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大统》(六十四)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风扬清波沦若华
白云压舟夕湖茶
溪曲流亭皆仙客
巧剪虹彩饰飞霞

由儒、释、道、法四象思想融合而成的东方文化乃大成文化之始,几千年历史已证明其具备同化世界意识形态的能力,同时中国文化是个人文为基层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包容文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代学者张载对诸子百家之共性目标,作出了言简意赅的总结:立心,心为万物之根本,立心就是直达宇宙之本体,参悟大道;立命,命即万物之过程,立命就是上察天理之义,下为民生所用;继绝学,绝,非停止之义,绝学乃宇宙之大学问,也即开悟之学,继是承传之义,即以文载道,以意传意,以心印心,将先圣之悟理,代代世袭;开太平,开,就是开创之义,而立心,立命,继绝学,将三者之目的,落实到人间,就是天下太平,万物和谐。
自古圣伏曦氏、燧人氏、炎帝神农氏三皇,到黄帝轩辕氏、颛顼、帝筶、以及尧舜等五帝,自夏商直达到周朝初期,中原地区一直沿延续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之治邦理念,即“道以一贯之”,兵道、药道、易道、医道、世道、自然之道、人伦之道,无不体现出道之作用,故“合则为道为本,分则为用为术”。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诸子百家之争,实为道本与术用之争!鬼谷子所言之道,与老子、庄子、列子、孔子等所言之道,并非二道,实为一道之所用之有别。大秦帝国,焚书坑儒,法家独大,然法家属太极阴阳四象中的”太阳”,法家先导者,韩非子与李斯,为墨子之徒子后生,墨子和孟子同师于孔伋子思之后学,子思又为曾子之后学,曾子为孔子之贤徒,孔子求学于老子,孔子与老子等诸子们皆将《易经》列为诸家百经之源。故天下之万理万术,其实发自于一道之本源。西汉中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将儒家之术,定位为治国安民之“用”,而非以道治邦。
儒、佛、道三家其思想内容更倾向宇宙本体的哲学层面,其中儒家思想属于人文哲学,道家思想属于自然哲学,佛家思想属于前两者之综合哲学,儒家类似佛教的小乘入世思想,道家类似佛教的大乘出世思想。但三者皆通达宇宙本体,故属于同一宇宙根系,都从“无”生“有”,且互为体用。东方印度教则属于多神论宗教,属于有神论思想,有就是存在,就属于有形的枝叶。从世界性学说看,凡是通达宇宙体的触摸到宇宙运动规律的学说,都是包容性文化,都具有超越枝叶文化而通达根”道“文化的基本条件,而所有的根”道“文化应该说都属于包容性文化,不与任何技“术“文化发生冲突。术数文化则相反,它没有包容性!凡是与其它文化发生冲突的文化全都是技“术“文化,“术”文化是枝叶文化,不是根系文化,故只要有点风吹草动,枝叶文化就会相互磨擦,相切碰撞,这与根系文化之恒久不动对比鲜明!
既然儒、道、佛属于宇宙根系文化,三者有什么区别呢?儒家文化属于人文哲学其特点是:
1、为世间树立的做人处事标准是:仁、义、礼、智、信 。
2、人生观是:有为进取、建功立业 ,扬名天下,施惠他人。
3、世界观:世界是展现才华的舞台 ,我是舞台的中心。
4、价值观: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5、哲学倾向:典型人伦入世哲学 。
道家文化属于自然规律文化,其特点是:
1、做人标准:领悟道、修养德、法自然、守本分、淡名利 。
2、人生观:顺其自然、自我完善 ,无为而无所不为。
3、世界观:宇宙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境界 。
4、价值观:完善自我,融入自然。
5、哲学倾向: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 。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