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华 ’望诊思疗’法“创立人—周伯良
心理辅助治疗对癌症患者非常重要,一旦被诊断,似乎把遥远的死亡拉到了眼前,恐惧、悲伤、担忧,要经历疾病本身的苦痛,还要忍受治疗漫长的痛苦,可能足以使人崩溃。
很多人强烈求治欲望而焦虑不安导致过度治疗,这样的身体和心理痛苦下,他们非常需要得到心理辅助治疗的帮助,主动来心理疗法求助者很少,来就诊的往往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痛苦之后才来的。
可惜的是,癌症的各种治疗手段不断增加,药物不断研发出来,但患者的心理健康却被忽视,作为医生、患者家属、患者自己,都需要学习了解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如何去更好地觉察和应对。
在心理方面如失眠、恐惧、焦虑、抑郁、悲伤、愤怒、烦躁、自卑、绝望等,另外在生活方面会有生活方式、工作、人际关系方面的改变。
当心理医生去谈癌症时,很多人就会问癌症是心理因素导致的吗,是长期心情不好,或家庭不和睦造成的吗。我认为,不能说是压力导致了癌症。负面情绪生活不规律与癌症存在较大的关系。
可以肯定的是良好的情绪和良好生活规律可以在癌症的治疗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心理疗法也是,正知正念正能量疗法,让你对癌症认知行为,正面得到心理咨询的方法。
比如适当的运动,自我检讨、大做减法、忏悔、发善念、不熬夜,有效克服癌症后的焦虑、抑郁、绝望等负面的问题。
恐癌也会致癌:
恐癌是一种普遍存在,盲目惧怕、担心、怀疑自己患癌症的心理,通常是受亲人或同事邻居死于癌症的刺激造成,从而产生的一种负能的心理状态。
恐癌症、是过分恐惧自己会患癌症,四处求医,这种心理导致心绪不宁、坐立不安、吃不香、睡不着等躯体症状,又会影响工作和学习,社会功能受损,从而导致神经内分泌活动紊乱、器官功能活动失调,并使机体的免疫能力降低,免疫监视功能减弱,易导致癌细胞转化和突变。
要注重:从”心“治癌!
从“心”治癌,借助融合了心理学认识、方法与手段“心身医学”的方法,来阻遏癌症细胞的肆虐,得癌症后,心理上有一段低潮的时期,主要有下列心理的障碍:
1.悲观主义 2.投降主义 3.个人主义
两类患者生存的最好:
肿瘤治疗与康复中,有两类罹患恶性肿瘤之后其心态的平和,强大的毅力导致其在与癌症的抗争中,往往康复得很好;一类是来自农村文化水平低,迷信或有盲从倾向的人,或是稀里糊涂、粗线条的人,他们查出了癌症后,有的手术,有的甚至手术都不做,放化疗都不用,活得很好。
纯用中医药治疗,原发病灶也有消失的。我认为:肿瘤本身就是一类心身相关疾病,在患者不知情,也无相应恐惧、威胁的情境下,得到了特别的关爱和大城市医师的特别关护、治疗下,几方面的正面因素,促使患者积极振作起来。
本为慢性病的癌症,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趋于稳定,甚至自愈。
二类就是十分理性,执着的人,一旦彻底想通了,弄明白了,也就义无反顾地与癌症抗争,愈后大大好于一般人。癌症自愈者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存在偏执倾向,也可以说理性而执着的人,对人生价值的体现,有清晰的认识与高标准追求,有一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决心。一旦确定了治疗方式后,就将病情全部交付给中医,则专心原有工作,为体现人生的价值而全力以赴。
所以,理性、执着、坚信自己的人,往往就是能够战胜癌魔的人。而那些终日惶恐不安,时时惦记着是否转移复发;对病情风声鹤唳,茶饭不香,寝食不安的患者的复发率和转移倾向均大大高于情绪相对稳定的其他癌症患者。
从“心”治癌,智者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