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所载,玉耶石耶,评以试之,故名“每周试玉”。《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润光华,申发将利于欣赏;玉瑕微疵,点到或益于成器。诗友切磋,交流碰撞,集思广益,是所望也。评者公心,诗家平心,读者赏心,编者用心,持此四心,共襄雅事,岂不快哉!
本期小楼《每周试玉》栏目,邀请嘉宾在【小楼周刊(345):2023年第二十三期】中,自选数首点评并刊出。(有自愿参加小楼【每周试玉】栏目者,请先关注公众号,由下期嘉宾从每期周刊或者周刊后面留言,自选数首点评并在小楼所有平台刊出。小楼各类点评作品会选用在《中华诗教》纸刊上固定的【小楼荐诗】栏目组刊出。如有异议的诗友请留言跟小编联系。)
时隔五十年重回插队老乡家
李文顺(江苏)
自报家名后,端详大半天。
呼妻园择菜,催子树寻鲜。
醋泼团脐蟹,清蒸缩项鳊。
先尝黄米粥,一口到当年。
洪君默:此诗情真意切。由少年到老年难怪要端详大半天。自然而然,毫无造作痕迹。妙!尾二句也非比寻常,吃当年吃的黄米粥,用一口到当年,真让人回味无穷,五十年前往事历历在目。
江岚:首联端详二字颇传神,如在目前,口语化的语言更增强了细节的真实性。中二联全用实词,富有节奏,见主人之热情,忙得是不亦乐乎。尾联回到自己,一口二字亦甚传神,可见当年下乡做知青与老乡相处之融洽,值得怀念与重游。
杨 花
章剑钧(辽宁)
素雪晴天舞,章台撩乱飞。
穿帘香细细,绕砌韵依依。
风度浮池水,莺衔入夕晖。
可知漂泊意,扑扑点征衣。
洪君默:古往今来咏楊花甚多,欲道前人未道之语不易,此诗结句别出心裁,本是漂泊客,偏偏上征衣。越行越远,性情中人也。
江岚:善于白描,意境清丽。句法多变,音韵和谐,整体而言,堪称佳作。微觉不足在于古意过浓,时代感不足。
小 贩
贾建明(四川)
带蒂南瓜石板铺,霜凝皮上小如珠。
山蜂也爱农家色,翻看提篮还剩无。
洪君默:此诗独特之处在于以山蜂来看提篮子内的菜卖完了没,也是作者借山蜂为小贩担忧的心情,诗的妙处就在于借他人之口说出心中要说的话。
杨新跃:前半描写细腻,后半着一山蜂,更见活力与灵动,如白石图画。
友 来
何海涛(辽宁)
老窖泥封久,新茶试水开。
门庭催妇扫,竹下待君来。
江岚:语言质朴,音节舒缓,待友之热诚,溢于言表。
何其三:真朴天然,平和冲淡,用词干净利落,深情厚谊,尽在一“催”一“待”中。
晨起闻鸟
蒋昌典(湖南)
晨光初照绿云开,对面青山摆擂台。
莫使鸣禽空费舌,开窗放进好音来。
何其三:转结句人情味十足,是诗人,才有此情怀。
杨新跃:摆擂台恰如其分。后半大好,大自然之生机、诗人对生活之热爱俱在笔端。
机 耕
郭定乾(成都)
黄云割尽野烟微,犹见机耕闹晚晖。
白鹭不知人世改,翩翩来逐铁牛飞。
洪君默:作者观察细微,如未曾亲历农耕者很难描写出这等场面,牛耕时代确实鸥鹭追喙新耕翻出来的昆虫。用‘不知人世改,更进一步突出机耕主题。
夏日海湾
曹新频(广东)
排天巨浪雪花开,冲个山丘作舞台。
更有姮娥知客意,直将云袖甩过来。
洪君默:巨浪冲个山丘是很形象的,把浪花比作嫦娥的云袖,雪白一片,此诗虽是口语化,比喻却活龙活现。
天柱山
刘道平(四川)
拔地未忘盘古情,共工虽怒却难倾。
若非此柱撑天壁,纵有人间无月明。
洪君默:此诗以共工氏触不周山为引子,“天柱折,地维绝",而此天柱山却擎天立地,气势非凡,结尾也借用天不会塌下来,诗中富有哲理。妙!
千年瑶寨
吴志森(广东)
千家烟瓦覆,夕揽万峰回。
一句纱腰妹,踏歌持酒来。
注:瑶族将未婚少女称为“纱腰妹”。
江岚:所咏风物富于地域特色,令人神往。一二句如用对仗音节当更佳。
赶歌圩的姑娘
邓一蓑(广西)
烟花三月三,幺妹入陂南。
脸薄生红晕,身轻没翠岚。
罗裙招蝶妒,绮梦有谁谙。
不待林深处,莺声啭渐酣。
江岚:依次写来,很有条理,尤其写女孩娇态,白描传神。尾句后三字音节不响,可微调。
山中小聚
潘振华(黑龙江)
径仄繁阴下,风凉透夏裳。
溪流弹曲调,山谷作音箱。
倚石高杯列,舒心逸趣扬。
但知幽处美,忘却数年光。
何其三:其处未见奇特,唯“山谷作音箱”,愈品愈觉妙不可言,不知作者从何想来!
神舟十六号升空赞景海鹏
李增山(北京)
四破层云入太空,何曾些许惧天风。
问君多少英雄气,洒满星河浩瀚中。
何其三:此类题材,要写出诗意,实属不易,驾驭不了,便带“老干味”。此诗可称道处,是因为有点诗味。
巴山晴霁
安全东(四川)
雨洗巴山万丈青,天开四面展围屏。
今宵应共新凉好,碧月团团卧看星。
杨新跃:淡而味深。
访明思宗殉国处
李宝(河北)
偷闲独步过天衢,槐叶荫稀木髓枯。
杂草萋迷宫苑外,群乌聒噪景山隅。
覆舟未悟民何反,披发犹言士可诛。
四百年来无盛世,甲申遥忆泪模糊。
杨新跃:章法井然,苍劲深切好律。颌联吊古标准写法,惟景字废字。颈联大好,可为名句。
花卷(新韵)
凌大鑫(辽宁)
月中仙子下楼台,驾雾腾云款款来。
且把柔情皆卷起,难将美梦尽铺开。
千层爱恋因谁惹,几度缠绵费我猜。
虽被扭曲身体久,灵魂深处也清白。
杨新跃:咏物佳什,堪为范本。

洪君默 福建晋江市人,客居成都,诗词爱好者。现是中华诗词学会、四川省作协、持社社员、四川《星星诗词》副主编、《小楼听雨》诗词平台评论委员。出版《衔远庐诗草》《衔远庐吟稿》《书画衔远庐诗选》等。
江岚 1968年生,河南信阳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古典文论硕士,曾供职于中华全国总工会教科文卫体工会。现任《诗刊》编辑部副主任,《中华辞赋》副总编辑,《小楼听雨》诗词平台评论委员。著有旧体诗选集《饮河集》《相映集——六人诗词选》等。

何其三 安徽宿松人。出版词集《何其三词三百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诗集《何其三绝句三百首》(黄山书社)。
杨新跃 斋号听雨倚晴楼、坐夜庐,湘乡市第四中学教师,湘乡诗社、古开福寺碧湖诗社、读山诗社副社长、长沙凉塘诗联社发起人、承社理事、《小楼听雨》诗词平台评论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