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说-父亲的味道
文║严新财
王小虎是个命苦的孩子,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母亲不知为什么眼睛就快要瞎了,父亲带母亲去看医生,医生说要动手术。动手术的费用估计最少也要200块,而王家所有的存款加起来只有50元。
为了给小虎妈妈治疗眼睛,小虎爸爸在农忙之余练就了一门捉鳝鱼的绝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江汉平原的农村,有三多:湖泊多,水稻田多,沟渠多,所以到处都有野生黄鳝。一般人一个晚上捉一斤左右的黄鳝就算运气不错了,小虎爸爸往往一晚能捉个四五斤。
由于卖黄鳝的人比较多,一斤黄鳝最多也只能卖一毛钱左右,小虎爸爸往往捉到凌晨三四点钟才回家休息,而且白天还要下地干农活,所以在天亮以后让王小虎拿到集市上卖完了再去上学。
一天只有四五毛钱的收入,离给小虎妈妈治病的钱相差太远,小虎爸爸十分着急。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小虎姥爷的一个远房亲戚是厨师,教给小虎爸爸做盘鳝,做好以后直接卖给那些小饭摊或者小酒店,可以卖到一块钱左右,除去成本,一斤盘鳝可以赚五六毛钱。
小虎爸爸计划好了,除去下雨天不能去捉黄鳝外,三个月左右就能凑齐给小虎妈妈治病的费用。
最开始是小虎爸爸做好以后用塑料袋子包装好,然后带小虎送货。等小虎熟悉以后就让小虎自己去送。爸爸实在辛苦得不行,不休息一两个小时真的扛不住。
为了奖励懂事的儿子,小虎爸爸每天都把装袋后多余的盘鳝给小虎吃。那个贫穷时代的农村,老百姓是很难吃到鱼和肉的。小虎每天都有盘鳝吃,也把邻居家那些小伙伴们馋得直流口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只有八岁的王小虎在一天送完盘鳝之后就被人贩子给拐跑了。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王小虎被卖到了一户只有两个姐姐的人家做儿子了。小虎开始又哭又闹,不吃不喝,但终究没能持续太久。那户人家日子还算好过,养父母也待他不薄,给他买了新衣服,改了新名字,叫“李家望”,他们希望他能开始新的人生。
早年的王小虎也试着逃跑过几次,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他知道,自己还小,只有长大了才有能力回到父母身边。
人生就是这样,时间能冲淡了一切,也慢慢冲淡了小虎对父母的记忆和思念。养父母的养育之恩,慢慢融化了他。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慢慢接纳了养父母和两个姐姐。他成了真正的李家望。他的两个姐姐李家春和李家秋都非常有出息,重点大学毕业后事业有成。她们俩有惊人一致的特点,就是都喜欢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弟弟。
和所有走在正常人生轨道上的年轻人一样,李家望结婚生子了。在自己的努力和姐姐的帮助下,他也成就了一番事业。他每年都要捐巨资资助一个公益组织,让他们帮助曾经被拐的家庭破镜重圆。当然,他自己也寻亲无数次,每次都以失望告终。他有些气馁了。
人的一生有时就是一出戏剧,许多戏剧性的情节总是一幕幕时不时地跳出来。一天李家望带6岁的儿子出去旅游,在半路上,儿子死活要下车吃东西。李家望只好跟着儿子走进了一个路边小农庄,当他拿起菜单看见招牌菜名字叫“沔阳盘鳝”时,他一下子张大了嘴巴,差点叫出声来。三十年前的场景像电影一样在他脑海中闪过。他当即点了一份“沔阳盘鳝”和其它几个小菜,他迫不及待地想尝尝已经三十年没有吃过的童年美味了。
盘鳝很快就上来了,李家望吃着吃着就流下了眼泪。儿子诧异,问爸爸怎么了?李家望含着泪花说,我吃出了父亲的味道。儿子听得一头雾水,又问什么是父亲的味道呢?李家望就给儿子讲了小时候吃盘鳝的故事。
还没等用完餐,李家望就激动地问店家,你们这道招牌菜是谁做的?店主人从里面走了出来说,是我做的。李家望有些失望,眼前这位店主只和自己年龄差不多大,不可能是自己父亲做的了。
可能看出了客人的遗憾,店主急忙问客人为什么如此关心盘鳝是谁做的。李家望又一次讲了盘鳝的往事,只不过比讲给儿子听时更加凄婉。他无法想象,一位父亲在失去年幼的儿子后日子是怎么过的。父亲后来还做盘鳝卖吗?母亲的眼睛治好没有?
听完故事,店家拿出手机,指着一张照片对李家望说,教我做盘鳝的就是这位师傅,他姓王。李家望仔细端详了很久,还是没有看出一丝父亲的影子。天下难道有这么凑巧的事?他做的盘鳝味道怎么和我父亲的一模一样?
李家望决定取消旅游计划,要去拜访一下这位厨师,看他是怎么把这盘鳝做出“父亲味道”的。他的心里还藏着另一个期望,或许,他顺着“父亲的味道”,能找到失散多年的父亲母亲。


作者简介:
严新财,曾用名“严新才”,湖北仙桃人,1988年毕业于湖北大学历史系,2000~2002年在湖大人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教育专家、校园作家。花都区作家协会理事,广州市作家协会、广东省小小说学会会员。广州市民办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教师专业发展专家。曾任江西萍乡一中校长、湖北通城育才中学校长。
2013年起至今任广州中大附属雅宝学校副校长、雅正学校副校长、雅宝小学校长。著有《走过迷惘的日子》《一只蝴蝶》《培养精英——做人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和《一诺千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