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赵润利
流年如逝水,转瞬又端阳。君看尤舟赛,吾尝米粽香。犹思屈子怨,且恨楚怀王。几盏雄黄酒,长天祭隽良。这首小学生必背古诗对端午节描写的淋漓尽致。端午节也叫端阳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被称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影响广泛,对日本韩国等周边一些国家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国家
的民间也有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端午节现在也是我国的法定节日!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端午节是吃粽子的美食节日,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些有趣的风俗习惯记忆尤新。 当时我们家一个邻居老奶奶已经八十多岁了,我们叫她二老奶奶。二老奶奶旧社会是开店的,是生意人,老人八十多岁但很健康,没有文化但知道很多事理,穿衣吃饭很讲究。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时老人还按照旧时习俗插菖蒲或艾草,带香包喝雄黄酒。她说"这样辟阴邪防虫毒"老人很喜欢小孩,端午节的时候她用雄黄酒给我们每个小孩子的额头上画个"王"字,画完了她把雄黄酒给墙角或有草的地方弹一点。她说:"这样,藏在这些地方的毒虫就不敢来伤害你们了!"二老奶奶还说她用雄黄酒给我们额头上写了"王"字,从此那些妖猫鼠怪看见我们就不是弱小的小孩了,而是很凶猛的老虎。二老奶奶还用地黃根等草根染制五色彩绳,叫什么长命缕,送给我们,她认真的指导我们把五彩花绳拴在手腕上脚腕上,老人说:"这下好了,蛇不会缠你了!"她还把艾叶贴在我们的额角,她说"这样邪气不敢靠近你们!"°

还是在临近端午节的时候母亲帶领我们到河边的沙士坡上摘粽叶也叫羽叶,其实就是芦苇叶子。芦苇生长在河边湿润的沙滩或者黄土地带,我们选择每一片宽大鲜嫩的芦苇叶,摘下来背回家,洗干净,用清水泡在大木桶里。粽叶背回来了,我和润美又到村口的山坡上拔"色瓜瓜"叶子,"色瓜瓜"是一种野生小植物,它开花时间和迎春花开花时间差不多。花形跟黄花类似,但是淡蓝色的,结出的瓜也只有核桃大小,煮熟了很好吃,这种植物的叶子像马尾巴似的,相当于一根一根结实的绳子,所以人们用來绑粽子。用它绑的棕子,煮熟了还有特殊的香味!我和润美把绑棕子的草绳子拔回来了。这时候母亲忙了。那些年我们家虽然很穷,但是母亲总是想办法给我们过好每一个传统的节日,为的是让我们感到快乐和幸福。母亲把金黄色的软黄米泡在水盆里,把红枣和红豆淘净泡上。一切就绪了母亲开始包粽子,我们家的粽子个头大。母亲用手指一卷把两片宽大的棕叶卷成一个锥形桶先放一点黄米和红豆进去再放一个大红枣进去,压实一下,然后是抓一把米和红豆把粽叶桶装满了,充实了,粽子封口时再放三个红枣,折回粽叶的边角。用"色瓜瓜"叶草绳绑好了。这样粽子就包好了。母亲包粽子的手很灵巧,包出的粽子也很好。忙碌一天我们已经躺下了准备睡觉了,母亲还在忙着,大铁锅里煮了满满的一锅粽子,上面还压一块泡菜石。第二天,也就是端午节那天一早醒来,母亲早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大锅里是一锅热腾腾香喷喷的粽子。母亲拿来碗让我和润美分头行动给左邻右舍送去,我总是抢先给二老奶奶送去热气腾腾的粽子,送完了我们也就开始狼吞虎咽的吃粽子了。这时候三哥润海扛了一梱艾草回来,他把艾草分成两份,一份是我家的,往窗台上一放,另一份是送给邻居二老奶奶的,她要用端午节采的艾叶当药用。三哥润海抓一把艾插到我家的门头上。两只手在衣服上擦擦干净冲到锅台前捞两个粽子到院子里坐在磨盘上吃开了。要说我们家的粽子所用食材都是我们自己种的、自己加工的,自己动手做的,所以它吃起来就特别的香。比方说红枣和黄米,平时我们也经常吃,但是端午节包在粽子里的红枣吃起来就是比平时煮在黄米饭里的香。我和润美吃饱了,还是馋的不行。还要再从剩的粽子里掏两个红枣吃。端午节吃完早饭我和润美去上学。当时我是小学二年级,我们的学校是两村联办的小学,全校三个老师,不到一百个学生,老师办公、学生上课挤在三孔土窑洞里。三个老师有一个公派教师行老师,行老师也是我们的校长。另外两名老师分别是我们村的女教师秀叶和邻村一个男教师李亮老师。秀叶老师和李亮老师都是农民身份的挣工分老师。每年端午节我们都给老师送几个粽子吃。其实行校长他们也包了粽子的,因为他们平时也是自己做饭吃。端午节那天我到学校的时候好多同学已经给老师送去了粽子,我进老师的办公室时有点紧张,不小心被门槛绊了一下,人没摔倒,却把装粽子的口袋掉在了地上。秀叶老师赶快扶了我一下,并且把我掉在地上粽子口袋拣起来,还安慰我说:"没事,慢点嗯!"李老师对我说:"快进教室,行校长给你们上课了"。行校长的课是我们最爱听的了,上一周他给我们上思想品德课,在讲到"团结起来就是力量"的道理时,他在讲台上放了一把筷子,他拿起一根筷子,叫我上讲台,行老师让我把筷子折断,我不费力气就折断了,行老师又拿过一把筷子让我折,可是我怎么也折不断一把筷子,灰溜溜的走下讲台。老师用同样方式叫几个同学试了,其结果和我一样。这时候老师问我们:"这说明什么道理?"