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赌之恋》之二
董惠安
二:甘沟变“银河”,“织女”泪作倾盆雨
陈红记!
陈艾伦记住了梦中天使的名字。只是觉得这个名字很不匹配这个美丽的女孩,倒很像当地农户或商户标识自家物品、店铺的标号。后来才知道,陈红记亲生父母就在几公里外的苇子沟村,因生活饥寒家中多女,实在养活不了她,把幼年的她“过继”给了上甘沟村的独身陈老汉。善良的陈老汉孤身一人,收养她之后也不会起个好听的名字,就沿用她来时的名字“红记”,只是改姓陈。至此一老一小相依为命。十几年后村里人发觉,陈家老汉破落的院子里,居然飞出了一只金凤凰!
陈艾伦瞪大眼睛观看台上陈红记的演唱,情不自禁,一曲终了,他不仅热烈鼓掌,还禁不住一声高喊:“好!唱得好——!”他心里猛地翻起一股巨浪:“我将来要是能娶她这样的媳妇,该多好!”
陈红记连唱了样板戏中“李铁梅”“小常宝”的精彩选段,终于在热烈的掌声中退场,陈艾伦挤出人堆,想找机会向陈红记当面致谢。却见人群里突然出来一个驼背老汉大声叫着:“红记娃!走回吃饭!”陈红记连跳带蹦地跑过去挟着老汉的胳膊,笑盈盈地朝北面的小路走去。老汉长得很丑陋,罗圈腿,个子很低,让陈艾伦想起了《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卡希莫多。他好奇地跟在他们后边,暗中琢磨着他们一老一少的关系,最终判定他们为父女。跟了一里多路后,来到八鱼村东边的甘沟村下游沟边。这里只住了三家人,对面是苇子沟村。他发现陈红记家住的是窑洞,窑洞外有两间没有门窗的房子,后来得知这两间“半拉子”房子是盖给未来的上门女婿的。盖到这程度,陈家老汉已经精疲力竭了。窑前房后没有围墙,一眼就看滿院子柿子树、核桃树,还养了有五六只羊和滿院子的鸡群,环境非常清静,远离其他人家。他暗自想到:“我如果能在这里生活,多清静,多自在啊!”他也很想走进院子,向梦中的天使表达谢意,甚至爱意!可由于老人在家不便说话,暗中徘徊一阵子,恋恋不舍地返回工地了…
陈艾伦竟对陈红记动了真情,此举没有逃过“袖标王”的法眼。他恼羞成怒,心里恨恨地骂陈艾伦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其实,想吃“天鹅肉”的恰恰是他。他也恨陈红记对他这个掌管生杀大权的“革命派”不屑一顾。可是,他吃不上“天鹅肉”的原因是忌惮陈红记的养父陈长茂,陈红记是他的掌上明珠“心头肉”,谁要是敢动养女一指头,身子佝偻但出手极狠的陈老汉会拼上老命的。于是,“袖标王”迁怒于陈艾伦,他想出了一条毒计,让陈艾伦去充当点燃炸药的“爆破手”。
按理说,这种危险工种的业务人员,必须经过为时一周的严格训练。可是陈艾伦从未受过一天的训练,当“袖标王”在开凿好的石眼中填充好炸药、连接好导火索之后,就命令陈艾伦前去点炮。那位经验丰富的热心“炮手”当即反对让陈艾伦充当临时“爆破手”,理由是他没有经验,危险性很大。可是“袖标王”不容商量,命令陈艾伦前去点炮,不得延误。
陈艾伦冒着风险爬上一块巨石,硬着头皮点燃了导火索。当导火索“嗤嗤”冒烟、火舌逼近炮眼时,热心“炮手”发现导火索的长度根本不够“爆破手”安全逃离的时间,于是他拼命冲到陈艾伦身边,把他死死压在自己身下,一声巨响过后,石片尘土飞腾四溅,几乎把他们两人掩埋。热心“炮手”挣扎爬起来,冲上去跟“袖标王”狠狠打了一架,平日不可一世的“袖标王”自己心虚,也不敢过多还手,结果一下子威风扫地。
正应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吉言,陈艾伦的人生悄然出现转机。有一天工地民兵营长通知他“来指挥部一趟”,他以为又要开“批斗会”,所以也没在乎,反正已经习惯了。可走进指挥部后营长说的话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原来是公社文艺宣传队的队长找他有事。
宣传队长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很和气地问他:“听说你会画画?”他说“会一点”。队长接着问他布景能画么?化妆行不行?能不能化样板戏的英雄妆?他回答说“有脸谱就能行”。队长很高兴,说:“那就请你去宣传队帮忙化妆,把新手培养一段時间!”
