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河,在我心中静静流过
作者/罗雅博
古城延安,有一条河一定和那座始建于唐代的宝塔一样会被载入历史的史册,成为延安历史文化的标志,她就是延河。延河发源于陕西靖边天赐湾,流向由西北而东南,经安塞、宝塔区,在延长凉水岸汇入黄河,全长273.5公里,属于黄河一级支流,为延安第二大河流。延河昔名区水、去斤水、洧水、延水等。《水经注》称之为“清水”,城中居民多取河水食用。丰枯随季节变化,河道千曲百折,既有“清溪一曲抱城流,几处寒动砧碧秋”秋高气爽的气派,又有“延水陡添两岸阔,古城斜峙一肱横”的波澜不惊的壮阔。延河在宝塔区县城区域内沿途流经兰家坪、大砭沟、杨家岭、清凉山、宝塔山、桥儿沟,一路上蜿蜒逶迤,哗哗流淌,一路欢歌奔向远方,带给人们无限遐想。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是人们对圣地的礼赞。延河、大桥、宝塔是外界感知延安最亲切的地理标志。延河还被人们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一种时代精神的象征,成为一种世界观的象征。喝延河水,这一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语汇,凝结着“老延安”对延河、对延安岁月的深深怀念。延河伴随着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的历史进程,奔流成一条掀起惊世狂澜的壮美大河。

那个革命年代的延河水一定是宽阔清澈,水量充沛的,以她的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来自五湖四海的革命者的游泳嬉戏,包容了无数革命者在她怀中撒欢打闹。革命队伍在延安,夏季游泳,冬季溜冰,平时洗漱都在河边,有三五成群的同窗好友一起在河边散步,也有一对对恋爱的身影在河边流连忘返。延河和延河流过的地方,一定是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是一处不乏温馨浪漫的场所所在。青年毛泽东主张: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李富春撰文:“一个革命者不要做萎靡不振的病夫与自满的庸人,不要做弱不禁风的无病呻吟的书生,而愿斩荆披棘地向前奔驰,则不仅要以马列主义武装头脑,而且要以钢筋铁骨武装身体!要使体力和智力发展平衡。”延河在大砭沟和桥儿沟附近的两个转弯处,水流平缓,水面开阔,于是来自东西南北的革命者在延河之滨,大河之上相约成立了“飞鱼游泳队”,在延河畅游,一竟泳技。队员们自由进出游泳队,不限条件。从此一到夏天,延河上欢声笑语,中流击水,给灰色的小城也增添了鲜活的活力。革命者以饱满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像那条奔流不息的延河一样,静静抒发着革命理想主义的内涵。
1985年4月,丁玲、陈明夫妇访问延安。在延水岸边的清凉山上,与随行人员联诗一首“重上清凉山,酸甜苦辣咸,说来又说去,还是延水甜。”1988年,国际友人马海德大夫逝世后,骨灰一部分寄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一部分带回美国故乡,一部分就洒在延河之中。

宋代范仲淹诗道:“金明阻西岭,清凉峙其中。延水正中出,一郡两城雄。”昔日的府城和肤施县城隔河相望,史籍志书记载历朝历代都大兴土木造桥,但每逢大水便坍塌。1959年,人民政府建造了3孔30米空腹式石拱桥。大桥飞架延水,开通两城,壮美如虹。董必武闻讯兴奋题诗:“秋水盈川没涨痕,步头无渡阻行人。一桥架合东西岸,宝塔山前不问津。”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大型空腹式石拱桥。如今延安大桥与宝塔山、延河水交相辉映,和谐完美的经典画面,已经成为革命圣地的象征。
自古先民们就习惯沿河而居,逐水而栖,繁衍生息,延河虽然不长,但是一定也无私的养育了沿着她栖息而居的人群,为两岸的先民提供了一方休养生息的场所,孕育了古老的黄土文明。特别是流经延安,在那个非凡的革命年代,承载了小城十几万军民的用水,洗涤去了多少从前线归来的战士身上沾染的战场硝烟和征尘,饱饮了多少匹战马,又有多少革命战士从宝塔山下延河岸边高举红旗唱着革命歌曲整装出征,义无反顾地奔赴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前线。我想从圣地延安、从宝塔山下、延河岸边出发的他们心中一定是装着流淌在宝塔山下的那条河,那条日夜奔流不息、不到黄河誓不回头的大河,他们为了保卫那条河以及和那条河流经的每一寸土地,血洒战场。1938年,诗人余修作诗《延水》:“我爱延水的激流奔涌,就象衔着民族仇恨的战士,要冲锋陷阵。去冲决那泥沙的障碍吧,让那奔腾的力,活跃地向前开展......”

