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广水
沙扒,座落在南海之滨,是阳江市阳西县的一个县域副中心小镇。这个濒临南海的小镇,有我的朋友。热情的朋友频繁邀请,原计划在今年正月前往,可尘世的拖累,却一拖再拖。直至夏天已过半了,几个朋友才得成行。
车辆从原325国道折进沙扒的县道,已是中午时分了。好客的沙扒朋友的电话又一次打进,探问我们到了哪里?随着车辆向沙扒镇中心靠近,朋友又发来信息说:在“食方圆海鲜城”等候。车辆走完了比较宽大的新建住宅和商贸区域大道,接驳狭窄了不止一倍的旧道进入市区。行人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旅游大巴把小镇的旧街道挤得满满的,车辆的行进速度非常缓慢。已显狭窄的旧城区街道,在两边高大而呈伞状的树荫下,感觉上更加狭小了。想不到,一个小镇,街道上几十年的路树竟没有被追求铜臭的经济大潮淘汰,也可算是一大奇迹了。在朋友的遥控指挥下,我们小心翼翼地行驶着车辆,时而停下来探问一下海滨路的方向。车辆左转,见三叉路口立着一个指示牌,我们依着海滨路的箭头所指方向,走了不到二百米,就见到座落在街道右前方的“食方圆海鲜城”了。道路前方的斜坡,有一个小小的道路转盘。跨过公路,是海堤栏杆。海水的湛蓝和一个鱼形小岛的青翠扑面而来,令我们旅途的疲累一扫而空。
转过“食方圆海鲜城”的大厅,我们走进竹影包房,才寒暄二句,珍羞的美食接二连三地进来,把桌子上可以转动的圆盘摆得几乎没有了空间。几条大汉,在主人的客气声中,大块朵颐,推杯换盏,欢声笑语,一坐就耗了三个小时。
从“食方圆海鲜城”出来,我们步行在海堤上。太阳下的海水与蓝天,蓝得使人分不清远处海天相接的地方,哪里是蓝天,哪里是海水。海水里漂浮着的青翠小岛,像一条头大尾小的绿鱼,正在激水扬波。近岸的一个个礁石,形态各异,似在诉说着与海浪一年又一年地搏击的辉煌。狭窄的沙滩,消解着一个个细浪,碎珠滚滚,没有丝毫的浑浊,比我经常前去的海水清澈得不敢相信。在主人的引领下,我们沿着海堤,向东北方向前行。海堤边,依着建设用地挤兑后的地块大小,狭长地顺着海岸延伸,形成一条花圃带。除了海堤的观赏路径之外,低矮的花圃小径纵横交错,一畦畦地修剪得整齐划一。各种花草树木高低有致地映衬,似无意地栽种,但细细考究,又像是匠心独运。堤的最外边,带刺的杜鹃花一路开着紫红色的花朵。绿树、红花和海天,浑然成一幅立体的仙境图画。我们从设施简陋的电动玩乐城出来,行进在花海里,细嚼慢品着这浑然的仙境,评论着这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独特风景。游人不多,但并不影响我们的游兴。
前方,楼房上“沙滩入口”四个红色大字,跃入我们的眼帘。右前方似乎比较开阔的沙滩上,三几把太阳伞正抖擞着薰风。我们的目光从沙滩上稀少的行人身上向海里漂移,见海水里有人头攒动,正在冲浪,消解暑气。
目光越过“沙滩入口”大楼,一座青翠欲滴的山岭更显高大。这座山岭,也像一条头大尾小而向左侧弯的鱼儿,鱼尾正挑逗着海水,与在海水中漂浮的小岛,组成了一幅独特的风景,给我带来了奇妙的想象:就像二条鱼儿,一前一后地追逐着,神态朗然明了。这二条鱼儿,是一对情侣,抑或是一对兄弟?又或者是仇敌,还是正在躲避着什么危险?......看着这两个山岭,我的脑海里接二连三地闪出一个个疑问,终究找寻不出一个可靠的真确答案。
