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空港诗钞
请读诗人周俊的纪实性朗诵长诗——
走上这高高的珠峰大本营
一一写在本人首次进藏10周年暨人类首次登顶珠峰70周年纪念日之际
序曲
这一路走来,我们以车代步
这一路走来,我们风尘仆仆
看蓝天白云,我们乘一驾银色大鸟
听风驰电掣,我们随一条绿色长龙
作别了大东海的万倾波涛
远离了家乡的长江与秦淮河
穿越了巍峨的昆仑山脉与河西走廊
领略了烟波浩渺的大美青海湖
就这样,我们向着西部
向着雪域高原的拉萨城和日喀则
就这样,我们跨过了雅鲁藏布江大瀑布
就这样,我们绕过了一百零捌道弯的崎岖山路
就这样,我们闯入了世屋脊的珠穆朗玛峰森林公园
我们来了,目标直指珠峰大本营
我们来了,年近花甲之年的我们
此时,正站在你大山的垭口
我们来了,此刻的我们
就站在你山口的戎布寺旁
那三色经幡的阳光辉映之中
多想与青涩的岁月继续畅饮一杯美酒
多想与壮丽的山河来上一次即兴的对活
多想重温我们五十多年来所走过的坎坷之路
多想再次与亲人朋友体验一次欢聚与离愁
哦,我亲爱的珠峰大本营
我一生所魂牵梦绕的珠穆朗玛峰
你可眺见一辆北京吉普式的越野车
是怎样在2012年6月13日这天的黄昏时分
将我们一行四人给撂在了通往你的山口
听得见高原风呼拉拉作响的欢迎之声
看得见珠峰夕照金顶的礼仪盛大的迎候
面对如此令尊山神般的俯视
真的需有一种进山的神圣仪式
真的当以朝圣一般的全部身心
双手合十、虔诚向上的我们
亦步亦趋、静默无声的我们
就这样,仿佛序幕就此已然拉开
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我们正
走上这高高的珠峰大本营





第一章
山不向我走来
我便向山走去
一一题记
终于走上了我们梦想已久的珠峰山脉
终于站在了珠峰大本营区的中心
抬头可见一面五星红旗在天空猎猎招展
俯首可瞰千山万水的隐隐绰绰
我们云游四海、自在随心
我们且听风吟天下、坐看云飞云起
都说天空的高度是鸟飞出来的
都说人迹罕至的地方必有勇者的探秘
这是在五千米以上的珠峰大本营
这是在我心之所向、情之所往的雪域高原
总有一种乱云压顶、飞沙走石的幻觉
总有一种四面来峰、气喘吁吁的感应
没有一兵一将的空旷沙石之地
没有一枪一弹之声的珠峰大本营
我知道你是通往8848.86米珠穆朗玛峰顶的第一个登山者的营地
我知道你是中国第一支珠峰登顶人王富洲、贡布、屈银华曾经的憩息之地
是他们打破了所谓“几乎不可能登顶,连飞鸟也无法飞过”的传说
是他们战胜了狂风呼啸、巨峰雪飘
且天气恶劣,瞬息万变以及低氧冻伤雪崩和8000米以上死亡区的意外威胁
请记住1953年5月以民间单人挑战登顶的勇士阎庚华
请记住1975年登顶的伟大女性潘多女士
请记住那位仰仗有你这方营地的民营企业家的王石先生
还有那个借助有你这方宝地的浪漫诗人黄怒波
更有几度登山失却下肢,最终凭借残疾之身登顶的夏伯渝老人
此时此刻,我的耳际依然想起他在珠峰顶上的兴奋之情
是他实现了“永不止步,勇攀新高”的四十年梦想
是他在我的眼前呈献出山高人为峰的挺拔身影
然而,你可别忘了这片山石组成的珠峰大本营
更别忘了从这里始发沿着
戎布冰川不断向上挺进的
所有登山队员
为了向下一个“魔鬼营地”靠近
为了接受冰川冰湖及缺氧与严寒的挑战
那些助力向上的每一个登山队员
还有我们帅气十足的夏尔巴向导
还有我们长年生长在高寒地带的牦牛梯队
正是有了这样一批汉藏集体的有生力量
正是有了这样一队力挽狂澜、勇往直前的中华儿女
这才有了我们今天顺利登顶珠峰的宏伟业绩
这才有了2010年央视主持人李小萌等80余人登顶珠峰的全程直击现场的报导
这才有了中国人首次将信号架与金属地标和珠峰实际身高数据8848.86米亮相全世界的丰功伟绩
且别忘了,在从珠峰大本营
通向珠穆朗玛峰顶的冰川悬崖深渊之间
有多少中外登山队员倒下了
且别忘了,在实现人们攀登世界顶峰的冰雪小道上
有多少前人奉献了年轻的生命
是他们用身躯倒成了一个又一个指向峰顶的路标
只为后来的攀登者能够成功登顶
实现他们生前日思夜想的伟大夙愿
这就是珠峰大本营存在的意义
这就是做为一介大本营的摆渡人为人类所做出的应有贡献
这也是我,一个佇立在大本营的山地上
心却早已攀向珠穆朗玛峰之巅的、年近花甲老人的终生愿景





