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淮文学》编委:
刊名题写:文锋
顾 问: 华 晓 春 姚 化 勤
主 编: 一骑红尘
副 主 编:袁辉 张祖鹏 春生
执行主编: 冰波 颜力
总监校对: 冰波
执行编辑:在路上 文锋
校园征稿:小石
宣传部: 高山峻岭
发行部:春生 小石
企业广告部:刘 均 生
编 委:雨寒 一骑红尘 春生 颜力
小石 高山峻岭 刘刈 于广 蓝天白云
韩 镯 冰 清 兰 子(以姓氏笔画为序)

★散文坊
●巨鹿四股弦 声声唱百年
河北 刘孟领
6月9日,我从邢台回原籍巨鹿县参加乡亲张师傅令郎花烛之禧,顺便在魏征公园欣赏了“巨鹿四股弦”业余爱好者的演出,被其行腔吐字、跌宕起伏、高亢激昂、充满阳刚之气的表演所鼓舞,为巨鹿名人唐朝宰相魏征的清风正气而自豪!

正好,就在公园广场,碰见了好久未面的老同学。同学情至,久久不能松手。老同学也是同一任务,为乡亲捧场祝贺而来的。
老同学介绍,这几年“巨鹿四股弦”有了大发展,剧团演员达50多人了,隔三差五地断不了演出,在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地市,受到了广大百姓的喜爱,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单位有个重大活动,经常叫四股弦剧团演唱。2008年,巨鹿四股弦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老同学说,6月9日——15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周。趁此机会,这些业余爱好者,和往常一样,来到这里操练、演出。甭看不是专业的,他们的手、眼、身、法、步,一招一式,干净利落,唱腔噪音洪亮,认认真真地表演。因为这些爱好者热爱四股弦,活动有兴趣,所以他们个个身体棒哒哒。
演出台下,观众或坐着,或站着,或扶着小树,饶有兴趣,目不转睛,神彩飞扬,不时叫好,不时鼓掌!
看台上,四五位乐队手,吹拉弹奏,时而舒展,时而奔放,烘托着四股弦那悠长、流畅、委婉的唱腔,铺垫着四股弦那含蓄、幽默、通俗的语言,追寻着四股弦那生旦净丑的表演,赢得了欢快愉悦的痛快场景。

在广场一侧塑着的牌板上,清楚地介绍了巨鹿四股弦的来龙去脉。它源于清朝中叶道光年间(1821),由巨鹿秧歌艺人和山东琴师共同创办,在200年来的演艺历程中,几经风雨,逐渐壮大完善。从乡间小调走向舞台,深受百姓的喜爱,形成了“不锄地、不浇园,也要去看四股弦”的民间氛围。尤其从1920年到抗日战争这段时间,在中共冀南四分区领导下,四股弦有了突破性发展,鼓舞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一心抗日。因此,四股弦在民间俚曲的基础上,不断取长补短,兼收乱弹、京剧、丝弦、河北梆子等剧种的营养,发展成了一个独特剧种,具有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唱起来悠然自得,感人肺腑,引起观众共鸣,使人留连忘返!其唱腔如海之波涛,大起大落;像天之飘彩,行云流水;似流水道白,明朗清晰。
听着四股弦的音乐,格外清新入耳。旋律由低向高,弥补了其它剧种都不存在的行腔空白。在伴奏过程中,以板腔为主,辅以曲牌体,常在一个唱段中,融几个板式,节奏变化丰富,形成了自行其道自然复调方式,独领戏曲演奏风骚。


巨鹿四股弦,其发展过程可谓曲折、有戏。
据传,秧歌艺人王不当,因演唱“赌戏”和“罗圈戏”,常常吃不上饭。后来,他与靠自拉自唱小曲艺而维持生活的齐大牙相遇。二人在艺术上相互切磋合作演出,因当时仅有的一件伴唱乐器“四胡”只有四根弦而名之为“四股弦”。
到1870年,王不当的弟子王玉堂与演员罗九、琴师夏大水等人在巨鹿县王虎寨村创办了四股弦戏班。随着科班的创建和连续演出活动,四股弦逐步由偏居一隅向四处扩展,在巨鹿、邢台、沙河、永年、魏县等冀南农村产生了一定影响。
为使四股弦得到生存和发展,团长王玉堂曾于1892年聘请了河北梆子老生演员和乱弹花脸演员等到班传艺。从此四股弦剧目改以“袍带戏”为主,演出也逐渐由“罗圈”、“板凳头”走向“高台”。
二十世纪初,四股弦开始由农村逐渐进入城镇,同时流布地域又逐渐向周边扩展。1963年,安阳地区戏校设立了四股弦班,培养了新生力量。1966年后由于“极左”路线影响,四股弦曾一度绝唱。直到1980年后,四股弦才获得新生。


