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头条]品赏名家孟宪法老师的佳作 《趣说审美》(948辑)

趣说审美
孟宪法
某文化大讲堂涉及到了艺术审美的话题。“审美”这个话题的确挺有趣,但它是一个抽象的精神层面的话题。这应属于大学汉语文学专业课程内容。如果面向大众予以普及,如果不联系生活,深入浅出,只是理论概念一大堆,听者难免会云里雾里,自然明白不了多少。所谓审美,就是看了让人舒服沉醉,就是目睹某艺术作品后,产生了心灵的愉悦、满足或共鸣,或受到感染或深受激励等。如看到一副关于“母亲”的油画,画面是满头白发、满脸皱纹的老人,仅从相貌看,美吗?不美。但老人皱纹和眼神里却洋溢着慈祥美和母爱的光辉,让人不由地心生感动,这就是审美,透过现象把握了内涵实质,这就叫艺术审美活动。再比如我们读唐诗宋词,首先感受到的是音韵美,其次是情感美、语言美、哲思美等。古诗由古风发展到格律诗,细致到平平仄仄的韵律要求,就是古人对于诗歌的美的追求达到了极致,近于病态美。就是让诗歌不仅在表情达意上追求意象意境意趣,还要让诗语读起来抑扬顿挫,产生无穷的畅达优美的魅力!这就是审美追求。再比如一流的舞蹈,绝不仅仅是动作到位、整齐、优美,更是要塑造形象,表达出富有内涵的精神层次的东西,比如杨丽萍的孔雀舞,就耐人寻味。“审丑”也是审美,比如《儒林外史》运用高超的讽刺笔法,嘲讽一些人在功名利禄面前的虚伪、贪婪、猥琐的丑陋情形,让人忍俊不禁,认识到了清朝的一个历史时期的人情世故,世态风情,这就是审美。
审美,是一种难得的艺术素养,是一种艺术境界,雅俗共赏就是审美的一种境界。具备了一定的艺术素养,审美也就不难了!凡是艺术作品,如果达不到审美境界,就等于丧失了艺术水准,就经不住时间淘汰,就难以传世!诗书画作品都是如此,如果没有真功夫深内涵大境界,只想靠故弄玄虚、花拳绣腿蒙人,昙花一现而已。比如汪国真的诗歌,似乎没得到所谓诗坛地认可,但这并不影响他的诗歌会得以传世,因汪国真的诗歌真正达到审美境界!而那些发表在《诗刊》上的故弄玄虚、诘屈聱牙、病句连篇的诗歌,又如何能成为传世佳作?都是一己之见,没有拼凑,用于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