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日记:
塞上江南 醉美宁夏
文/张合军
我们20来人,在自己待烦的地方去别人待烦的地方看一看,于本月26日一早乘大巴车,往塞上江南——宁夏出发。
一路爬太行山脉,过表里山河,走黄土高原,穿毛乌苏沙漠,到达塞上江南——宁夏。
一、茫茫大沙漠 浅浅绿草情
5月27日,多云,星期六。张导不到7点钟,就早早站在大巴车门口,催促着大家赶快上车,到中卫市和内蒙交界的腾格里沙漠边缘景区通湖草原去观光。
我们20多人到达景区——通湖草原旅游区。中国最神奇的沙漠草原,它位于内蒙古和宁夏交界处的腾格里沙漠腹地。几百年前这里确有一片湖水,据说有两个喇嘛,在距此几十公里外的“太阳湖”边用铜壶取水,一不小心铜壶掉到了水里。几日后,有一个牧民妇人在这里发现铜壶,方知两地地下水系相通,因此取名“通湖”。所以,有一硕大的铜壶立于通湖草原的门口。
到了通湖草原的景区大门口,有雕刻成蒙古包的石头,以及悬挂着的各种彩色旗,还有锋利的牛角,给游人一种独特的神秘感。 进入景区,广场中央有一尊“马背部落”雕像,那匹腾空而起的马很是生动。
说是草原,其实没啥草,进去后才知道主要是沙漠。不是想象中的大草原,也不是真正的草原看到的那种繁茂、一望无际的草原。
沿途只见沙丘环抱,浅草贴地,空气清新。规模宏大而洁白的蒙古包群,五彩斑斓的野营帐篷,休闲茶座与飘飘营旗、串串灯笼连成一片,民族风情浓郁、如诗如画。
环顾四周,沙漠边缘的通湖草原,一半是草原,一半是沙漠,还有许多蒙古包,好像一个个长在草地里的大蘑菇。
在大自然的造化下,他们既各自独立又和谐组合,魅力多姿,美轮美奂。
我们20多人,有的骑马,有的骑骆驼,还有的开沙漠冲锋车。就我们四个人岁数比较大,没有参加项目。两男两女,都是老年人,自由活动。
我们租了四双沙地靴,以防沙子往鞋里灌。往高处走,双脚使劲登,能埋没到小腿。我们终于爬上来了。
你看:这里群沙怀抱,沙峰林立、起伏错落、一望无垠,金灿灿、亮闪闪,如大海波涛从四周漫卷而来,却突然如着了魔法一般被茵茵绿草、汪汪湖泊锁定,形成了方圆近百里的沙漠湿地草原。
放眼远望,一棵一棵的胡杨林就静静地立在沙丘边,给黄色的沙漠增添了几许色彩,默默陪伴着亘古的远方,忍受着无尽的寂寞和苍凉。它们弯曲的身子在夕阳下显得更为清瘦,枝条细长,主干的外部斑驳,几束倒影斜铺在沙床。胡杨树被称为“英雄树”,有“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的说法。它们是沙漠最忠实的捍卫者。 我们下了沙丘,来到一形状像月牙的湖旁。北边是高高的山丘,南边是低缓的沙地。中间是一汪水面。边上有几个柳树,柳树婆娑,倒影荡漾。
我们又走到路的北面,观他们骑马、骑骆驼。它们在牧人的带领下,骏马温顺地迈着脚步,骆驼高昂着头缓缓走着,仿佛在回忆着古代那繁华和昌盛的时光!
假如你在这里住下,便可晨观沙海日出,暮赏大漠孤烟。自然的回归,忘我的快乐,实在是一种终生无憾的享受!