都知道,四段弦演出规
范,前台、后台管理严格,演员、乐队、服装、化妆、道具、灯光、布景、音响一应俱全,演出效果精良,是个功能奇全、比较完整的地方剧种,演出剧目达200多出,如大家喜闻乐见的《忠保国》、《铡赵王》、《打金枝》、《天河配》、《王莽篡权》、《穆桂英挂帅》等。
看着四股弦新排剧《魏征》,看着公园里巍壮观的魏征雕塑铜像,看着新时代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不由自主地为太平盛世而骄傲!
逝者如斯夫,至今这场廉洁文化大餐的唱段仍回荡在脑海:
崇尚廉洁荣一生,贪婪怠政害百姓。
人人倡廉国兴旺,洁身如玉家太平。

作家 风采
作者简介:刘孟领,男,68岁,中共党员,河北邢台人,笔名孺子牛,自幼爱好文学和书法艺术,为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员,邢台市作协会员,《文学作家》签约作家,中国文联大赛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好作者”、入编当代文学网文化艺术人才库,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书画和文学写作技能大赛奖励。作品散见《河北文学》、《文学作家》、《邢襄文化》、《邢台日报》、《牛城晚报》等报刊媒体。

●童年的回忆
山西 许刚
在我的童年的记忆里,有两件事情,历久弥新,难以忘怀。
一件事情是过年。一进入腊月,就掐着指头,数天天,盼过年。因为,只有等到过年时,才能穿上新衣服,戴上新帽子,穿上暖和和的新棉鞋。只有到了过年,才可能去走亲访友,挣压岁钱。才可能买自己喜欢的玩具,买擦炮。更期待的是只有过年,才能吃上松软的白面馍,还有肥肉片子……
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麦收了。那时还是农业社,大集体。麦收前,队长吩咐社员要把镰刀,叉把,竹扫帚,胶皮两轮等与麦收有关的农具准备停当。一旦麦收,生产队起灶,大人上地割麦,小孩子被老师带领上,拣割过的麦子遗漏到地上的麦穗。还有一项任务是站岗放哨,看护集体财产,阻拦个别人去偷拣集体麦穗。那时的麦收最少也要十天半月。麦收结束,人们要过麦罢,已出嫁的女儿要带上礼物去走娘家,摊煎馍是必带之物。我也要跟娘去外婆外公家小住几天。外公外婆特别疼爱我,总偷着把积攒了好久的核桃,柿饼,酒枣,还有那酸甜可口的大红杏,让我品尝。我让外公外婆也吃,外公外婆总笑殷殷地说:“他们不喜欢吃,看到我吃,他们就很高兴。”后来,等我长大了,才渐渐明白,不是外公外婆不喜欢吃,而是他们舍不得吃!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下放到户了。我们都要渡过那难熬的麦收。再后来,有了联合收割机,麦收时间就大大的缩短了,三两天就结束了。
我已有好多年,没有回家参与麦收了。今年,爹娘让人捎信,还专门打来电话,让我们回家收麦子。只因,前段时间持续下了一星期的雨,地里积了不少雨水,成片成片的小麦也倒伏了。联合收割机派不上用场。待天晴,只能用传统的办法,用镰刀收割后,用三轮车运回家,在公路边晾晒,等能碾压了,在把麦籽脱离出来……
我挽起裤腿,弯腰弓背,挥动着镰刀。因为,地垄里有积水,只好我在割,其他人把麦子转运出地。这样收割的进度就放缓了,2亩多小麦就弄了两天时间。还牵扯五六个村里人来帮忙。割的割,运的运。我又仿佛回到了那久违的童年。
但的确没有了童年的惬意,而是多了许多腰酸背痛。我不由地发出慨叹,岁月不饶人啊!
作者简介:许刚(神采飘逸):笔名亦复,山西芮城人。自幼爱好文 学,喜欢写作。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精短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诗人作家网》签约诗人作家,在纸刊及网络平台发表小说、诗歌、散文8万余字。

