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伯良的口头禅:病非身体素有之物,能得亦能除 。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谈到治愈疾病,人们最关心的往往都是有什么好的方法(径),从而陷入为了方法,而不断找寻方法的怪圈,渐渐远离大道。只是东一下,西一下,永远也敲不到点子上去,怎么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呢?
方法和原因是一对孪生兄弟。要找到能够彻底治愈的方法,先应该了解疾病产生的原因,应该知道疾病的真相。
我所说的并不单独针对某一类癌症,原则上适用于任意癌症,包括:肺癌、肝癌、胃癌、肾癌、胰腺癌、胆囊癌、淋巴癌、鼻癌等等。
说起癌症,我认首先应该把名称搞清楚,只有明白这个“癌症”到底为何物,病人才有机会恢复健康。如果连这个病到底是什么回事都摸不清楚,那又怎么治愈呢?如果根本不明白癌症是怎么回事,只是想尽各种办法拼命搞掉它,用激光烧,用刀子割,用毒药等等,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道理很简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假如连真正的对手是谁都没摸清楚,那这仗还怎么打?从一开始你就输了。
“癌症”这个词的关键,在于“癌”这个字,“症”无非就是某种症状。也就是说,这个令无数人闻风丧胆的疾病,本质上只是一种叫做癌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病人患有什么癌,肝癌、胃癌、肺癌、肠癌等等,它都只是代表,身体的相对应的组织上,一种被叫做癌的症状的表达。
古代中医早就存在关于类似症状的记载:
如《内经》的“肠覃”、“石瘕”、“膈中”,《难经》的“积聚”,《诸病源候论》的“症瘕”、“石疽”、“石痈”及后世所说的“失荣”、“石疔”、“肾岩”,这些名称基本都属于胃肠、子宫、肝、胰等脏器和组织的肿瘤。
更是将此类症状的成因都描述的一清二楚,“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七情内伤(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劳倦等引起阴阳失衡、脏腑失调,产生气滞、痰饮、血瘀等,留滞于人体,形成积、留(瘤)、岩”。
除了“失荣”、“积”、“留”等比较直观的描述以外,更多的将其类比为“石”或“岩”。中医还是具有一定的解剖能力的,发现体内存在这个东西的时候,人们根据其外观、形状、大小等物理标准,将其看作一个顽固的石头。
更深一层的解释是:这个病很顽固,就像岩石一样坚硬,一旦患病就不太容易康复。就是说,一个人体内,一旦出现了这么个像岩石一样的东西,就很难恢复健康。
其实,将“岩”、“石”解释成这个病很顽固,这个病不容易康复,也相对比较片面,而且这种解释容易对病人形成负面暗示,对康复不利。
那么,“岩”和“石”这两个字,真正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呢?
那就谈重点:
“岩”和“石”意思是,这个人的思想很固执,他的一些固有的思维模式非常差劲,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是一个容易钻牛角尖的人,他的很多生活习性很顽固,就像岩石那么坚硬。
身体的行为受大脑支配,顽固不化的思维习惯,就会引起长期错误的行为模式,最终长期错误的行为模式对待身体,就必然导致疾病的产生。当然这个疾病并不一定就是癌症,也可能是其它的病。这个人得了癌症,就说明这个人顽固至极,愚昧至极,自己思维和行为上的一些毛病,已经错的太离谱了,几乎达到无可救药的程度。
并不意味着这种人真的无可救药,古人用“岩”、“石”这两个字,也只是想说明这个人就像茅坑里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不可理喻。
虽然是玩笑之语,但话糙理不糙,事实就是这样。毫不夸张的讲,所谓的癌症、肿瘤,基本都属于病人顽固的思想在肉体上显化,最终长出来一个像岩石一样的东西。所以癌症就是这样子,不存在偶然,更不会莫名其妙的就得这个病。从某种角度来讲,所有的疾病都是一种信号,用来提醒病人在某些方面做的过于离谱,需要回归到正确的方向道路上来。
“癌”这个字是近代才出现的,现代医学体系整出来这么一个字眼,好像得了癌症就麻烦大了,不得了,十有八九会把小命丢掉,癌症就是治不好了。
很多人到医院,无论是癌症还是一些其它的病,只要进了医院,尤其是现代医学为主导的医院,一般情况下,医生都会告诉病人或家属,这个病不太好办,这个病和别人的不太一样,有点麻烦,不太容易康复......。几乎没有哪个医生会说,这个病太简单了,不用担心,很容易康复的。
个人理解,医生做出这类解释至少出于两个目的:第一就是,如果这个病没有搞好,那也是正常的,因为已经提前通知你们了,这个病比较另类,和别人的不一样,不容易治疗;第二,如果病人康复,那就说明他们水平很高,很了不起。但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无论任何疾病,包括癌症在内,当病人陷入一种恐惧状态时,绝对不利于身体的康复。
很容易发现,那些得癌症的人,身体一般不会有什么炎症。比如某个人得了癌症,你让他仔细回忆一下,自己被检查出患有癌症的那一刻,从这个时间点往前倒推,可能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连个小小的感冒发烧都不曾得过。他不会感冒,不会出现什么炎症,不会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身体好像比谁都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