二、滔滔黄河水,茫茫沙坡头
5月27日下午1:30,多云转晴。
大巴车来到了沙坡头。这里一半是黄河水,一半是大沙漠。接近沙坡头,这里沟渠交织如网,湖泊珠连期间。大门外千年水车吱呀旋转,卧石上长篇巨赋镌刻闪光。
沙坡头位于宁夏中卫市城西16公里处,沙坡头南靠重峦叠嶂、巍峨雄奇的祁连山余脉香山;北连沙峰林立、绵延万里的腾格里大沙漠;中间被奔腾而下、一泻千里的黄河横穿而过。在沙与河之间,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洲。
我们进入沙坡头景区。
我走在黄河玻璃桥上,开始战战兢兢,一会儿就习以为常了,眼前是如诗如画的风景,脚下是奔腾的黄河;羊皮筏子从脚下悠然而过,传来古老的歌声;飞艇从桥下一闪而去,传来轰鸣的声音。天空有飞翔的小鸟,成片的白云飘然而至。多么惬意,多么悠闲! 继续往前走。
这里是羊皮筏子和飞艇的上码头,熙熙攘攘,人山人海,等待上筏子和飞艇的人们,从入口处鱼贯而入。
张导走的快,招呼我们坐三级电梯,所谓三级电梯,就是把一个封闭的电梯通道分三段,一段一个平台,避免电梯过高而眩晕。因为沙漠和河谷落差过大,足有四、五十米。沙漠是高原,突兀的横在人们面前,使人眼晕。
三级电梯有45度,人站在上面看对面电梯上的人,都好像往后倾斜的样子。到了一个平台,每个服务员都提醒小心。服务很周到、很人性化。
终于上来了,出电梯往右拐,豁然开朗。左边植得是紫藤和沙棘、沙枣,以防太阳暴晒;右边建得是索道和滑沙站,以利人们乘坐。隔不远就有洗手和冲脚的自来水,非常方便。说实话,这才是真正的AAAAA级景区。
我们坐在长凳上小憩,居高临下,看人们像飞箭一样溜索,赏大家似滑雪一样滑沙。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两句著名的诗句,站在沙坡头放眼眺望,黄河、大漠、青山、绿洲尽收眼底,抚摸着王维的雕像和刻着他诗句的石碑,这一瞬,我们方才真正领略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的隽永与情韵。我们左转又登上沙坡头这块圣洁的沙漠。
一条宝兰铁路横贯在眼前,穿越腾格里沙漠140公里,沙的波浪,风的留痕。驼铃阵阵,黄沙漫漫,几十年安若泰山。
黄沙与黄河这对本不相融的矛盾体,在沙坡头却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浩瀚无垠的腾格里大沙漠、蕴灵孕秀的黄河,谱写出一曲大自然的梦幻交响曲。 沙丘起伏,沙涛滚滚,景象奇伟壮观。而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处的沙坡头,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处,既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又兼江南景色之秀美。成为地形优越,景观奇特,资源丰富的热门旅游地。
打道回转,走到羊皮筏子乘用边上,商量着坐坐皮筏子,享受一下水中漂浮的感觉。规定65岁以下够条件,我老人家已超过,只好我老伴她一人坐喽!