★诗露芳香
●守望故土
山西 许刚
谁在守望故土
谁在守护家乡
谁在耕种土地
谁在漂泊四方
一缕浓烈的乡愁在心口游荡
游荡
在中条山之南
在黄河之北
在黄河大拐弯掉头东去的地方
在母亲河的臂弯里
那里是生我养我的故乡
那里是魂牵梦萦的家园
那里有长眠地下的爹娘
乡村振兴靠谁来担当
新农村建设的新生的力量在何方
家乡只留下老人和儿童
中年人,青年人都离开了家乡
去了大城市
去了南方
去追求他们想要的生活
我一次次梦回家乡
期盼凤还巢
期待在外人员返乡
建设家乡
助推乡村振兴再铸辉煌

作家 风采
作者简介:许刚(神采飘逸):笔名亦复,山西芮城人。自幼爱好文 学,喜欢写作。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精短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诗人作家网》签约诗人作家,在纸刊及网络平台发表小说、诗歌、散文8万余字。

●村前那棵大杏树
河南 张扎根
早年的时候
在村前有一棵大杏树
实际是两棵
一棵低矮歪脖虬枝盘旋
一棵树冠硕大枝叶稠密
地里的麦穗黄了
树上的杏子也黄了
犹如一颗颗晶莹剔透珍珠
诱惑着每一颗年少的心
杜鹃在到处游说
各家各户各家各顾
其实那时还没有分队
过着集体生活
大人们在队长的吩咐下
各司其职在田间劳作
曾几何时这里是我们的乐园
孟夏放学后
小伙伴们都爱聚在树下
有时在树下玩耍嬉戏
有时爬到树上摘一兜杏子
当然这棵杏树是个人的
一旦被主人发现
会告到父母那里的
免不了一顿数落
当一馍框杏子送到我家来时候
我成了杏主人眼里的好孩子
在父母面前得到了褒奖
给我父母说我的不淘气
其实她哪里知道
我是胆小不敢爬树的
要不然一样会像猴似的
窜树上的踩高枝的
岁月悠悠弹指间
时间如流沙从指缝划过
后来杏树没有了
当年偷杏的孩子也长大了
如今的那些少年
额头刻满了岁月的痕迹
树下那无忌的欢笑
消失在往日烟尘里
取而代之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你高兴时杏子是甜酸的
你忧郁时杏子是苦涩的
曾经经历过的或感受到的皆为过去
大杏树承载着多少儿时的欢乐啊

★古风清韵
●西江月·大考最后一天(柳永体)
柯美柘(江西)
作答无留遗憾,发挥有过超常。文山墨海任疏狂。身负殷殷厚望。
抑或名题金榜,仍须燕蛰寒窗。若然失利莫神伤。照样前程朗朗。
●高考之日:颂父亲 (通韵)
河南 闻雅玲
儒风素尚吾慈父,满腹经纶儿叹服。
粉笔支支开紫玉,板书片片育珍珠。
声光力里乾坤现,固气液中规律出。
授教如蚕丝不尽,长长久久画蓝图。
注:声光力指:声学.光学.力学,还有电学等。我的父亲是复合型人材,文史数理化皆通但他一直执教高三.初三物理。临近高考时,他常常通宵达旦做试验。1965年前扶沟归许昌管,那时县里没考点,考生还得到许昌考试,动身前的晚上,父亲几乎一夜没睡,次日还安排母亲多煮些鸡蛋他好带上周济钱粮不足的学生。

●神话三仙岛(外一首)
文/李德强
瀛洲方丈蓬莱,仙人居住所在。
虚无缥缈神话,传说绝伦精彩。
瀛洲海中之国,沉浮不定漂泊。
神奇景象万千,海市蜃楼幻觉。
方丈东海之中,金玉琉璃华宫。
三天司命所治,神仙升天箓封。
蓬莱岛居神仙,福禄寿星三翁。
珠树灵芝仙草,食其花果长生。
三仙岛屿之说,方士虚言构成。
秦皇痴迷上当,汉武更落笑柄。
●祖孙庆六一
吾辈近古稀,老骥已伏枥。
一颗童心在,陪孙庆六一。'
过节讲故事,寓教于乐趣。
爷爷童年时,对啥都好奇。
读了好多书。喜欢故事集。
讲给孙子听,或许有意义。:
喜欢高玉宝,智斗周扒皮。
惜憐小闰土,月夜看瓜地。
钦佩张嘎子,笤帚擒顽敌。
仰慕潘冬子,杀敌智谋足。
缅怀王二小,诱敌献身躯。
海娃鸡毛信,机智又伶俐。
时代小英雄,个个浩然气。
……
六一故事会,寓教于乐趣。
培养正义感,激发爱国情。
孙子受感动,昂首挺胸起。
高举小拳头,也要去杀敌。
顺势做引导,如今新时期。
平生志气高,长大才出息。
建功新时代,需要才和艺。
勇攀书山峰,学海当奋楫。
为国做贡献,为家争口气。
代代接力棒,家国永屹立。
传播正能量,养正弘道义。
祖孙同庆节,非凡有意义。

