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川矿务局下石节煤矿,位于通往人文初祖黄帝陵必经之地的铜川,铜川瑶曲镇下石节于1980-02-20 在铜川注册成立,设计年出产量60万吨,煤矿迄今已经有43年的历史。
下石节,一个从杏树坪去陈家山路过的一个矿区。26年前,我嫁入姚家时,得知爱人的大哥和四弟都在下石节上班,大姐也曾经在那里生活过,随着大姐夫的调动而迁至金华山离开了大姐夫工作过的下石节。

因为大哥是从下乡插队后,招工进入下石节的,就有了下石节与铜川王家河一衣带水的联系。那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随着大哥的第一份微薄的工资收入打到工资表领到手的那一刻,就开启了帮衬家里的纽带开关。
当时还在上初中的老三,一到暑假就会被大哥接到矿上,以缓解家里的负担,减轻父母的压力,在那个物质极其贫乏的80年代,大西瓜的瓜子一度成为老三热衷的副食,在假期结束时,以晾晒收集一军挎包为战利品,荣耀而归,那是回到小伙伴面前炫耀的勋章。

那时,在家的老四、老五也可以拥有排队的资格去下石节的优厚小灶待遇。虽然后来随着二姐招工,二哥参军,家里的条件陆续好起来,老三接班,老四内招,老五考上大学,分到山东,远离了下石节,但与下石节的渊源,却源远流传下来。
97年我与老三成家,从98年春节开始,按惯例,做为小辈的我们要给大哥拜年。与下石节这条线路的渊源就再次拉开序幕,从北关赶早班车,一路上摇摇晃晃,速度与蜗牛似的,过了杏树坪以后,道路就进入坎坎坷坷阶段,抵达下石节时,都快中午了。

那年,一个书呆子的我,并不理解当时矿上的转型期,其实当年下石节经济遇到严重瓶颈期,但是大哥持稳淡定,镇定自若地不显山不显水、不动声色地接待我们,让那个年依旧在幸福、甜蜜和温馨中渡过。
下石节最辉煌时,有3800多工人带上家属合计一万二三人口。那时候大嫂缘于要照顾两个儿子,从秦腔剧团告别演员的职业生涯,回归家属的平淡生活,在下石节广场的娱乐场所,租赁了一门面,赚点零用钱,贴补家用。

历史的机缘巧合,2004年1月2日,因为其他矿上的特殊原因,国家总理温家宝舟车劳顿,不辞辛苦碾转绕道来到下石节,亲自到井口慰问老矿工,让下石节的名字一度蹭上热点,被世人瞩目,成为其他矿向往的幸福矿。
当大哥家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分别成家立业,他们弟兄五人全部携家眷妻儿子女,姐妹俩人带伴侣爱子参加两位下一代的婚礼过后,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少再到下石节聚会。不知不觉,已经又是数年。

今天适逢二哥自京归来办事,特意驱车前往下石节探望大哥,我跟老三趁车顺便也去拜访大哥。交通公路已随社会发展的速度,变的又宽,又多,前行的时间也紧缩到一个小时,路上的风景,看上去也格外亲民。
下石节,不仅藏着大哥过去的故事,也延伸着我们对它未来的无限憧憬。如今下石节的食堂、文化宫、职工宿舍、欣怡广场都在绿茵茵的植被环抱中露出阳光的笑脸,他们见证着下石节昨天的苦涩与荣耀,也会永远留存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楚丰华
2023.6.9
9:36
作者楚丰华原名楚凤琴.祖籍河南许昌人士,67年出生于铜川焦坪,大学学历,供职于市铝箔厂,现已退休居住在老区。作者自幼喜欢耕读于文字,曾有文稿在多家报刊、网络平台发表。希望在更多的文苑结识更多的文友,以便相互交流、提高,把更好的作品分享给更多的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