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吟赋新篇 我以我诗荐轩辕
——记从乡土走来的鄄城县当代作家、诗人王保田
近日,《且行且吟——王保田诗词作品集》一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8个章节,计10余万字。这本诗词作品集,是王保田先生继散文集《守望乡土——“千年古县”鄄城走笔》、名人传记《中国历史百位名人录》之后的又一力作,展示了其三十余年的诗词创作情况。

王保田,笔名东方树,男,汉族,1973年9月出生,山东鄄城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教育学学士。现任菏泽市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市作协会员,鄄城县科协四级主任科员、科普部部长,鄄城县作协副秘书长,鄄城县陈台诗社会员。鄄城县当代作家、诗人。1995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政治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95年8月—1998年5月,在鄄城县箕山镇政府从事宣传工作。1998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鄄城县委宣传部工作,历任新闻科科员、理论教育科科长、县文联副主席、孙膑书画院院长、县文明办副主任等职。2017年12月至今,在鄄城县科协工作,历任党组成员、四级主任科员等职。30余年来,曾在《大众日报》、《菏泽日报》、《菏泽发展论坛》、《牡丹晚报》、《牡丹文学》等报刊发表新闻作品、理论文章等1200余篇,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300余篇(首),共计100余万字。先后有60余篇作品获奖。多次被省、市、县评为优秀理论教育工作者、新闻宣传先进个人、报刊优秀通讯员。2013年11月编著出版散文集《守望乡土——“千年古县”鄄城走笔》一书,计30余万字;2020年11月与他人合著出版《中国历史百位名人录》一书,计40余万字。2022年10月,荣获由龙盟爱心集团主办的中华文学“三榜合一”(华夏最佳艺术贡献榜、华人最佳创作巅峰榜、华文最佳诗词歌赋榜)大奖赛第二名。
100余万字作品:做东方文化净土的守望者、跋涉者
鄄城放歌
黄河悠悠流不息,金堤绵绵安然憩。
满坡牛羊映斜阳,粮丰林密闻笑语。
尧舜渔耕无处觅,孙膑乘辇胜千里。
城濮战场杀声去,陈王台上悄吟诗。
条条大道宽又平,座座高楼拔地起。
舜王城里商贾集,人发经济联国际。
战鼓声声催人急,孙膑故里正奋起。
全县上下齐努力,再创时代新业绩。
诗作《鄄城放歌》,这是王保田参加中华文学大奖赛的文学作品之一,里面他用细腻的文笔,饱满的热情,讴歌了家乡鄄城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等。
王保田自幼喜爱文学,热爱散文、诗词等写作。在山东师范大学学习期间(1991年9月—1995年7月),曾在校报《山东师大报》上发表过10余篇散文、诗作。创作的诗歌《中国,你大胆地往前走》、《让理性之光普照全球》曾获奖。1995年8月在鄄城县箕山镇政府工作以后,他在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利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写作新闻,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1998年6月到鄄城县委宣传部工作后,更是如鱼得水。在搞好新闻写作的同时,还加入了鄄城县作家协会、县陈台诗社等社会组织,在《牡丹文学》、《牡丹晚报》、《陈台诗刊》等报刊杂志上发表300余篇散文、诗歌作品。2009年创作的《中国树》、《中国梦·相约2049》被收录《鄄城历代诗词选》。
2013年11月编著出版散文集《守望乡土——“千年古县”鄄城走笔》一书,计30余万字。该书共分《鄄城风情》、《乡土人物》、《行走鄄城》、《黄河漫笔》、《鄄城放歌》、《人生感悟》、《时代风采》七个部分,是一部对千年古鄄人杰地灵的深刻解读,对源远流长文化名片的科学诠释,对县情民俗各具千秋的客观报道,对乡土人物击舟扬帆的淋漓刻画,对黄河脚下勤劳勇敢的真实写照,可以说是一部包含中国梦伟大畅想的奇书。
2020年11月与他人合著出版历史人物传记《中国历史百位名人录》一书,计40余万字。“中华泱泱五千年,青史煌煌万古传。”通过《中国历史百位名人录》一书,读者们得以了解中国历史之全貌,管窥中国历史文化之兴盛。“一书知中华,一览五千年”。一卷在手,打开历史人物100位,助你收获超凡能量和智慧;阅览百位名人的人生经典,体验社会变迁的壮美画卷。
30余首诗词作品:为抗疫尽力鼓与呼
“庚子新年,新冠肺炎,突袭武汉。望神州大地,封城闭关。大街小巷,车稀人罕。疫情似火,号令如山,打响防控阻击战。国有难,看干部党员,勇往直前。 更有白衣天使,逆行而上奋战一线。战瘟神妖孽,不惧艰险。三山擒魔,气冲霄汉。一方有难,八方驰援,社会各界爱心献。风雨后,待云开雾散,彩霞满天。”