作家 风采
作者简介:李德强,男,一九五四年生,河南省太康县人,退休教师。周口市作协会员,周口市老干部局诗书画院理事,
太康县诗词学会会员。

●癸卯芒种(外二首)
文/刘均生
癸卯芒种不寻常,遭雨小麦不见黄。
点片扑倒穗生芽,种田人家痛断肠。
省巿县乡齐动员,龙口夺粮捞麦忙。
前收后种抢时间,麦季损失秋补偿。
●烂 场 雨
烂场雨降十来天,点片小麦被水淹。
籽粒霉变穗发牙,种田之人哀声叹。
省巿县乡齐动员,机响人动下麦田。
六月五号露太阳,龙口夺粮抢时间。
●捞 麦
苦雨连绵五六天,车轮不能进麦田。
老天戏弄种田人,遭雨麦穗灰黑暗。
四月十三见太阳,男女老少齐动员。
湿地抢收泥腿裹,龙口夺粮挥钢镰。

★校园来风
●除夕夜
河南 肖浩然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宋朝王安石写的古诗《元日》。元日也就是现在的春节,这一天,人们会放鞭炮、发压岁钱、贴窗花、贴对联、贴福字等习俗。
我来到奶奶的房间,因为我喜欢各种各样节日的传说,就好奇的问奶奶“您知道春节的传说嘛?”“当然知道呀。”奶奶回答道。“那您给我讲讲吧”我满心欢喜地说。
“很久很久以前,年兽到处侵害老百姓,把百姓折磨的苦不堪言。就在农历的正月初一,一位道长来到这里,告诉百姓们,有三大封印,可以让年兽再也不来侵害百姓们。可是过了好久,这三大封印怎么也找不到。晚上,年兽又来侵害村庄。年兽先来到一个小孩家,小孩正在呼呼大睡,年兽小心翼翼地来到小孩旁边,准备把小孩吃掉,忽然一道金光把年兽吓退了,发出金光的就是小孩旁边袋子里的铜钱。年兽只好去下一家,可是那家大门上贴着对联、窗花,墙上也贴着福字,年兽被吓跑了。百姓们也逃到了竹林里,年兽赶紧去追,因为天气寒冷,百姓就用竹子生火,竹子被烧的发出啪—啪—啪的响声,年兽被吓回了洞穴里。人们发现,原来那位道长说的三大封印就是铜钱、福字、对联、窗花和竹子被烧的时候发出来的响声。后来每到春节,人们就开始放爆竹,把对联和窗花贴在大门上,把福字贴到墙上,把铜钱挂在孩子们的衣服上,年兽再也没来侵害百姓们了。”听到这个传说,我问奶奶:“那就现在的放鞭炮、贴对联、发压岁钱吧!”“是的。”奶奶微笑着摸摸我的头回答到。
我走出来时,爸爸妈妈也正好做好年夜饭,我一眼看过去,惊呼一声:“哇,年夜饭做的好丰盛呀!”有酸酸辣辣的柠檬鸡爪,有辣乎乎的剁椒鱼头,有甜津津的可乐鸡翅,有麻辣鲜香的麻婆豆腐,还有香喷喷的卤牛肉,有……当然还有饮料,大人喝啤酒,小孩喝果汁。我对爸爸妈妈说:“你们辛苦了!”
我们酒足饭饱后,爸爸提出下楼放鞭炮,我们非常高兴,拿着鞭炮下楼了。鞭炮也有很多品种,有摔炮,窜天猴、擦炮、风火轮、烟花桶、加特林…这一场烟花盛宴非常漂亮,我玩的非常开心!
我们放到了十二点,爸爸说回家了,我只好恋恋不舍的回家,到家准备好新衣服,迎接新的一年!今年的除夕夜我知道了除夕的典故,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玩的非常开心!

