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我不发愁”
文\孙艳华

每到高考前夕,大家都会猜想高考作文会考什么。其实无论考什么,我认为,我们的学生都要具备缜密的思辨能力、强大的共情能力。所谓思辨能力,就是具有思考、联想、分辨的能力,通过怀疑的、分析的、推断性的、反思性的思考方式,全面地看问题,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的能力。这种能力很早就有论述,早在两千年前的《中庸》里,就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所谓共情能力,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近几年高考作文基本上是新材料作文,同时颇具思辨性。要写好此类思辨性作文题,没有一定的思辩能力和思想、文化积累,没有强大的共情能力,是难以写好的。
骄阳似火中,2023年的高考拉开了序幕。6月7日上午11:30,随着考试铃声的结束,语文科新课标I卷的作文也迅速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发现,材料分两层,很容易理解。第一层,阐发了好的故事(注意,是好的故事)的最基本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如果双方有分歧或者有误解有隔阂,通过一个好的故事,或比喻,或类比,便会起到不言而喻的效果;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其实大部分好故事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启迪我们的智慧。这两个“可以”是并列的,他暗含着好故事的最基本的作用与力量。但是,好的故事的力量,有时会强大到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这种力量堪比“种子的力量”,是惊人的,是超出人的想象的,其爆发力是不可阻挡的。
总之,今年的高考作文难度不大,立意很明确。学生写起来也很有话说。但是要想与对手拉开距离,脱颖而出,要想得高分,就不见得简单了。首先,你写的必须有层次性、有梯度,尤其是要有思辨性:什么才算是好故事,好故事的力量体现在何处?你所说的故事的力量能否让读者让阅卷老师产生共情?其次,文章要突出你的联想和思考。不能是泛泛地复述故事,这应该是这次作文的最大忌讳。行文中要夹叙夹议,体现出你对故事的审视与思考。再次,故事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以及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要用有代表性的素材来证明,这样才有说服力。最后,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得写出你的责任,你的担当,你的使命,你与这个时代与我们伟大的民族如何共振。

6月6日下午2:10~3:10,我的语文课。我给孩子们留了一套起“镇定剂”作用的试卷。之所以选择这套试卷压轴,是因为在论述类文本中,提到了要说好“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故事。其实高三进入第二学期以后,我就一直在思考高考作文的问题。今年虽然没有诸如2021年建党百年那样特别宏大的事件,但是社会热点话题还是很多的。 尤其是“中国式现代化”这个热词引起了我的重视。试卷中这篇文章强调“我们要用心用情说好中国故事,尤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下午整整一个小时,我就带着同学们研究这篇文章,同时对文章进行拓展。拓展中,我补充了CCTV4一位专家接受采访时说到法国留学生,回到法国感慨中国的支付宝以及微信支付的便利,我就联想到中国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我们看到很多感人的故事。我给同学们补充了“小光年”的故事,小男孩才刚满6岁,三岁时跟妈妈一起在网上得知一名患癌儿童的愿望是要有一头好头发,他就央求妈妈,自己要留长发,把头发捐给那位小朋友,结果一留就是三年,蓄发的过程很艰难,毕竟是小男孩,但是孩子顶住了其他小朋友看他的异样的眼神的压力,成功地捐出了自己的头发;六一儿童节他跟妈妈去河南阳光村看望“特殊儿童”,他提前跟妈妈商量守着那些儿童不喊妈妈,而是喊妈妈为“善良姐姐”,妈妈问他为什么时,他说小朋友的妈妈不在身边,有的已经没有了妈妈,他不想让他们难过,他在跟妈妈解释原因时,说着说着就留下了泪水。当小光年见到那些小朋友后,一口一句“兄弟、兄弟”的叫,特别温馨;母亲节,小小的光年对妈妈说:”妈妈,你凶凶地吵我我也爱你,你不小心尿床了我也爱你。妈妈,你累吗?我让你受委屈了吗?“当我给学生转述到这的时候,我哽咽了,同学们也都禁不住眼睛湿润。很多人看了小光年的故事说他是降落到人间的天使,说他真的是一个能够治愈任何人的超能宝宝,很多家长感慨光年的妈妈会教育孩子,要向光年妈妈学习。还有人说小光年是一道光,照亮了我们生存的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他让我们想起一句话“善良不是别人汤洒了帮人收拾,而是不去看别人窘迫的样子”。