第二章
我为什么要登山
因为山就在这里
一一题记
是的,山就在这里
它有时离我们很近
它有时离我们很远
它有时看上去像一个山包
它有时看上去高耸入云
这就是大山存在的意义
这就是高山给人类应有的启迪
而我们需要有一种精神
有一种不畏任何艰难险阻
永远攀登向上的理念
去探知所有高山存在的神秘
你看见那丛红黄黑白相间的帐篷了吗
你看见那股从蓬顶缭绕升起的炊烟了吗
现在我们轻轻地走近它
现在我们来认清一下它们的名字
珠穆朗玛雪峰、雪山睡莲、卓玛人家、格桑花开
多么美好而有寓意的帐篷旅馆的名字
这一夜,我将在格桑花开的帐篷内安然睡去
这一晚,是我首次登临珠峰大本营
与高原雪山共眠良宵的最佳时机
认识了一位名叫仁珍卓玛的旅馆主人
认识了一位藏族少女白里透红、天真无暇的面孔
而她咯咯喜笑颜开的满口白牙
令我再次想起白云与雪峰缠绵悱恻的意境
想起我们一路走来欢声笑语、尽情唱和韩红的“天路"与郑钧“回到拉萨"的摇滚歌曲
这个夜晚是属于少女仁珍卓玛的
你用雪水为我们温热了䄽油茶和青稞酒
你用你纤巧的一双手
为我们端上一碗碗暖心的鸡蛋面
炉火正旺的生铁炉边上
你用铁炉钳捅火加煤的画面
你纤细悠长的睫毛,你红仆仆的脸颊
还有你唇红齿白的纯真含羞的样子
真的就像太阳光照下的一朵格桑花
开在这六月初夏的珠峰大本营之中
开在我们每个异乡行人心花怒放的高原梦里
这是人类的最后一片净土
这是世界屋脊的第三级台阶
这是我日思夜想的珠峰大本营呐
是我曾经于这个电闪雷鸣的珠峰之夜
悄然在日记本上记下的两句名言
我为什么要登山
因为山就在这里





第三章
有位名叫黑格尔的哲人说
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
一一题记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
世代相传、生生不息
我是在这个离苍穹最近的地方
是在流星雨纷纷然洒落的大本营
开始禅悟人生的某种意义的
我想起来此之前登临过的布达拉宫
和它偌大的广场上时起时落的一群灰白色的信鸽
我想起拉萨城八廓街大昭寺前
那些千里迢迢前来朝觐的老少圣徒
想起乘着月色从玛吉阿米酒屋喝的酩酊大醉的桑央嘉措
是怎样踏雪飘然归去
仿佛羽化成仙的一枚大侠
又是怎样在晨曦辉洒的
金壁宫殿中书写他风流传世至今的诗作
当然,我也想到了扎什伦布寺的金顶上
那曾经烫金印制出的全新经书
神奇的传世密码、灿烂的高原之花
还有蜜蜡松石珊瑚及砚读至今的金册
更有芸芸众生的生命轮回的篇章
还有被人们誉为高原江南的林芝美景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轰的瀑布
与南迦巴瓦峰上的雪峰绿植
还有被人们称为神山圣水的冈仁波奇和纳木错
更有阿里以西的古格王朝城堡的遗痕
那一刻,坐在珠峰大本营山石峭壁上的我们
伸出一双又一双空手的我们
仿佛能透过满天的星空
接住一颗又一颗晶莹剔透的流星
那一刻的我们闭上一双又一双眼睛
幻想着苍穹之眼、天国之境的再现
那一刻呵,我多希望我们能重新回到
诗酒年华、青葱岁月
具备有高山大石、岿然不动的神力
而做为一枚水手诗人的我
却能够真正做得到
诗穷后而工,大起大落
挥洒自如,激情横溢
当常人不敢为者,我则敢为
当常人不敢下笔时,我则敢下笔
笔锋流转,青史年轮
至真至情,上下求索
以墨问墨,以笔为锋
且问余生可有知音相伴乎
珠峰大本营,今晚我是你失志不渝的情郎
珠峰大本营,今夜你可愿是我登顶珠穆朗玛思想顶峰的一所驿站