小作者 风采
作者简介:肖浩然,男,汉族,出生于2013年9月11日。就读于卢氏县第一小学,我喜欢看书,特别是历史书,故事书特别感兴趣:也喜欢画画,我画的漫画和简笔画很逼真啊;还喜欢运动,打篮球和骑自行车是我的最爱。
(作者系卢氏县第一小学 ,三(1)班学生)。
辅导老师:李静。

●假 期 趣 事
河南 黄梓睿
每次假期,都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让我最深刻的是去年国庆节的时候,姑姑结婚。
我姑姑是去年国庆节十月四号结婚的,提前两天就有很多人,热闹的很。结婚的前一天,姑姑出嫁的婚房已经布置好了,里面很多红色的气球,房间里墙上、房顶、桌子上都摆满了许多喜庆的假婚用品。
婚礼那天早上,我们起得很早,外面下着大雨,不一会儿,接我姑姑的车队就来了,有好多车,每辆车上都绑着红花,非常鲜艳,车队好气派呀!不一会儿姑父接着姑姑就走了,姑姑今天好漂亮呀!她穿着大红色的秀和,头上戴着古代那种发簪。我们跟着车队去送姑姑了。
我也不知道做了多久的车,终于到了。婚礼现场布置的特别大气,他们开始举行婚礼了,他(她)们的父母都上台了,在主持人的一步步主持中,婚礼结束了。婚礼过程中,尤其是父母上台的环节,台上的一幕幕把大家感动的都哭了。此刻,我才知道,原来父母把我们抚养长大,养育成才,看着我们成家立业,这个过程是多么的辛苦,我心里默默地在想:以后我一定要听爸妈的话,好好学习,孝敬父母,将来长大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这就是我假期期间最有趣的一件事!
(作者系卢氏县第一小学 ,三(1)班学生)。
辅导老师:李静。

小作者 风采
作者简历:黄梓睿.汉族.男.2013年11月13日出生,就读于卢氏县第一小学,三年级一班,我喜欢打篮球、拼乐高,还有下跳棋。
我的座右铭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美丽的迎春花
河南 杨顺祎
今天早上,我和往常一样,刷了牙,洗了手和脸,吃了饭,我就晨跑去了。可是,我一出单元楼,一股花香就扑面而来,我的身体就不受控制似的,奔问了花坛,我顺着味道来到了这里,没错,就是这味道!原来,是迎春花姑娘悄消地露出了她那美丽的笑脸了呀!
迎春花姿态万千(各种各样):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全展开了,像一位美丽的姑娘,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地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时候,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迎春花,穿着黄色的衣裳,一阵微风吹来,我翩翩起舞,不光是我一朵,一大片的迎春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阳光里,蝴蝶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蜜蜂飞过来,告诉我采蜜的快乐,小朋友跑过来,告诉我他今天玩耍的快乐….
看哪!那漫山遍野的迎春花,正带着它那独特的香味,一步一步朝我们走来-
我爱美丽的迎春花。更爱光彩夺目的春天!

小作者 风采
作者简介:杨顺祎,男,汉族,出生于2014年3月29日,就读于卢氏一小三一班,我喜欢组装玩具和可动模型,爱好用乐高积木做成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也喜欢打篮球踢足球看故事书,梦想是成为一个机器人设计师,为此,我愿意更加的努力学习。
((作者系卢氏县第一小学 ,三(1)班学生)。
辅导老师:李静。

★《黄淮文学》征稿
《黄淮文学》是一颗闪耀的明星,在豫东大地冉冉升起,
《黄淮文学》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欢迎各位有志之士加入《黄淮文学》编委。《黄淮文学》以“高雅,唯美,国风”的理念,精心为正能量艺术爱好者提供抒发情怀、展示才艺、学习的交流平台。
《黄淮文学》征稿主要收录诗歌小说、散文,文学评论。
主要要求:1.作品立意要新,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杜绝政治敏感问题,一旦发现,永不录用。
2.《黄淮文学》微刊开辟如下栏目:(诗苑天地) (古风清韵) (小说园地) (散文花絮),现代诗每首限制20行以内,力求精简,思想健康,富有意境、内涵和跳跃性;格律诗平仄押韵符合要求,用新韵要注明。
欢迎各位文学爱好者、作家踊跃投稿。本刊暂无稿费。
另外招募主编、副主编,诗策划若干名。
联系电话:13283719267(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1760277215@QQ.COM
投稿须知
作者在投稿之前认真检查作品,对错字、句进行修改后方可投稿。
投稿可以通过邮箱投稿,也可以在《黄淮文学》交流群贴稿,以便老师收稿,也可投邮箱,邮箱投稿可编辑文档,不接受贴稿。
《黄淮文学》坚持不厚名家,不薄新人,以稿件质量为前提,拒绝人情稿、贿赂稿,稿件要求原创首发,禁止一稿多投。

点击二维码 关注黄淮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