我们横过依海堤而设的“青州岛剩船入口”的上锁铁门,没几步就到了“沙滩入口”楼前。平顶楼下售卖沙滩入口的门票和游泳衣以及一些特色的的产品,还有就是食品和饮料。对于沙滩和海水,我们是常客。在这里,这么狭小的沙滩,无法引起我们上阵游玩的兴趣。一行人看了一会儿右前方海滩上和海水里的游人,就在木头搭就的小轩里休息,漫无边际地闲侃着。小轩与对面长条平顶的“海天小集”,隔着一条沙滩入口的公路。海天小集,约有三四十间的铺面,却没有一间开市使用,使得楼前近二三十米的空地显得特别的空旷和寂寥。
下午3:30,我们赶到了朋友的公司,喝了几口茶水,就赶往沙扒的著名风景区——月亮湾。

之二
车辆折进月亮湾的道路,上了一个斜坡,道路两边亭亭玉立的棕榈树,衬托着低矮的花草,夹道欢迎着我们继续深入。走了近一公里左右,眼前一下开阔——纵横交错的硬底路,把一个个高低错落的花圃分割得各具特色,与点缀在花园之中的零星木屋和无垠的海水、湛蓝的青天、海岛相互映衬,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移。
在“月亮湾海韵广场”下了车,一幢大楼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堂皇的大楼出入口,一个三米高的黄鸭,憨态可掬地迎接客人的到来。走近了,黄鸭倒影在人造小池里的姿态,随着角度不同,不停地变换。到了黄鸭的跟前,才看清楼额上写着“月亮湾展示中心”几个银色大字。看看西斜的太阳,我确定这是一个北门。我们好奇地进去,原来是月亮湾风景区的房地产开发的模型展示。在大厅里浏览了几眼开发模型,我们瞥见高大的落地玻璃墙的南门外有水池,和前面不远的海水相互辉映,于是就走到门前的小榭上,欣赏着海天、绿岛和这人工打造的花园景色。
从展示大厅出来,站在黄鸭的前面,看这幢展示大厅的南面,那小池潋滟着太阳的波光,与碧海的波涛共震,眼前的这幢大楼,恍惚中也浮荡其间,就像是一座瑶池玉殿。我们沿着花径向西南方去看别墅的样品房。在贫富距离迅速拉大的眼下,体验一下当代富人家居的摆设,从中领悟世态的各种煊凉,也不枉在天地间的短暂人生中得到一些阅历了。
在观望海景的广场,我们一行谈论着别墅样品房的奢华,却又不认同在风景区里搞房地产开发,更不奢望过上住在别墅里的生活。还是回到这眼前难得来一次的风景吧。碧海、蓝天、绿岛、沙滩、帆影、海鸥......这些是我们能拥有的天然,是我们不需要任何代价就能刻骨铭心一生一世的风景。几个意想的雕像,懒洋洋地躺在一座木屋前面的方型小地块四角,从中似乎可以让人意识到,这里是休闲的地方。游人稀少,三三两两地点缀着奢华的人工景区,人与景区的搭配,略显寒凉。除了几间小木屋和一间士多兼着售卖简单的旅游和游泳衣服外,未见到有其他设施及服务功能的设置。如果有更多的人前来游览,整个景区熙熙攘攘的,那该是多么壮阔的景象啊。可惜的是,不久的将来,这里的部分天然可能难以寻觅了。这么一想,我的心一时间也有了些许的沉重,但很快就烟消云散了。我们走到用木棍和红色包装带子阻拦着的沙滩边缘,越过一块一米高的“禁止在此游泳”的牌子,才清楚地知道我们是在沙丘之上。沙丘之下好几米的沙滩,看起来只是十几米宽,如一条细小的线条,势单力薄地与海浪相亲相融。沙滩太过于狭窄,那种海浪与宽阔沙滩融合的一条条碎珠浪线,却无法让人感觉到天地缥缈的博大和磅礴。
太阳的热量在人身上已感觉不出来时,我们放弃了在海里畅游的计划,带着难以言说的复杂心情,上车归去。一路上,我们恬淡地天南海北,心里似乎没有一点留恋的痕迹。


作者简介:吴广水,60后,笔名琅江水、海天蓝蓝、春潮浩荡等;系电白区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喜欢文学、中医、旅游;致力于各种体裁的写作不辍,2014年所写散文《故乡一日游》“全国散文比赛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