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赶 集(小说/原创)
文/王尊安
村子被农田包围,走的路都是田埂小道。夜晚时,屋里自制的煤油灯光昏暗,屋外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雨天时,路面泥泞,坑坑洼洼,一步一滑,浑身都是泥水。
我,一个十几岁的城市学生娃,一顶“下放知青”的帽子,让我身不由己地变成了李村生产队的社员。每天不是拿锄头就是扛扁担,跟着生产队长的哨子声下地干农活。不干还不行,因为我如今的责任就是修理地球啊。
知青生活非常枯燥乏味。天天出工,没有休息日,几个月累下来,我好想找个什么理由休息一下,最好有个什么好玩的地方出去玩玩。
有一天出工的时候,身边的几个社员一边干活一边聊着赶集的事,我听到以后,也想到集市去看看。未下放农村之前,我就知道,北方农村有很多集市。不过,那都是从电影、小说等文学作品中了解到的,现实情况怎么样,不知道。我觉得,到农村好长时间了,还不知道赶集是怎么回事,应该抽个时间,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真实的农村集市。
中午休息时,我问同队知青小黄,这里最大的集在哪儿,离我们村这里有多远。小黄说,大塘集最大,是本地区第一大集,而且交通方便,坐火车往南坐一站就到了。
我说,天天做农活枯燥无味,我想出去玩玩,休息天把,我们去赶一趟集,怎么样?
小黄说,后天是五月初五端午节,大塘集每逢农历五、十之日为大集,这时的集市上最热闹,我们后天去行不?
我把头一点,说:“好,那就这样说定了,我们现在就去向队长请假。”

我俩来到陈队长家,向他请假:“后天是端午节,我们想请一天假,休息休息,到大塘集去赶集。”
陈队长听了以后,停顿了好一会,然后才连嗯了几声,并点头表示同意。
端午节那天早上,我和小黄起了个大早。临行前,小黄说:“我们把粪箕带着吧,顺便拾点粪交给队里,队长会给我们记工分。”
我点了点头说,行。两个人一人挎着个粪箕出了门,村子离火车站很近,没走一会儿就到了。
太阳一竿子高的时候,我和小黄乘火车来到了大塘集车站。还没下火车,我们就听见集市上人声鼎沸。大塘集每逢大集时人特别多,今天又是端午节,集上的人更是多,无论到哪都是人山人海,人头涌动。集里的街市纵横交错,每一条街市的两边,都摆满了各类摊点,交易双方讨价还价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逛了几条街市以后,我对农村的“集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觉得,农村的“集市”和城里的农贸市场差不多。两者相比之下,农村的“集市”比城里的农贸市场要大很多,交易的农付土特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也要多很多,交易的双方主要是农民。

我俩随着集市中的人流,毫无目的地闲逛着,直到集市上人稀物少的时候,肚子突然一阵子饥饿感,这才想起来,手中的粪箕还是空的。小黄和我赶紧向集市中的猪市走去,猪市里面猪粪很多,不一会儿粪箕里就装满了。
由于粪箕里的猪粪装的太多、太重,我没走多远就感到很累,胳膊上的粪箕渐渐挎不动了。
我问小黄:“粪箕太重,我挎不动了,回去还要走二三十里路才能到家,怎么办?”
小黄说:“我们先去把肚子搞饱吧,然后到火车站去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还坐火车回去”。
下午,我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挎着粪箕,艰难地挪动着双脚,慢吞吞地向着大塘集火车站走去。太阳半西的时候,列车进了站缓缓停下,其中一节车厢的门恰巧对着我和小黄。下车检票的列车员是个女的,一看就是个姑娘家。门一开,我和小黄拎着猪粪就往车上冲,把那个姑娘吓了一大跳。
那个姑娘赶紧堵着车门,板着脸说:“这是客车,人可以上,猪粪不能上!”
要不是她的反应快,堵住了车门,说不定我和小黄就已经冲上了火车。列车在这里顶多只停靠五分钟,再磨蹭一下,火车就要开走了,而她却伸开双臂阻拦着,我俩无法上车,急的浑身冒汗。
正当我急得束手无策时,小黄冲着那姑娘大声吼叫道:“我们是响应国家号召到农村锻炼的知青,今天拾了许多粪,挎不动了,你不让我们上车,我们没法回到生产队去,那么远的路,你叫我们怎么办?你刁难我们下放知青,就是和国家作对、和人民过不去,就是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行为。”
那个姑娘被小黄吼叫的不知所措,愣了半天也不开口说话,只是拦着我和小黄不准上车。
说时迟,那时快,为了能够抓紧时间冲上列车,我和小黄分别对着车上、车下的人大声喊道:“你们大伙儿说说,我俩今天能不能上这个车?”
这时,列车上的人和站台上的人,先是鸦雀无声,紧接着就是一阵阵轰动。列车上的人都说不能上,而站台上的人却都说能上。
其实我俩都知道,猪粪肯定是不能上客车的,声援我们上车的人,都是瞎起哄,有意和那个姑娘过不去。如果不坐火车,我俩各拎着一粪箕猪粪,肯定是无法回到生产队里的。如果强行坐火车回去,把猪粪拎上火车,不但有违常理,而且还要遭到一火车人的唾骂。
呜!前方的火车头一声急促的长鸣,火车马上就要开了,怎么办呢?到底上不上火车呢?关键时刻,我俩……
2023年6月11日。


作 者 简 介:王尊安,男, 1954年2月生于江苏扬州,1956年后生活在安徽合肥。1970年10月知青下放在安徽省长丰县,1975年11月招工上调到中国石化安庆石化总厂工作,2013年12月退休。从小喜欢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无事时总想模仿写些什么,但是小学还没毕业,“十年动乱”就开始了,破坏了我美好的文学梦。参加工作后,先是在基层当工人搞生产,后来进机关当干部从事管理工作,每年都要有不少文案编写,逼着我坚持抓紧时间练习写作。通过文学创作提高了文案编写能力,文案编写又提高了文学创作兴趣。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岗工作期间,在安庆石化企业媒体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百余篇。退休后,坚持练习写作,能够老有所乐,并在文学创作中实现余生价值。有幸涂鸦偶成,无处发表,我就孤芳自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