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条南麓的芮城,与永乐宫处于同一纬度的县城西去十公里处,有一个原本普通的小山村,因一位退休返乡的贤达,孜孜不倦地用心打造,为这个只有百余人口的小山村赋予了文化灵魂,以致人们淡化了她的本名一一上窑村,一个享誉芮城,河东闻名的新地标“柏树沟”,渐渐替代了她的本名。
走进柏树沟,三条整洁的巷道处处都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二百多米长的农时季节文化墙上,一幅幅精雕细刻的农耕图腾,季节词赋,溯本求源,今时功效等文图并茂,且全部都是石刻砖雕,集文化知识及工艺美术于一体,而非那喷绘手画的速成版面,其倾心之诚,就镌刻在这无言的砖石之中。
村中有一个正在完善的文化中心,将黄河流域农耕家居布局及农作器具与展藏融为一体,逝去不远的农家生活,在这里你能瞬间唤起暖暖的回忆,还有儿时学堂的简陋桌椅,也是时代的见证。
现代的标志也不缺位,巷口那洋气的农机大院里摆放着十多台部各式机具,收种耕耘全武行,样样都齐备。只要生产有需,一阵轰鸣声,田畴舞游龙。
村西头的崖畔下,藏着一座北方窑洞文化的集大成之精品。五座改造后的窑洞院落连成一线,现代化的装饰将窑洞的冬暖夏凉纳地气之功效发挥到极致,这里可住宿,有餐饮,翠竹古树萦绕四周,曲径通幽处处清奇!你若好寻觅,循崖根土洞穿越可达沟崖背面,那里可观另种风情。倘若你是盛夏来此,那贯洞的清风扑面裹身,飒爽中如临桃源仙境,脱暑卸闷的快意,也许会引你不由自问: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尘世的熙攘,在柏林的幽静中会自动滤洗,这就是柏树沟的神奇。前后左右,崖沿沟底,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柏树,青森养眼,柏气悠然,仿佛置身世外,又似与仙结缘。
不知崖头七圣庙里供奉的诸多神仙,是否也慕这里的幽静氛围,才舍了条山,赴会沟畔。
我只知道这里今日之焕然,皆有赖于杨公近二十年的栽种耕耘,才有了这片文化田园。
十多年前,从省农业厅长的位子退休后,少小离家求学的杨文宪,把全部的精力都回馈到家乡建设上来,他先后将荒废多年的旧窑院改造成独具特色的窑洞宾馆,又指导引领村民发展现代农业,打造以文化为底蕴的农村新貌。在他身边,聚合了芮城及省市周边县域的一批文化名流,先后在这里举办过多种形态的诗、书、画、影、印、联等笔会展览,你若有时间浏览,杨公家藏的书画诗作等足够你品鉴几天。
渐渐地,柏树沟成了条南地区的一张文化名片。百尺竿头又张帆,如今杨公又沉醉在勾勒柏树沟的明天,仅去年一年,他就在村里忙了三百多天。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前天我去拜访杨公,他不顾刚从外地回来的路途劳乏,又陪我逐项看过村里的新建项目,七十八岁高龄的他,精神瞿烁,不输青年,一路上他侃侃而谈,宏图愿景的诗意画卷胸有千篇,哪有半点迟暮之态!
我由衷地敬慕杨公,您是乡贤的标杆!柏树沟这颗文化山庄的明珠,将因您的心燃而更熣灿。

驻足柏树沟,远观中条山。
卧佛安详,心境恬然。
墙刻碑记,阅古鉴今。
精雕细琢,熠熠生辉。






窑洞式宾馆,古朴自然;
柏树沟农庄,魅力天成。





杨公近照 气质风范 不输青年



耕读传家 不忘本心


书墨添香 柏风悠然



有朋自远来不亦乐乎

图文:味道
都市头条网简介:都市头条网是以“民众关心的热点,社会关注的焦点”,倾听百姓心声,反映社情民意,追求公平正义,报道事实真相,弘扬法制精神的公益性民生类门户网站。
都市头条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发展与改善都市的方针政策;解析读者关心的都市热点问题;交流各地都市建设经验;提供建设性意见建议,服务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反映舆情民意,开展舆论监督,为读者打造一个表达意见和建议的平台。
都市头条网以“全球高度、中国视角、现代思维”报道都市最新动态,用理性眼光,从中国立场解读都市热点,进行都市论述。 都市头条网努力建设成一个全新的、有影响力的、集中研究都市的亲民网站。网站将坚持正面报道为主,舆论监督为辅;注重人文关怀,提倡理性思考;在实事求是前提下,大胆开拓创新,科学办网、严肃办网、依法办网、干净办网,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收获优良信息资讯,获得高雅精神享受。
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