说完小光年的故事,我带着同学们继续研读论述类文本的第五题。
第五题的题干是这样的:在今年两会上,有3名”Z世代“代表首次亮相,假如你是其中一名代表,就对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提交建议,请结合材料列出你的建议提纲。答案如下:作为青年,要保持战略定力,勇敢面对风险挑战,勇毅担当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使命任务;要打破西方现代化话语霸权,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把”自己讲“与”他人讲“相结合,用好”外脑外嘴“,凝聚国际传播”Z世代“。根据答案,我给学生补充了纽约时代广场的“中国三分钟”,我们国家外交部门以及很多企业,充分利用这三分钟,向世界展示了我们中国的形象:
纽约时代广场位于美国纽约市最繁华的曼哈顿街区,据统计,这里年均客流量数千万人次、人员流量上亿人次。自2011年《中国国家形象片》登陆时代广场开始,全国30多个城市宣传片以及海尔、格力等著名品牌先后在此发声;2018年高考之际,晨光文具登陆纽约时代广场,引爆纽约纳斯达克巨屏,中国用独特新颖的方式为即将奔赴考场的高三学子加油助威,彰显出了晨光文具深耕多年的暖心形象。国货向世界发声,更是彰显了中国的力量。

2020年2月24日,一品景芝用一段融入中国元素的视频,以“中国红”为主色调、彰显着热情与自信的一品景芝“代代鼠钱”生肖酒在纽约时代广场高频次循环播放,以品牌特有的表达方式向全球华人和世界友人送上祝福;也以中华民族品牌的魅力,为世界增添了一抹亮红色,在这个特别的鼠年,为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战胜疫情增添了一份信心和力量。在推动中国白酒品牌国际化的道路上,一品景芝始终秉持弘扬中国白酒文化的理念,自信地走出国门,让世界通过一品景芝这个窗口,看到了中华民族品牌的强大文化自信和发展自信。中国故事由中国品牌讲述,向世界展示了东方品牌的自信和力量。
2020年11月23日,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如何用3分钟,向五洲四海、背景各异的人们,讲清中国扶贫的案例?当15秒精剪版的《一杯咖啡里的脱贫故事》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巨幕播放,相关报道在美国、英国、日本以英语、日语同时发布,被170多家海外主流媒体、门户网站等转载落地。这部视频的国内外阅看和互动量达4.13亿次,其中国外主流社交平台自然浏览量超1亿;在国内更是横扫各大平台的头条、热榜,“霸屏”了大家的朋友圈。

不少海外网友在评论区表达对“阴阳鱼图”的强烈兴趣,还有来自东南亚国家的网友自发做起“科普”。国内也有很多网友感觉“被科普”了:原来只知普洱茶,不知普洱好咖啡!从后台数据看,视频播发后,“云南咖啡”“普洱”“咖啡扶贫”等词的搜索量都出现了大幅上升。
还有非洲等地区的网友像是找到了“他山之石”:“这种扶贫模式我们也可以借鉴!”“建议推广!”“我要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人看到!”
影响还在继续。创作团队一直希望这部视频能赢得“Z世代”用户,没想到还“俘获”了一众“大V”:中联部发言人胡兆明,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赵立坚,中国驻南非大使陈晓东等10余位外交官接连“转赞评”;卢旺达驻华大使、巴西驻华使馆参赞等外国驻华使节表达高度评价;中国驻美国、肯尼亚、南非等多个使领馆的脸书、推特官方账号转发。

2022年9月28日,上海博物馆形象海报及全新馆标现身纽约时代广场大屏,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益推广,与全球观众共度国庆、中秋佳节。据悉,上海博物馆的形象海报以象征“海纳百川”的蓝色作为主色调,辅以上海城市地标元素,以“镇馆之宝”西周大克鼎作为代表文物,简洁鲜明地展示作为世界顶级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的上海博物馆新形象,传递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愿景。
登上纽约时代广场巨屏的,还有“三九感冒灵”,还有大熊猫丫丫……

讲课快要结束时,我告诉同学们说:“关注度就是生命力,时代广场每天有七万人流量,不同肤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群在这里川流,展示的是不同民族的文化,时代广场就像是一个展示世界各地文化的舞台。希望将来有一天,作为中国的年轻一代,你们也积极参与国际传播,讲述让世界听得懂、喜欢听的中国故事,进而展现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体会新时代中国的伟大变革和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伟大奇迹!”
6月7日高考语文结束后,孩子们走出考场,搂着我兴奋地说:“老师,昨天你补充的那些素材,我都用上了!”“老师,老师,昨天下午你给我们讲的那些,与今天的作文太切题了!”“老师,你堵上高考作文了……“

很庆幸,很激动。
苏东坡的父亲苏洵,禀赋颖异、气质谨严,思想独立、性格古怪,虽有天才却是游手好闲,不肯正用。直到27岁时才发奋读书。那时大约是他得了长子苏轼之后,他的态度才严肃起来,追悔韶光虚掷,痛自鞭策。有人问苏东坡的祖父,为什么他儿子不用心读书而他也不肯管教,苏轼的祖父平静地回答说:“这个我不发愁。”
面对同事询问你学生的高考作文写得如何?我回答:“这个我不发愁。”
其实,我的不发愁,远没有苏洵父亲那样的云淡风轻,那样的自信满满。我的不发愁,来自于多年来对语文教学的热爱、钟爱、挚爱,来自于盛世中国带给我的感动与力量!
2023.6.10

【作者简介】:孙艳华,滨州市沾化区第一中学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山东写作学会会员。滨州市作协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