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心勇敢
文 /吴晓薇
现在的微信头像不拘一格,并不像五、六十年代人们的服装颜色都统一为灰、黑、蓝那样,如今的微信头像不仅色彩艳丽内容也是光怪陆离。初识一人,便好奇地先打开他(她)的朋友圈去了解,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因为看头像,会走入了解的误区,一张娇艳如花的少女图下也许是一个胡子拉碴的莽汉,垂垂老者或许用的是一张青春洋溢的青年时期旧照,那图中的人闪动着狡黠的眼目似乎在对你说,猜猜我是谁?她(他)或许不想以如霜鬓发、烟尘满面的真实面目去面对一个虚幻的网络世界,倘若有,也是少数,人们以美好的一面展示于外,是缅怀逝去的青春,也许根本不会操作,只是儿孙们的一时兴起,随手一按的结果。大凡以真实面目出镜的,内心是坚定而勇敢的。
娱乐圈里的演员,真面目越来越少,有名无名的都以刀刻斧琢之态游走于荧屏内外,熟悉的不认识了,不熟悉的疑似带着美轮美奂的面具,看着出出进进的各色人物,心里似有食之鸡肋的感觉。他们和普通人相比,有着更为突出的容貌焦虑带来的恐慌,无情岁月挤压内心的软弱无力。内心笃定的人,或美或丑或普通无一不是真实的。
几天前的一场诗文比赛,我看见了这样的人。这是一些无惧时光,无惧衰老,敢于直面镜头的朗读者。我有幸也参与其中,离上一次登台演出的经历已有三十多年了,常年站在教学讲台上口若悬河并没有缓解此次登台不紧张,内心的忐忑不安导致双手冰凉 ,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这是怎么了?” 这只是一场寻常的比赛,又不是古罗马角斗场上的博弈,自我暗示让我的心绪平静了下来,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毋须整得跟明星似的。几天前就为演出服装和家人掰扯了好一阵,他们说:“你最好穿上拖地长裙,这样显得高贵。”我否定了,本来就矮小的我穿上那样一套服装岂不像装在套子里的人了,他们顿了顿,用同情的目光看了看我,“那你就穿旗袍,拿一把团扇,袅袅娉娉,多有风姿啊!”,我被他们的建议逗乐了,恍惚间,好像看见我信心百倍地站在舞台中央,手捧鲜花,面带微笑,恰到好处地鞠躬致谢……无论他们怎样劝说我,我都无法确定自己该以何种形象登台演出。还是以平常心平常态去参与吧,“这怎么能行?”脸上的妆容是必须认真的,于是,大家七手八脚地一拥而上,不由分说,给我不大的眼睛粘上了浓黑密集的长睫毛,双眼立刻在脸上投下两道窄窄的阴影;不再丰润的嘴唇被鲜艳娇嫩的唇膏涂抹得精致有型,平常自如自在的嘴一下僵硬得不知所措,微合状啜饮,仿佛吃了一口辣椒轻轻哈着凉气,唯恐弄花了唇色。左右两边的腮红倒是很得我心,粉嘟嘟的并不突兀。一通浓妆艳抹完毕,镜中的人,立刻光彩鲜亮,我自己也觉得美得非同了得,正沾沾自喜时,听得一个细细的声音飘进我的耳朵:“如果再做个微调,开眼、拉皮、削骨,效果会更棒!“ “天呀!这是给我的脸要上刑吗?”刚才我还豪情万丈,准备在舞台上大放光彩,顿时情绪跌落到谷底。终究是年华逝去,青春不再。再努力地与岁月抗争都无济于事,一切都会在无影无踪的时间里显露真实的面目。顺其自然地面对一切也许就是最好的选择。
当真正站在舞台中心时,一切化为虚无,只有自己听得见自己的声音。平时冗长的稿子不知道怎么读完的,该做的动作也没有留下印象,难道是忘了?我退到后台,一位年长的大姐迎上来连声称道:“你形象好,朗读得也很好,很不错耶!”我庆幸自己没有被外在所累,素颜便装,可能正是这种淡然装束在这些朗读者中与众不同,歪打正着,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正沉浸在喜悦之中,邻座的朋友拍了我的手,她示意我下一位朗读者开始朗读了,台上的参赛选手七十左右,她云髻高耸,丰胸阔臀,和前面身材妖娆苗条的选手一比,气势非凡。我坐在第二排,她的神情相貌看得清清楚楚,长长的黑睫毛让原本就很大的眼睛更加有神,腮红落在粉白多皱的脸上宛如盛开的桃花,她轻启朱唇缓缓地读了起来,声音不大却很有力量,尤其是富有感染力的角色表演形式,让观众耳目一新,情深之处竟声泪俱下,哽咽难持,这一幕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如此高龄还能脱稿参赛, 我想她一定是一位常年站立于舞台的演员。比赛结束,评委点评时我们得知,她是一位播音员,难怪,在满场的俊男靓女中,她是那么的夺目。 它的光芒来源于自信,来自于内心的热爱,来自于不同凡响的表现,更有一种异于常人的勇气。
为什么她的朗读能如此打动人心呢?思来想去,是阅历让他能出神入化地演绎才情,是无所顾及的全身心投入到角色中,是骨子里渗透进去的艺术气质,看来,一个
人的勇气和底气完全可以抵挡岁月侵蚀,就像蚌壳中的沙砾,经过海水冲刷,自身的顽强,外形由棱角,坚硬变成圆润、光滑、由半透明,泛着淡淡的暗光到光芒四射,不值一文的一粒砂才变成了一颗世间罕见的珍珠,有了永久的价值。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知道这一路的磨砺之痛是多么漫长,多么黑暗。
曾经在周国平的一本书上看到,“勇气可以证明信仰,但有明确的信仰并不证明有勇气。”它是不是在告诉我们古往今来优秀的人都渴望追求精神层面的一些东西更多一些呢?这是我的理解。这正如国王与乞丐,国王拥有济世安民的智慧和才能,安邦定国的信念可以说是他一生追求的信仰,可他未必愿意放弃皇权,具有出世脱俗的勇气;迫于生计的乞丐不能说他有无畏的勇气,那只是生存需求的本能欲望,但是有一种乞讨者“不食嗟来之食”却多了一份胆气和傲骨,这是否能证明有精神追求勇气的人身上已经具有了某种信仰。因此,在我看来,信仰是一种奋不顾身的追求,有追求就要有勇气,这种来自于内心的力量使你获得的更多更持久。

作者简介:
吴晓薇,网名:东篱采菊,陕西省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喜欢朗读、阅读。用心生活,真情写文,先后在各网络平台上发表散文、诗歌、随笔五十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