第四章
在世界屋脊最高的一家邮所,周俊给自己邮寄出一枚明信片
一一题记
其实你是可以给你的父母家人写上一张明信片的
其实你是可以给你的初恋梅子寄上一张明信片的
其实呀,你是可以给你的文学导师或南大同学及各地的文朋诗友寄上一枚明信片的
但是,这一次你没有
你决定给自己写上几句话
这一次,你想给自已的余生打打气
这一次,也是你有生以来第一次
你终于懂得了要善待自己,要尊重个体的生命艺术
你从藏人身体力行的虔诚无比的身上
明白了一个人的精神信仰
是需要有对神山圣水般的崇拜与毅志的
这一次,虽只是一张小小的明信片
你却以神圣的笔墨,壮严一般地写下
周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索求
这是诗人屈原的诗句
你是在借诗人的名句
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吗
你是谁?你将向何处去
你分明是在用这样两句诗
来勉励自己继续前行啊
是的,人的心中是应该有座山的
比如此时站在我们脚下的珠峰大本营
比如阿里古道上的神山冈仁波齐
是的,人的心中还应该有一泓圣水的
比如家乡的长江与秦淮河
比如纳木错玛旁雍措羊卓雍错
我是如此小心翼翼地写上
我的姓名与南京收件人的地址
我是如此轻轻地将明信片投入绿色邮箱
在珠峰大本营这方沙石山地上
在与我家乡遥不可及的雪域高原之上
我真的很难想象这一方纸片
会否顺利且按时抵达金陵属于我的那片社区
我真的难以相信这一方小小的纸片
将要经过多少邮政人员的双手
风里雨里、辗转千里万里地
最终才能重新又回到周俊我的手中
谁能告诉我
山能告诉我吗
水能告诉我吗
那个名叫周俊的收件人
那个双脚踏遍千山万水的水手诗人
在他半月之后收到明信片时
会否告诉全世界那些懂他的人呢
然而,这决不是一场游戏
都说:得山水之气,极风云壮观
大千世界,一纸明信片
而人生也是要跨过一座座高山的
更要懂得欣赏每一座高山的美丽风景
从一个高端走向另一个高端
从一个极致走向另一个极致
在这样努力奔袭的人生过程中
我们往往却忽略了自己的生命之山
这是一座欣赏不尽风光的连绵不绝的大山
它终将会被我们意志的双脚踩平
伴随我、倍伴你
这是一座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雄伟壮观的大山
就像那枚小小的从珠峰大本营邮所寄出的一纸明信片
永远激励着中国水手诗人周俊
去攀越和踏遍更多的丛山峻岭





第五章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一一题记
向大山学习,山是沉默的
向珠峰作别,珠峰是寂静的
向珠穆朗玛山脉致敬,天空是碧蓝的
从昨天走入大本营的怀抱
到今晨即将告别这片山地
不到二十四小时的山中小憩
真的不敢相信自己是在梦里
还是走在现实之中
真的不敢相信这是童话还是一部传奇
而当我兴致盎然走近珠峰大本营与地标合影留念时
我才坚定地相信我的双脚就佇立在大本营的营地上
我的身心仍沉倾在无比自豪的幸福中
有人说:结局并不重要
过程才是有意义的
而我以为:过程与结局才是最完美的结合
登一座山,登一座名叫珠峰这样的大山
即使是站在它的半山腰处
即使是站在珠峰大本营上
也是充满人生寓意和值得骄傲的
此时的我突然想到一句名言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山再高,山再远
只要我们心中有了它
只要我们眼中有了它
我们就可以用双脚去丈量它
我们就可以用信念与毅力战胜它
纵然是处在暂时混沌之中的我们
只要心中怀揣有一盏心灯
只要永不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
那么就没有任何阻碍会让我们退缩
此刻的我,一步一步向着大本营纵深走去的我
真正领悟到了:山高人为峰的哲理意味
是的,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
真理与邪恶的较量
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
光明与黑暗的较量
君子与小人的较量
历史终究会给出我们答案的
现在,让我静静地走近你、仰视你
现在,让我再一次用目光擦拭你
现在,让我双膝下跪为你哭一个长头
现在,让我别过被泪水打湿的面颊
珠峰大本营呐,我要将你永生刻在我的心里
再见了,珠峰大本营
再见了,格桑花开帐篷旅馆
还有你,我新结识的仁珍卓玛
还有你,卓玛馈赠与我并为我戴上脖颈上的那条洁白无瑕的哈达
你的一声声:扎西德勒
令我领受到珠峰雪顶天赐的恩惠
是你让我记住了,这一路走来
与沿途藏民结下的珍贵友情
而我又该拿什么回馈与你呢
就让我在你的帐篷中
为你画一幅肖像速写吧
仁珍卓玛,你的纯真你的
羞涩真的就开成了一朵花儿
就让我为你送上一幅《报春图》吧
愿你的帐篷旅馆生意
永远像梅花绽放在春天的大本营上
再一次握了握你的手
一一仁珍卓玛
想要轻声地告诉你
我还会再次前来看望你的
你要学会永远的善良与坚强
再一次回首看了看你
一一珠峰大本营
我在心中默默地告诉自己
我还会再次走近你的
是你告诉了我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是的,人生永远在路上
人生又怎么能以一个“走”字了得
人生的最大意义,不仅在于
大王叫我来巡山,敢问路在何方
更在于:纵然有千山万水与千难万险
也当胸怀天下风云,山登绝顶我为峰




