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历:姓名:刘津香 1952年2月11日出生于天津 1959年~1965年天津市和平区华安街小学上学。 1965年~1969年天津第六女子中学上学。 1969年4月12日~1971年6月12日在内蒙武川庙沟土城村插队。 1971年6月~1972年10月内蒙呼市饮食服务公司综合饮食服务部餐厅服务员。 1972年11月~1974年12月学习、实习。 1975年1月~1986年12月内蒙呼市饮食服务公司医务所护士。 1986年12月~1993年天津药用玻璃厂保健站护士。 1993年下岗,后退休至今。

本期作者刘津香近日风彩

《端盘子的姑娘 》
——纪念选调52周年(1971年6月12日~2023年6月12日)
文/刘津香
一、选调
1969年4月12日下午5:27分长长的绿皮火车,把我和同学们从天津拉到内蒙。在内蒙武川庙沟土城村,面朝黄土背朝天两年两个月后的1971年6月12日,我选调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饮食服务公司综合饮食服务部(大楼)餐厅做了服务员。
二、工作单位
内蒙呼市饮食服务公司是全市餐饮、旅店、理发、洗浴、照相、洗染行业的公司。有职工几千人,是呼市商业局所属的大公司之一。
我工作的单位综合饮食服务部(大楼),位于呼市市中心的中山路与锡林路交口处,是一栋三层楼,综合经营性单位。在中山路这面的斜对面是呼市邮电局,一楼是理发和浴池,二楼是旅店,三楼是照相舘;在锡林路这面的对面是呼市第四毛纺厂,一楼二楼是餐厅,三楼是整个综合饮食服务部的办公室。综合饮食服务部,在饮食服务公司称为“服务大楼”,简称“大楼”。餐厅被呼市人称为“二食堂”。
三、学习端盘子
综合饮食服务部的三位领导是郝久和、佟志和、宋振和(私下里职工都称他们是三和)。工会干部是个女的,姓周,个 子不高、山西人、年龄较大、说话很和气好听。餐厅的领导两个人,汤常兰(女、南方人、丈夫是荣誉军人),陈师傅(男、当地人、很能吃苦、很和气、在面案工作)。我分在餐厅一楼做服务员,带我的师傅是陈月英(和气、厚道的老大姐)。
一楼餐厅的北侧是小卖部,就是用玻璃隔开的一个小房间。货架上摆满了烟酒,橱窗里有各种小菜拼盘和散装白酒。然后就是大厅里的十几张大餐桌(每桌可以坐10~12人)。服务员两班倒,早班6点~下午2点,负责卖早点;晚班中午11点~晚8点。
一楼服务员每人负责两张餐桌,就餐方式与现在大有不同。服务员服务到餐桌,向顾客口头介绍主食、菜品、汤粥的价格和规格。然后,收取顾客的钱和粮票(那时每个人是有严格粮食定量的,而且粮票有地方和全国通用的两种)。
服务员拿着 顾客的钱和粮票到收款处买牌子(牌子是用竹片制作的,上面写着主食、菜品、汤粥的名称和规格)。
买牌子后,服务员把余款、粮票退给顾客;把买的牌子放到餐厅与后厨之间的大的条型案上(每个服务员都有自己的位置),要货的师傅看到了牌子,边向后厨走,边吆喝着条案上竹牌子的菜品名称。
后厨听到了吆喝声,红案上备菜师傅就把要的菜品料备好,放到厨师的台子上,主厨开炒。菜炒好后,叫菜的师傅端着菜,并且吆喝着放到服务员的条案上,同时把相应的竹牌子拿走。
服务员把餐菜端到顾客的餐桌上,顾客就餐完毕,服务员将碗盘撤下,清洁餐桌。把撤下来的碗盘放到洗碗池里。(有专人洗碗盘,洗过的碗盘装在一个铁制的大笼子里,放在大锅里用开水煮沸消毒)就此,服务员完成了整个顾客就餐服务。
工作要点
1、要熟背餐厅所有的主食、菜品、汤粥的价格和规格。只有服务员记住了,才能更好的向顾客介绍。
2、工作时间要集中精神,不可出错。清楚的收钱和粮票,买牌子后,明白的把找回的钱和粮票退给顾客;准确的把顾客的用餐端上。(因一楼是散座,一桌10~12人,他们并不是一起的)有时饭店一开门,顾客全都坐下了,一桌就好多份。所以,如果不集中精神会出错。
3、要学习单手端很多盘子的技巧。是练习左手端盘子,因为到餐桌前右手要把菜准确的端到每位顾客眼前,还要用右手拿抹布清洁餐桌。
我的师傅陈月英,个子高高的,微胖,爱说爱笑,特厚道的老大姐。我上班的第一天,她就拉着我的手,从餐厅走到后厨 。让我认识所有人,并向所有人介绍我说:天津娃娃,现在是我徒弟,都关照着!(那年我19岁)