陈艾伦沉默了一会儿说:“我的情况.....可能不行吧。”队长笑微微地安抚他:“我们开过会,研究分析后决定让你做这件事最合适,不然样板戏赴县汇演就泡汤了!你去收拾一下,回家带几件衣服,我们就出发。先去公社排演场!”就这样,他以“投敌叛国分子”的戴罪之身,糊里糊涂地进了神圣的八鱼公社文艺宣传队。
“袖标王”恨得直咬牙。他感觉让陈艾伦进公社文艺宣传队,不仅是放虎归山,简直就像是从他嘴里滑脱的一块生猛海鲜!他很不甘心,通过各种办法打听,得知这是公社革委会主任索文耀的决定,他只好暂时咬牙隐忍,等待报复时机。
对于突然发生的变化,陈艾伦有点反应不及,感觉仍在梦中。后来他终于弄清楚了这些变化背后的因素。从高层看,是毛主席亲自制止了这种伤害无辜的“极左”潮流,当时的所谓“一打三反”运动及时刹车,挽救了数以万计的陈艾伦这样的青年才俊。其中就有南京的《知青之歌》的作者任毅(此人由当时的死刑改判为十年徒刑)。从基层看,是当时的八鱼公社的革委会主任索文耀、文教干事陈刚峰主持公道,力排众议,具体推动了陈艾伦母子冤案的纠错。在陈艾伦进入文艺宣传队的同时,他母亲张静的公办教师身份也得以恢复。陈艾伦后来一直视这两个领导干部为生命中的贵人。
第二天一早,陈艾伦出现在位于川道的八鱼公社大院,他洗过澡、刮过脸,又恢复了英俊少年的模样,眉宇间透着英气,脸上的棱角挟带着几分不屈和自信。宣传队长当即召开全队成员大会,把他介绍给大家。他发现大家都很吃惊地看着他,几个女知青把舌头都吐出来了。后来他自嘲道:“这都是因我这个投敌叛国反革命份子的名气太大了!”
队长看见大家有疑虑,就大声宣布道:“这是公社革委会的决定!由陈爱伦协助我们完成样板戏汇演任务,大家不必胡思乱想,要服从他的化妆!”这时会场才静下来。
他并不在意演员们的态度和反应。他只是想在现场看到陈红记。很遗憾,没有看到。他单独要了间房子作工作室,一边准备画笔颜料,一边很困惑地想,陈红记,她去了哪里?
第四天吃中午饭时,他眼前一亮,终于看到了陈红记——梦中的天使!仿佛她从天上掉下来了。
陈红记看到陈艾伦时也吃惊地张大了嘴巴,几秒钟后才恢复了正常,红着脸转身跑了。下午在公社会议室布置的临时排演场里,陈艾伦再次见到陈红记,当时现场还没有几个人,陈艾伦抓紧时间很激动说了几句感谢的话,感谢她那天冒险为他喂送了面汤!她很害羞地没有言语,再次红着脸低着头跑了出去。
陈艾伦长叹一口气,如释重负。
晚上开例会,队长很高兴地宣布陈红记秦腔清唱《十学大寨》被县广播站录音灌唱片了!大家都鼓掌表示祝贺。陈艾伦才恍然大悟:这几天没有见到她,原来是灌唱片去了!
