想到做到,第二天万建国就准备好工具,并去城里买来一面国旗安装固定好。看到高高飘扬在庭院上空的五星红旗,万建国心潮澎湃,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此后的时间,每天起来他都会站立在国旗下仰望注视。逢建党、建军、建国等重要节日,他还会在国旗下高唱国歌,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过。
有一种力量,能让人长久坚持,对万建国来说,这种力量叫信仰。寒来暑往,风吹日晒,八年来,万老都不记得换了多少面新的国旗。用他的话说,国旗象征着庄严与神圣,一定要保持国旗的纯洁鲜艳。有人对万建国的行为不理解,说是作秀。但他却说:“我现在年纪大了,不能再为国家做很大的事情,但这是我对祖国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如果把一个人的爱国情结视为做作的话,那么,我愿意做这种‘作秀’的事。”这种常人不能理解的坚持,正是体现了万老对党绝对忠诚,对国家最深厚的感情。
今年七十四岁的万建国,是个和共和国同龄且有着五十多年党龄的退役老兵。七十年代初期退役回乡后,一直在基层农村担任村组干部。直到前些年,受年龄的限制,他才退位下来。由于长期生活工作在基层农村,万建国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他也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事事严于律己,处处率先垂范,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充分发挥一名退役老兵、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是啊!正如万建国老人所言,因为有了国家的富强,才有人民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做为一名中国人,就是希望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越来越好。无论何时何地,就是要让五星红旗永远在心中飘扬。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