我1971年的照片(19岁)
我为了能记住餐厅所有主食、菜品、汤粥的价格和规格。我把价目表抄在纸上,放在口袋里,无论是下班还是工作之余,随时拿出来看看,直到背的滚瓜烂熟。记住了这些,服务到桌就更有底气了。
收顾客钱和粮票时,当着顾客面一一确认他所给的数量;买牌子后,把找回的钱和粮票退给顾客时也明明白白告诉顾客,并且把他们 所要的餐菜名称规格说清楚。这些全都做好,就不会有麻烦。
为了更准确无误的把顾客的餐菜端给每位顾客,我还根据顾客的性别、年龄、穿装打扮与他们点的菜巧妙的结合。在内心加强记忆,使我服务员服务到桌 的工作“如虎添翼”。
练习端盘子时,陈月英师傅手把手的教我。先从5寸盘练起,左手的拇指在上,用中指托住盘子的底部,拇指固定盘子上面的边缘(注意只是盘子的边缘,切不可触及到盘子里面)。然后,将另一只盘子与第一只盘子并在一起,用左手的无名指托住第二只盘子的底部,大拇指同时压住两只盘子的边缘。这样,两只盘子就都稳稳的端在左手了。到顾客的餐桌前,把抹布搭在左臂的肘部位置,用右手把盘子一个一个放在顾客的眼前,并说:您的✘✘✘菜来了。
两只盘子端稳了,陈月英师傅告诉我:要用左手和左臂端更多的盘子。我在“大楼”后院的单身职工宿舍住,我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练习端盘子。找到要领,就是左小臂要放平。心静、气和、手稳。在左手端好两只盘子后,将第三只盘子放在左手手腕处,左小臂放平,练习走起来。
就这样,一只一只的盘子往小臂上放。在我的左手手上的两只盘子中间上面加一只盘子;手腕处和小臂各放一只盘子,在这两只盘子中间再放一只盘子。在陈月英师傅的耐心指导和我的努力下,时间不长我的左手和左臂可以端6只盘子了。
陈月英师傅告诉我:要相信自己,只要自己把盘子放稳了,你就端起来向前走,不要看你的盘子,这样你会端得更稳。有了陈月英师傅的细心指导和鼓励,还有我自己的练习,很快我就工作的很顺利了。
四、工作的小调动
在餐厅一楼做服务员没有多长时间,就把我安排在一楼小卖部工作了。小卖部工作时间中午11点~晚8点。
一楼小卖部就是我之前介绍的那个用玻璃隔开的小房间,主要出售烟酒和小菜拼盘。那时的酒以散装酒为主,就是用一两、二两、半斤的酒提子出售。小菜拼盘由要菜师傅从后厨端出来,计数。小卖部收现金,晚上到收款处结账。
一楼小卖部的工作做了一段时间,二楼需要服务员,我调到二楼做服务员。二楼都是雅间,工作程序和一楼一样。因为,雅间基本是一桌一份收钱和粮票。而且顾客用餐时间长,循环的慢。所以,在二楼餐厅做服务员很轻松。
在二楼餐厅做服务员时间不长,就把我安排在二楼餐厅小卖部工作。二楼小卖部与一楼小卖部工作性质一样,只是二楼小卖部出售的烟酒和小菜拼盘档次高于一楼小卖部。
五、从医
在二楼餐厅小卖部工作时间不长,1972年11月就把我派出去学习了。原来,大楼的领导根据餐厅和理发常有职工受伤,决定培养“大楼”自己的“红工医”,就是与农村的“赤脚医生”一样的人员。经过领导研究决定派我去。
我1971年6月12日选调,到1972年10月总共在“大楼”餐厅工作一年四个月。
我们这些厂矿“红工医”到卫校听课,到医院进修、实习。由呼市卫生局组织统一考试,我获得了护士职称,于1975年1月调到呼市饮食服务公司医务所从事护士工作。从此,走上医疗护理工作。1986年12月,由呼市饮食服务公司医务所调到天津市药用玻璃厂保健站做护士工作,1988年经过天津卫生局统一考试,我由护士晋护师。
六、往事难忘,今朝阳光
“二食堂”的工作满打满算一年四个月,如今我也从昔日端盘子的姑娘迈入古稀。然而,餐厅的喧嚣声;要货师傅的吆喝声;碗盘的碰撞声;主厨大勺与锅铲的敲击声;面案揉面的拍打声;红案的刀板声;服务员清理地面的泼水和扫把声;结账时算盘珠的啪啪声。这些声音似乎是多种乐器奏出的交响曲,时时在我的耳边响起。
还有那时菜品味道的纯正,厨师精湛的厨艺真的让人望尘莫及。记得大厨苏棣师傅,安徽人,厨艺真的了得。他做的鸡,从开始杀鸡计时,到端上餐桌只需8分钟。还有,过油肉、花熘里脊、糖醋排骨、摊黄菜(实际是炒鸡蛋,但是那种炒鸡蛋一般人做不出来)、拔丝肉、拔丝苹果、糖醋鱼、醋溜藕片……真的味道好极了。那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调料,有的是“真金白银”的厨艺。
古稀之年,往事如烟。不工作,无负担,坐在家里颐养天年。路走过了,风景欣赏了,酸甜苦辣尝到了。看,每天的阳光都是灿烂的;望,天上的月亮是明亮的;听,很多歌曲都是从内心唱出的;吃,每餐都是顺口的;喝,红、白、啤是随意的;穿,看天气、观场合都是美美的;行,想去哪里抬腿就走自由的;心,是坦然的,认真做事,清白做人是一生所为。
让我们不忘过去,珍惜现在。愿我的家人、同学、同事、朋友们平安健康,幸福快乐!
于2023年6月12日中国天津(全文3181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