经过一个月加班加点排练,八鱼公社宣传队终于参加了县市样板戏汇演,而且还获了奖。陈艾伦也受到了公社领导的表扬。不过他对这种荣誉并不十分在意,他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弄清楚了陈红记的家事。她本是苇子沟人张姓人家的女儿,由于家境困难且女孩多,从小被抱养到上甘沟独身老汉陈长茂家,她成年后的一项重要责任就是招个上门(入赘)女婿,为陈长茂老汉养老送终。大约十岁起,就有媒人为其选婿,可一直没有理想人选。
陈艾伦萌生了走进陈红记家当上门女婿的强烈愿望。
他开始关注红记的一举一动。他发现她唱戏天赋很高,不仅认真踏实,关键是天生一副好嗓子。专业剧团请来的导演赞扬道:“陈红记的嗓子去专业剧团也是台柱!”可惜她的家境不容许她离开上甘沟村,她还要完成为养父养老送终的神圣使命。有一天陈艾伦悄悄问她:“那天打赌给我送饭你不害怕?我可是‘投敌叛国’分子.....”
她很坦然地说:“有啥害怕?谁还不吃饭?端一碗饭把人能怎么了?”
听到这句话,陈艾伦一下子热血涌上心头。他在心中呐喊道:“这姑娘就我要找的妻子!我一定要让她当我的妻子!”…
汇演结束后,宣传队面临解散,陈艾伦就要返回八鱼村了,也就意味着要和陈红记分离了,心中生出无限的惆怅。然而,宣传队的短暂经历如同潮水退去,留在海滩上的“金色贝壳”就是他生命中遇到的几位西安女知青贵人,她们大都是西安大专院校教授和省委西北局高干子女,都很有教养,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且极具正义感。其中一位名叫梁晓霞,有着侠肝义胆和善良心肠,她很钦佩陈艾伦在诬陷迫害面前的铮铮铁骨,更听说了陈红记以打赌为由而“红颜救英雄”的故事,又得知陈家老汉一直为女儿选择“入赘女婿”的消息,于是她极力撮合这桩姻缘。这桩人间真实的“牛郎织女”的爱情真实情景剧就这样拉开了帷幕。在梁晓霞身后跟着一批热心的红娘、月老,像热心为这对现实中的“牛郎”“织女”搭建婚姻的鹊桥。
梁晓霞恰好就在在上甘沟村插队,而且和陈红记的关系很好。陈红记习惯把梁晓霞叫姐。梁晓霞和女知青们觉得陈红记不象村里一些女孩粗俗、小心眼、多是非。他们甚至把红记当作知青中的一员,当成小妹妹一样呵护着,甚至慷慨地赠给她衣服和护肤品。养父陈老汉只会像牛一样干活种庄稼,根本不懂得养护女孩,甚至连卫生纸的都不知道给买。知青们感觉很怜悯她的生活境况。她生母家就在对面苇子沟村,直线距离不到三百米,但是翻那个沟就得半个钟头。生母家中有两个姐、两个弟、两个妹,家里实在是太困难了。她和二姐白记都送养于别家,但她并不记恨生母,还经常回生母家补衣服做鞋。陈艾伦浑身充满了救心上人出水火的热血激情,虽然他自己还在水火之中。他委托梁晓霞给他当牵线红娘,梁晓霞慨然允诺。
当时的关中农村,由于封建传统根深蒂固,恪守着“男女授受不亲”的戒律,青年男女不能公开自由恋爱,弄不好就会坏了女孩的名声。梁晓霞很热心当“红娘”,抽空便到红记家作陈老汉的工作。陈老汉的条件十分明确:一是要让陈艾伦当上门(入赘)女婿;二是要改姓陈。陈艾伦原来姓李,如今早已经随继父陈福改姓为陈,也就无所谓改姓了;第三还要带一笔彩礼。陈艾伦说:“这些条件我都能接受,因为我已经离不开红记。另外我对八鱼村已经是厌恶到了极点,分分秒秒都想再离开八鱼村!”