她在水中漂,我在岸上走。有了黄河,才有筏子,有了筏子,才有歌声。撑筏子的老哥,一会儿高亢,一会儿婉转,如诗如歌,如痴如醉。筏子10个为一组,从上游飘然而来。一直漂流到下码头------
三、醉美青铜峡 一百零八塔
5月28日,上午,7:30,星期日 ,多云转晴。
天公作美,气温25度。大巴车一鼓作气到达青铜峡景区。下车、集合、点名我们进入了青铜峡。
今天张导给我们请了一个当地的导游。
导游小姐介绍到,青铜峡,有着“居山河聚会之处,雄宁夏锁匙之要”之称!。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地处贺兰山下,黄河岸边,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然景观更是秀美奇绝。
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是黄河上游最后一道峡谷,因两岸山石嵯岈,在阳光下与河流映照,时作青红色而得名。传说青铜峡和龙门、三门峡、伊阙一样,是大禹疏导洪水时用鬼斧神工开凿出来的。贺兰峻岭与牛首奇峰,它们构成了山的画卷;高峡平湖与深谷湍流,汇成了水的交响。九大干渠像九条黄龙,聚集于青铜峡口,打造了雄伟壮观的拦河大坝,让黄河上无坝引水变为有坝引水,是集灌溉与发电为主,兼有防洪、防凌和工业用水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壮丽秀美的峡谷风光,使人流连忘返,忘记归家。
一边走一边说 ,不知不觉间已到了青铜峡码头。码头上一溜排开十几条船,船头朝着码头。船是两层结构,上面一圈是不锈钢栏杆,有一米五高,可惜不让上去;下面是一排排的椅子布满整个船舱。开船了,人们争先恐后地打开玻璃窗,将手机伸过去拍照。
船在幽谷中航行,逆水而上,自然而沉稳。举目两岸,那不毛的山石,给人一种厚实坚韧的感觉,好像英雄的人们在战天斗地、改天换地。两边芦苇深深,天空飞鸟翱翔。山水相依,芦花飘香。船上欢声笑语,水中碧波荡漾。鲤鱼浅底,蛙鸣鸟唱;十里长峡,无限风光。
当我们来到青铜峡,试图用精美的语言来赞美她,但是就她的魅力,使我的语言苍白无力。我听到浪花拍打船舷的声音,仿佛听到祖先、炎黄部落传来远古乐曲的悠扬。
船徐徐渐进,歌随风飘荡。一百零八塔到了。
上得岸来,一片郁郁葱葱。中间一条不宽的观光道路,碧水绿苇望不到边。当地美女导游把我们带到广场中央,在一块国务院颁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前,给我们介绍一百零八塔的前世今生。
据考证,一百零八塔始建于西夏。每当风和日丽,群塔倒映在金光闪闪的湖中,景色奇特、幽雅明丽。塔群坐西朝东,背山面水,随着山势凿山分阶而建,由上而下,错落有序,呈一、三、三、五、五、七、九......奇数排列,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大型塔群,这108塔,除最上面的第一座塔较大之外,其余均为小塔。塔全部用砖砌成,抹以白灰,属于喇嘛式的实心塔。塔群的总体布局别具匠心,风格独特。
民间相传,一百零八塔是穆桂英的“点将台”,“天门阵”,其实它是佛教的纪念塔。佛教把人生烦恼归结为108种,为清除烦恼,规定贯珠108颗,念佛诵经108遍,晓钟108响。建筑108塔意为消除烦恼。108塔也是这种思想的产物,据说,据说,来这里游览的人们,只要拜了塔,就可以消除烦恼,带来吉祥和好运。数一个塔即除一种烦恼,如能一口气数清所有的塔,则可尽除人生烦恼。
左上右下,我们开始爬塔。爬至顶层,绕塔三圈,我虔诚地拜了佛祖, 上了油钱,并敲了梵钟,据说,借着钟声开启心眼,破除烦恼。愿本人身体康健,无病无灾 ;愿祖国前程似锦,繁荣昌盛。
四、旷古水洞沟,雄浑荒谷韵
5月28日,下午,1:30,星期日 ,多云转晴。我们一行20多人,乘坐大巴车来到水洞沟景区。
张导说,在宁夏60岁靠上免费进景区。这是一个很好的政策,不像我们河北,得70岁才够条件,70都走不动了,你才免票,这是成心不让老年人去旅游!
