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3年春节过后的一天,妈妈带着我与哥哥去天津和平路上的《中国照相舘》照相。那年,妈妈32岁,我与哥哥一个是刚过6岁,一个是刚过8岁。那天,妈妈非常高兴,她换了一身干净衣服,穿上了她喜欢的那件紫红色的“马甲”。我与哥哥也衣帽整洁,内穿棉衣棉裤,外套黑色小中山服,脚蹬《双环》牌矮帮球鞋。我们娘三个打扮妥当,引来全院邻居羡慕的眼光。按当时的家庭经济状况来讲,这应算是十分的体面与风光了。在我们娘三个正要走出院门时,殿元伯伯截住了我们,他送给我与哥哥一人一支洗干净了的捡来的钢笔帽,他让我们哥俩将笔帽儿插在上衣的小口袋中,冒充有学问的“知识份子”。那时,从谦德庄到和平路还没有公交车,更不用说什么出租车、私家车了。去照相舘要么步行,要么雇三轮儿车。妈妈选择了雇三轮儿车,对妈妈来讲这很“破费”,而对我与哥哥来讲却很舒适和惬意。照相时,妈妈让我们哥俩双目平视前方,并尽量表情自然、身体放松、小手微弯。我按妈妈的嘱咐去做了,而哥哥却挺胸叠肚、双腿立正、两只小手掌五指并拢伸的倍儿直,带有一些机械的僵硬的军人像。过后,妈妈常看着像片说:“老大少些心计,老三(家族大排行)有点心路”。
那是我和哥哥生平第一次与妈妈一起照相,一晃70年过去了,这张黑白的照片已经发黄变暗,失去了原本的光泽。妈妈2002年3月26日去世,而哥哥也在2009年的7月22日走了。看着照片,追思儿时无忧无虑地在爸爸妈妈身边生活的情景,不禁心生感慨。我愿告诉儿孙们:要珍惜亲人,珍惜生活,珍惜那飞逝而去的时光!愿你们与人为善,奉献快乐,只有儿时勤耕耘,多贡献,才能到老来心静如水,无缺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