尾声
十年,一个短暂而又漫长的数字
七十年,一串漫长而又令人感慨的岁月
从长河落日圆的扬子江畔
到大漠孤烟直的西部边陲
从我五十知天命的初入雪域高原
到我花甲之年的再次重走珠峰大本营
我以一介诗人的满腔热忱
唱着“大王让我来巡山”的歌子
仗着心中有诗:山不见我,我自去见山"的豪情
披星戴月,穿过横亘银川大地的贺兰山脉
风餐露宿,掠过塔尔寺的佛门道关
你再次向着第三极高处走来
你依然在2018年的8月,又一次携妻走上这高高的珠峰大本营
这真的是你吗?周俊
再一次站在珠峰大本营中心的你
再一次手扶格桑花开旅馆门框的你
你说:我是来还愿的
你说:我是来兑现诺言的
你还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你还说:有信仰的人是永远打不垮的
是的,同样打不垮的应是他们
他们才是内心富足从容淡定
怀揣一份不变信仰的登山队员
他们才是不畏任何艰难困苦
勇攀珠穆朗玛峰的真正英雄
无论是在云卷云舒的昆布冰川
还是在冰壁四处的洛子壁三号营地
无论是在8800米高处的希拉里台阶
还是在最后冲刺的一年仅有几天的登顶窗口佳期
你看,新一代登山队员正向我们走来
记住这个名叫徐卓媛的十六岁女孩吧
她是今年5月15日第一个从
南坡成功登顶的中国最小的登山者
记住那位已有俩个娃的网名叫攀登者觉姐的广东女子
她在行将冲顶之时,为了
施救遇险的队员而放弃登顶
她说:看想看的风景,去想去的地方,一切都会有最好的安排。活着回来就好
不后悔,还要去登山的
更有湖南登山队员范江涛
与谢如祥俩位山友
为了救护突然病倒的女队友
他们毅然放弃了离珠峰最后400米的良机
只为一路护送对友安然下山
且问:还有谁能比这样品德优秀的登山队员
思想境界更高尚的人吗
万年的冰川暗河涌动
陡峭的西拉里台阶拦路
千难万险也无法阻挡人类挑战自身极限的脚步
他们是敢于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勇士
他们是值得我们敬畏的新一代登山人
万般艰难,只为心中有一份热爱
有自然的地方,就有人类探觅的足迹
有登山闯海的大本营的地方
就有我们最终目标回家的道路
2022年6月15日进藏十周年纪念日暨人类登顶珠峰70周年之时,匆匆草于北京首都机场之侧。
2023年3月7日一5月25日又重写并修订于南京鼓楼听雨轩也!





作者简介:
周俊,笔名方舟,金陵人氏,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做过知青、水手、出版人。现为北京对话艺术工作室室主。著有个人文集《水手与岸》(四川人民版)。
编著有《当代青年诗人自荐代表作选》(河海大学版)。《海子、骆一禾作品集》(南京版),《最新诗歌对话》并赞助出版有《中国语言诗选》(南京大学外国研究所,张子请主编,刘锋译)。
八十年代初在南京创办《对话》青年文学社,其诗作入选《90年代实力诗人诗选》等二十多种选本。为第三代先锋诗人代表之一,且在水墨绘画上有所探索。
微信请加:A245375956.周俊(方舟)。 欢迎关注私人微博,诗人方舟。公众号:诗人周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