我们有8位人士够条件,其余人买票和我们一块儿进景区。
水洞沟景区是一处古人类文化遗址景区。位于宁夏银川灵武市临河镇水洞沟村,西距银川市19公里,南距灵武市30公里,地处银川河东旅游带的核心部位,北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相接,是连接宁蒙旅游的纽带。2015年,水洞沟景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5A国家级旅游景区。
水洞沟,顾名思义,有水、有洞、有沟,还有一脚踏两省的明长城。水洞沟的色彩是浓厚的,它与黄土相伴,有丰富而又深远的人文历史遗址,使整个景区如同一篇散发着浑厚意境的散文诗。
我们参观了“水洞沟遗址博物馆”,立体电影给了我们非常逼真的画面——
水洞沟大峡谷,风蚀雅丹地貌,沟谷内土林奇崛,怪崖峭立,历经千万年风雨雕蚀,原始粗犷的荒山幽谷,苍凉岑寂,溢透着雄浑旷古的荒谷神韵……老汉赶着马车穿越峡谷,唱起了古老的西北民歌,沧桑而高亢的歌声在谷间回荡,似穿越时空,仿佛回到了水洞沟那蛮荒的旧石器时代……一群远古先民在凛冽的西伯利亚寒风中,跋涉漫漫旷野,翻过道道山脊,终于来到这片有着湖泊、草原、野马和羚羊的世界。水洞沟曾是一片诱人的沃土,先民们在此安家落户,渔猎生活,从茹毛饮血慢慢步入史前文明……水洞沟,是四万多年前人类繁衍生息的乐土,曾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生存活跃的历史舞台,峡谷两侧崖壁上分布着水洞沟古人类遗址开掘点,在考古界早已赫赫有名。
我们登上了明长城观景台,这段长城称河东墙,是明代抵御蒙古骑兵南下的屏障,而现在是宁夏和内蒙的分界线,登长城,一脚踏两省。四野眺望,水洞沟风光尽收眼底,漫天黄土台地、壁立的土林峡谷中还蕴藏着秀泽的芦花谷,好一派荒谷里的水乡风情。芦花谷中芦苇丛生,葱绿摇曳,苍凉土林里的苇荡湿地,洋溢着灵泽秀逸。
红山湖静卧于芦花谷的尽头,湖水澄碧。乘上旅游船,湖中芦苇簇簇,野鸭凫水,野鸟翔集,泛舟湖上,赏水岸古长城巍然延袤,船在水中游,鸟在空中翔,人在船中笑------ 弃船登上竹筏,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两头翘,有6米宽,12米长,两边固定的有8米长椅供人乘坐。它的动力就是可移动的长杆螺旋桨,需要哪个方向加力前进了,就望它的相反方向水里一插,打开螺旋桨就可以了,没有舵,没有前进和倒挡。
弃筏上岸,我们登上骆驼拉的车。赶车的老汉非常健谈,我们问他拉车的骆驼,为什么一只驼峰是直立的,一只是倒下的?他告诉我们倒下的那只是营养不良。大家都希望他给我们唱西北民歌,他唱的有高亢的、有婉转的、还有抒情的,唱得特别有风味儿,说说笑笑不一会儿就到了目的地。老汉笑称道,唱得好了,不给打个赏?于是,就有四、五个人纷纷打赏。
下一站是藏兵洞
穿越峡谷,遥想当年的先民们,在这荒寂的深谷中仰望大西北壮美的星空,水洞沟大峡谷不仅刻录了远古人类生生不息的活动轨迹,其悬崖峭壁上还有明代修筑的神秘藏兵洞。藏兵洞内机关重重、别有洞天,黑洞探险,令人惊心惶悚。
终于从藏兵洞出来了,大家坐上了拖拉机拉的敞篷车,回到了大门口。 我想,峡谷莽崖之上屹立着逶迤的明代土夯长城遗址,借助峡谷自然形成的冲沟,明长城、藏兵洞及高峡平湖等设施和建筑,这不正是古代深沟高垒立体军事防御体系吗!
游完水洞沟,感觉这里5A景区的称号还是名副其实的。这里有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存,有明长城和藏兵洞的遗址,又是雅丹国家地质公园,还有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丽的自然风景融汇交织在一起,在风景宜人的景观中细细地品味这里悠久的远古文化,确实不枉5A景区的称号。 【作者简介】张合军,笔名原野。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名人名企文学院院士、邢台作协会员、邢台诗词协会会员、邢台诗人协会会员,邢台市信都区作协会员、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文学作家》签约作家。在报刊杂志常有作品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