我们回答:"团结起来就强大,敌人折不断我们!"老师讲清楚道理后,振作精神,声音哄亮的说:"同学们我们全班十一个同学团结起来力量大,我们全校同学团结起来力量更大,全中国所有的同学团结起来,那力量就无限的大,那样我们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了!"行老师的课总能给我们幼小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知道今天端午节行老师会给我们讲什么呢?当我三步并作两步跑到教室时,土炕上已坐满了同学,很破的讲桌上放了一洗脸盆粽子。行老师正在黑版上写字,他写的是:"端午节吃粽子与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我刚进教室被老师抓个正着,老师让我和另一个同学把讲台上盆里的粽子发放给每一个同学。全班十一个同学,很快就发完了,老师拍拍手上的粉灰清清嗓子开始讲了。他问同学们今天是什么节日?我们齐声回答:"端午节!"。老师说"好,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我祝同学们端午节快乐!"然后老师用我们能听𢤦的朴素的语言简要介绍了端午节的基本知识,紧接着话锋一转就讲端午节的吃粽子和屈原的爱国主义故事。行老师说:屈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是我国历史上战国末期的楚国人,他聪明过人,才华横溢,为怀王出了很多治国安帮的好主意,为楚国人民做了许多好事,也写了许多美好的文章,但是屈原的能干得罪一些奸臣,他的才华也引起了奸臣们的忌恨,奸臣就在楚怀王面前不断的说屈原的坏话。楚怀王是个昏君,他听信谗言把屈原赶出朝庭。后来楚国遭到外国的侵略,屈原听到敌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看到四处逃难的楚国难民,屈原太为楚国伤心了,他悲愤、伤心之余写下了绝笔《怀沙》之后就在端午节这天抱着石头跳进了汩罗江,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投江以后,当地老百姓都被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动了,人们赶快划船去捞救,但是始终没有捞救到屈原,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汨罗江上,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龙舟赛文化。屈原投江后,老百姓打捞不到他的尸体,人们担心屈原的尸体会被江里面的魚虾伤害,于是老百姓纷纷从家里拿来米团(粽子)投入江水里。人们乞求魚虾吃米团,千万別伤害屈原的尸体!这样就形成了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最后行老师在黑板上工工整整的写下了唐代诗人文秀的诗《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文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老师认真的阅读并且讲解了这首小学生必背的唐诗。老师让我们认真的抄写在"本子"上。那个时候,我们的学校和学生可以说是一穷二白的。教室是土窑洞土炕上,石桌石凳,我自己写字也是小石板。我用石灰石(沙土里一种白色的软石头,像画粉似的,当地人叫料胶石)当粉笔把文秀的唐诗《端午》工工整整的抄写在一块书本大小的小石板上。当然了,全班十一个同学有八九个同学像我一样是用石板当本子,用石灰石当粉笔完成课堂作业的。令我高兴的是行老师在当堂批改作业的时候,给我得了满分,看到老师在我的石板左上角打了100分。我太高兴了,下课以后我找了一点破铧铁把当堂的作业原模原样的刻在石板上。放学回家时一路炫耀。母亲也为我的一百分高兴,100分的作业拿到二老奶奶那里。二老奶奶看了半天说:"阿弥陀佛!字是圣人留给我们的,还是说端午节的文字,有行校长的批字,你这块石板不简单,能辟邪,就摆在我这窗台上,让它面向窑院的大门口,端午节之后我们天天吉祥!"她把我的作业本供在了窗台上,顺手从她的纺车旁边拿起几乎和我的作业本一样的一块石板说:"这是我用来搓棉花卷的,你拿上写字用,我当然乐意了,二老奶的给我的石板是经过打磨的,光滑漂亮多了。 中华文化魅力无穷,以传统节日为亮点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午节是其中的瑰宝,老师把讲爱国主义教育引进课堂,并且用唐诗宋词等经典来讲解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端午节文化,给我们心灵思想如同白板一样的二三年级小学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至今行老师讲课时的声音经常回响在耳边,端午节、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牢牢刻在我的心灵深处!


作者简介
赵润利,男,55年生,中共党员。西安市作协会员。曾任西安市委党校科研处调研员,编辑部副主任,西安党校教育研究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