这是王保田在词作《沁园春·战瘟神》的词句。里面饱含激情和斗志,讴歌了抗疫战线上的广大党员干部、白衣天使逆行者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战斗、奉献精神,为他们尽力鼓与呼。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王保田更是不忘初心使命,辛勤耕耘,化笔墨为刀枪,尽力为抗疫勇士们鼓与呼。疫情发生两个多月来,他创作了30余首诗词作品,收获颇丰。其中,《抗疫,一场没有硝烟的鏖战》、《万众抗疫战犹酣》、《致敬钟南山、李兰娟》等10余首诗词在《牡丹晚报》上刊登;《危难时机见真情 涓涓爱心助抗疫——赞鄄城四位捐款万元的爱心人士》,在《鄄城报》上刊登。同时,有10余首抗疫诗词在《辽宁文学》等平台上刊登,在鄄城作协抗疫诗词专辑上也刊登了多首诗词,《陈台诗刊》上也陆续进行了刊发。
20余篇新闻报道:让科技典型靓起来
疫情发生以来,鄄城县科协立即召开疫情防控专题会,研究落实防控疫情工作,制定出应急防疫科普宣传方案,及时发布了《县科协致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倡议书》。下发了《关于运用科普手段加强舆论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县科协系统及科技工作者、志愿者队伍在防疫期间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及先进事迹,进行认真整理和总结,积极上报,宣传推广。
疫情无情人有情。面对鄄城科技战线上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及事迹,王保田作为县科协的中坚力量,主要承担了整理总结、宣传推广这一任务。他曾在宣传战线工作20余年,有着扎实的理论文字功底和丰富的新闻写作经验,曾在各类报刊新闻媒体上发表过千余篇文章。三个多月来,他通过实地采访、电话微信交流等多种方式,采写了20余篇新闻人物事迹报道。其中《面对疫情,选择坚守——记鄄城县李进士堂镇科协副主席、卫生院院长王飞》一文被省科协选用报道;《鄄城县中药材协会助力抗疫阻击战》、《冲锋在抗疫一线的“最美逆行者”——记鄄城县古泉街道科协副主席、古泉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孙全军》等5篇文章被《牡丹晚报》采用;对鄄城二院3名医务人员逆流而上援助武汉,鄄城县中医院、鄄城马爱云妇儿医院、鄄城润聪医院、鄄城县中药材协会等单位的科技工作者,为疫情防控工作积极捐款捐物等事迹,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鄄城马爱云幼儿医院院长马爱云、鄄城润聪医院院长孙凤兰、鄄城县中药材协会会长解心景、李进士堂镇卫生院院长王飞、古泉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孙全军、陈王街道防保站站长闫继良等10余名医务工作者、科技志愿者申报了“山东好人之星”,激励了全县科技工作者的参与抗疫的斗志和热情。
两本民情日记:把百姓冷暖挂在心上
王保田作为鄄城县科协的一名骨干力量,2019年7月被选派到彭楼镇刘大楼行政村任第一书记,任期两年。上任伊始,他在村干部的带领下,经常进村入户走访调查,了解该村的第一手材料。刘大楼行政村包含四个自然村,总计3000余人。结合该行政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状况,王保田与村两委班子一道,经过深思熟虑,科学论证,重点围绕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文化振兴等方面制定了该村的发展目标和远景规划。他结合县科协实际,单位领导协调有关部门在香店村举办了“送科技、送文化、送医疗”三下乡活动;在刘大楼村举办了免费健康查体、义诊活动;在西孙庄助推了文化广场建设;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受到了村民的好评。王保田还养成了记“民情日记”的习惯,两年来记录了两本“民情日记”,计300多页,留下了该村发展的印记。
疫情发生以来,王保田还发挥科协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及时在该行政村两委班子微信群里发布防疫应急科普信息。把“新冠肺炎应急科普资源包”、“专业防疫指南”、“新冠肺炎辟谣”等大量视频、图片和文章,转发至该村的一些微信群,让群众增强防范意识,了解科学防控疫情方法,全面提高疫情防控能力。
1000元特殊党费:殷殷爱心为防疫尽绵薄之力
2020年3月3日上午,鄄城县科协党组成员、副主任科员、彭楼镇刘大楼行政村第一书记王保田,来到鄄城县直机关工委,缴纳了一次特殊党费1000元。他激动地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牵动着全县党员干部群众的心,我作为一名鄄城县科协的党员干部,这次缴纳1000元特殊党费,为防疫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我相信踏平坎坷成大道,风雨过后是彩虹。”
大爱无声,情暖百姓。王保田不愧为抗疫幕后的勇士、科普战线上的尖兵。他平凡而又质朴的行为,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通讯员 温建国 陈正国 申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