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青那点事(系列之七)
归途沉沉热茶香
文/魏少华 诵/淡淡的茶香
那声音越来越近,我俩惊喜地喊出:是赵二哥!一阵竹枝晃动,赵二哥从林中窜了出来,手臂处被刺条划出了一条血痕。
原来赵二哥在远处用刀背敲竹子根部,发出托托托的声音。竹子是空心的,有共振效应,敲根部其声音从地面传散,远外能听见。向空中喊话,其声音却只能被风吹散。

终于找到你们了,赵二哥还是一说一个笑,丁点没有责怪的语气。我不解地问,你怎么找到这里的?你们走一路砍的竹子,断竹的刀印是新鲜的嘛!赵二哥解释说。哦,我们没想到这点,我们砍下的竹子是立在地面的,那断痕处被立着的竹枝遮掩,没有竹林长年打柴的经验根本不易看清。
赵二哥说这条沟叫狐狼沟,在冬季的夜里时有狼、狐狸出来我食吃,你们不怕?此时的我们勇气十足地说,打柴顺便打条狐狸回去吃,不是更好吗!我们三人都会心地笑了,那是一种在冬夜里遇到篝火,迷途中相遇向导的欢笑。

我们与赵二哥来到打柴人吃午饭的汇合处,其他人都已经走了。那地方有一眼小指头般细流的山泉,人们就地淘了一个小水凼。打柴人都是先将柴担子收拾停当后,就着水凼喝几口山泉水吃些干粮充饥,条件好点的包个饭粑坨(饭团),条件差点的带几块煮熟的红苕土豆充饥,然后一鼓作气挑柴回家。
赵二哥教我们收拾柴担子。那是用干竹蒿和干树枝混合捆成的一人多高的柴架,一人备两捆,现砍竹子改刀成竹篾,用于梱挷柴担,两梱柴火架成人字型,中间横一竹棍,作为上肩的挑担,整个柴架就象一大写的A字。顶梢捆绑在一处,担在肩上走路及放下歇气都方便,不用弯腰,双手前后各扶住一梱柴,防止滑肩,便于在林间行走。

那打柴人专用的水凼,还存有大半凼泉水,水凼底部积了一层竹叶。学着赵二哥的样子,蹲在水凼边,用手戽点水出来将手洗了,用双于捧起泉水喂到嘴里,小口慢咽,此水特凉,喝急了容易噎着,也会伤胃。让泉水在口里含一会再下咽,一股甜润香醇的气息透浸胸腹,精神为之一震。
我们知道赵二哥只带了几根红苕充饥,便将我俩的饭粑坨与赵二哥的红苕一起分成三份,大家一起吃,赵二哥推卸不吃,我们也不吃,赵二哥还是接受了,说,我占你们便宜啰。
吃完饭,太阳已偏西了,比预计的返程时间晚了许多。赵二哥带我们出了林子,让我们原路返回,他要赶时间,先走了。

我俩往回走,越走步子越慢,担子越重,我们不停地换肩,右肩担的时间长些,也最先开始发红,进而火辣辣地疼,这疼好象会传染,一会左肩也跟着火辣辣起来。停下柴担歇气的时间越来越长,歇气后紫担上肩那一瞬间,如钢针扎入肩头。这时想起赵二哥告诫的话,少换肩、少歇气、歇气时间要短、“肩头冷、重千斤”。两个人四个肩头都不同程度地红肿了,但回家的路还有一半。
那晚的月光,也变成了苦月冷光,那光如针如刺扎得心疼、脚疼、肩膀疼,身后仅有我们自己的两个黑影相伴,四周是黑沉沉的原野,脚下是灰蒙蒙的路,真是欲哭无泪呀!

我们商量着,到那里去寄放一担柴,另一担我俩轮流担回去,这样省了一半的力。这倒是个好主意,心情一敞亮,肩疼大为减轻。
狗的汪、汪、汪叫声,提醒附近有人家,我们向狗叫声走过去。一扇门吱呀一声打开,光亮映衬出一位少妇,她喝住了黑狗,问道,是哪位?我们放下柴担回应,我们是前锋公社金光三队的两位知青,打柴回来路过这里,想讨口水喝,可以吗?她看见了我们的柴担,用手上的灯照亮了洒满热汗的我们的脸,这才热情招呼我们进屋。
她中等身材,或许是煤油灯拨得忒亮的缘故,她脸上泛着一层红光,眼睛大而明亮,额前留海配上一件翠花兰衣衫显得大方干练。这是间灶屋,灶堂里还有余火,从竹编锅盖里冒出缕缕蒸气,有一股麦粑的香味。她取来两只土碗,续上茶水,他说这是开春自家采的老荫茶。那茶汤是淡褐色,入口微苦而回甘,我俩一人喝了一大碗。少妇微笑着说,你们咋这么晚才下山,打柴的人半下午就应该到家啰。我们喝了热茶,浑身舒服多了,回应道,第一次打柴,在山上又迷了路,耽误了。

她说,第一次打柴,走这么远的夜路真是难为你们了。可能听出我们话语的有气无力,或是凭对打柴人的直觉,她关切地问,你们肚子饿了吧,她边说边揭开锅盖,一股热气升腾,麦粑的甜香味迎面扑来,好香啊!我们情不自禁地说到,清口水往肚里吞。这些麦粑本来是为她的家人准备的出早工的干粮,却提前要用来准备招待半夜闯人的两位不速之客了。
她见我们有些迟疑,热情地说,来者是客,我们山里人家,没什么好东西招待,将就吃点。说着又为我们每人续了一碗热茶。我们连声道谢,也不客气地吃起来。

肚子填了个半饱,体力大为增加。我俩一商量,就准备送一担柴给她。这位大嫂却说,你们弄柴不容易啊,无论如何都要把这担柴担回去,以后再弄柴就轻松了。我们山里人弄柴方便得很,你们赶紧往回走吧,还有十来里路呢。
我们出了门,大步流星往回赶,我在想城里人如果见到乡下人有难处,会不会主动去帮助,会不会主动请素不相识的乡下人到家里去喝水吃麦粑?想来想去,反正我是做不到的。而这位素不相识的山村大嫂有一种特别的纯朴与真诚,她的一言一笑举手投足之间,没有丝毫让我们感到拘谨,把我们当成了打柴归来的家人,在她家里喝茶吃饭,走时我们连姓名都没有问清楚。
在离家还有三里路时,又是赵二哥赶来,帮我们接走了一担柴,我俩咬紧牙关,终于将从山上担回的第一担柴火放到了家门口(待读)
2023.6.12
作者简介:魏少华,铁路退休职工,喜欢旅游和看书,好运动和涂鸦,也喜欢写几句顺口溜自娱。
主播简介:李华敏,笔名淡淡的茶香。现任《世界诗人》《诗意传情诗社》《茶韵文学诗社》《海岸诗歌金牌主播》《采菊文苑》《全球诗歌辽社文化网络传媒》多家平台主播。有作品在微刊平台出刊。市级区级朗诵大赛多次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