纵观世界版图,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两河流域古老的世界文明,在中国的版图上,也有两条大河孕育了华夏大地的古老文明,她们就是长江与黄河,人们习惯把她们比作母亲河,人们总割舍不下对河的依赖的情结,就像还没有断乳的婴儿,像寻到根的漂泊者。两条大河流经多少地方,覆盖了多么浩渺的区域,哺育了多少生民,她们像两条充满生机的动脉血管,横亘在中国大地,默默地滋养着沿河而居的先民。我总是以为黄河羁傲不驯,裂岩穿石而过的性格,把他比作一条雄壮的父亲河更恰当;长江委婉舒缓,江清月明的动态更像一位慈祥善良的母亲。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丝毫不遮掩她们孕育的渊源不绝的传统文明,不忘她们哺育的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的大河子民。一条河我们总是在心里当成亲切的父母景仰着,依恋着。
饮水思源,延河是当之无愧的一条中国革命的母亲河,她不再是陕北高原上一条普通的河流,她被无数仁人志士赋予了新的涵义,成为一种时代精神的象征,成为一种世界观的象征。

昔日延河流域,风沙肆虐,浊流滚滚,今日延河,区域内退耕还林,周边环境,林草丰茂,又焕发她清水涟涟的迷人容颜,沿河两岸道路旁是美丽连绵的延河情游园,园内奇树异花,争奇斗艳。精致的步道贯穿其中,在花树间穿行,神清气爽。延河两侧岸边,左右两条步道蜿蜒延伸,花卉成片,一池池莲荷,竞相绽放,把一条河流川道装扮的如美丽多彩的织锦一般。春夏季节,也有了鸥鹭鸳鸯在河中畅游。延河,她不仅仅是一条流向黄河的默默滋润着两岸居民的支流,更是一道靓丽的历史景观。
此时我漫步在延河岸边美丽的河堤步道上,清清的延河披一道霞光在我心中静静流过,淙淙的水声总会勾起我我对那如火如荼的革命年代的无限崇敬和缅怀之情。


作者风采:罗雅博,陕西省延安籍人,中国计生协摄影社摄务委员,《陕西日报》特约撰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外华语作家》、《中国作家联盟》、《华人文学》签约作家。有小说、散文、诗歌、摄影作品在国家级比赛中多次获奖。出版文集《凝望延安》、诗歌集《落雨如诗岁月如歌》、散文集《歌唱延安》。作品被收录于《当代华语名家囟《选》、《2018、2021诗歌年鉴》、《中华当代诗典》、《新时代诗典》、《中国黄金诗典》、《中国散文名家三百篇》、等书。在公开媒体发表影、文学作品300余篇(幅)。
赵沈南 ,黑龙江省牡丹江人,小学教师,霞满天文化传媒主播。喜欢静静的看书,看山,看水看浮云流转。喜欢诵读,愿在诵读中寻觅知音,共度快乐时光。

◎征稿启示◎
*本平台招募金牌签约诗人、作家,文学艺术家,要求:
①作品质量第一;②留言不低于300人;③阅读量不低于3000;④赞赏不低于100人,投稿达到三次,每次特聘的投稿作品,必须是原创首发的新作。
*投稿及特聘金牌金笔作家诗人,文化杰出传承艺术家及文学顾问,各项目主编要求:
新诗三到五首,古诗词二到六首,小说1000~1500字,散文诗1000多字,民间故事1000多字,书画作品两幅。
编辑总部:
总编:霞满天
主编: 张馨予 副主编:陌上花开 山无棱
主审:临江独立
分类编审:水云间 暖阳 紫竹
顾问:光明乾坤 曹式清
总监:芙蓉沐雪 红剑
宣传部长:蓝克 心灵活水
运营管理:简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