陈艾伦激动地开始构想自己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浪漫故事,可是现实却给他浇了一盆冷水。
“父母之命”是当时陈艾伦不可逾越的障碍。母亲张静倒还好说,继父陈福是横在他和红记之间的一座大山。
继父陈福所系的陈氏家族,曾是八鱼村的名门望族,八鱼小学就是陈氏家族创办。继父和母亲原先都是公办教师在县城教书,由于那封“建议信”他们被迫回到八鱼村,虽然没有受到明显的“监督”歧视什么的,但还是有些“凤凰下架不如鸡”的感受。如果让孩子上别人家门当女婿,会落下“没本事给孩子娶媳妇”的名声。陈福是极爱面子,自尊心很强,就怕亲房本家的讥笑嘲讽。这两年他也在暗中托人给陈艾伦介绍对象。听说继子要去当上门女婿,一百个不同意。不过,父愁子妻,继父陈福在给陈艾伦找媳妇的过程,也遭遇了尴尬。家庭成分不好,加上陈艾伦的“戴罪之身”,闹得媒婆都不敢上门。倒是有好心人从南山里先后领来了两个女孩,可一个是“独眼”,另一个是跛腿。
继父陈福哭笑不得。可是家族中人也遭遇着同样的囧境,有两家后生也是由于出身问题找不下媳妇,无奈到外村当了上门女婿。陈福听后仰天一叹,叹后依旧无奈。
梁晓霞这边开始了动作。她和陈艾伦策划实施了一次带着陈红记到陈艾伦家里借书的行动。梁晓霞约好两个女知青,带着陈红记一块到陈家老宅找陈艾伦“借书”来了。梁晓霞将陈红记装扮了一番,给她穿上了洗得发白的兰裤子和碎花上衣,梳着两根长长的辫子,显得朴素干练,气质不凡,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知青学生呢。陈艾伦把她们一行四人迎进院子,热情接待。陈家老宅房子很多,院子很大,房间被张静老师收拾得干净整洁,女知青们和陈红记既感到惊讶也感到很新鲜,当时乡下有这种居住条件的人家不多。陈艾伦把来客一一介绍给了正在书房看书的母亲和继父。介绍到陈红记时,他说得比较详细,如家境、个人的特点等等,尤其提到在工地上给冒险给他送面汤一事。继父陈福对陈红记有印象,笑微微地说:“我看过你的戏,唱得真好!”陈福一见知青学生就特别亲,张静老师更是喜欢红记。他们执意留梁晓霞、陈红记她们吃了午饭。饭后,陈艾伦给梁晓雫她们胡乱找了两本书,乐滋滋地送她们出了家门。
几天后,在梁晓霞、陈艾伦的策划下,另一位重量级的“月老”找到了陈福。此人名叫陈满,家住上甘沟村,既与陈福是朋友,也是八鱼公社教育界的名流。他开门见山地撮合陈艾伦和陈红记的姻缘。鉴于陈福已对陈红记有着良好的印象,叹息一声,表示同意。陈满同陈长茂老汉为本家,陈长茂家这一支脉人丁不旺,现就剩他一个人单身,由于幼年家贫,发育不良,加上大关节病,在生产队只算半个劳力,住所仅为一孔窑洞,因难以娶亲成家备受歧视而脾气古怪,和村里的人基本不相来往。抱养养女红记从小养大,目的就是将来招女婿给他养老送终。陈福听了陈红记的家境后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提出一个令人想不到的方案:他对陈满说:“孩子的婚事如果能成,咱把陈长茂老汉接到八鱼村来住,我家里房子很多,有他住的地方!这样两家人都可以照顾。你试一下,做做陈老汉的工作。”陈满面有难色,说:“可能行不通,以陈老汉古怪的性情来看,他根本不会答应的,金窝银窝不如他的狗窝!不过我先试一下吧!”
陈满这一去久久不见回音。陈艾伦心潮难平。
春节临近,知青们都要回家过年了。梁晓霞找到陈艾伦,特意叮嘱他:“你要抓紧时间把我红记妹子和你的事定下来,我给红记打气鼓劲儿了,提醒她‘你伯给你找别人当女婿,你都得回绝!你要扛住!反正你还小,才刚过十六岁,离法定结婚年龄还有几年呢!’不过艾伦你要抓紧,不然陈老汉随时可能给她订一个她不喜欢的人为上门女婿。现在经常有人上红记家的门提亲,只是红记年龄太小无法定亲!”

(图 5 多年后,陈艾伦和他的“红娘”梁晓霞合影)
陈艾伦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他横下心,决定利用过年把这个事办妥。
春节过后的一天,陈福突然决定领着陈艾伦并带上两份礼物,去上甘沟陈满家,一同去到上甘沟红记家,拜访她的养父陈長茂老汉。陈艾伦兴奋不已,心想:终于有机会能见到未来的老丈人了!双方老人可以公开正面摊开说这件事了!
陈满告诉陈福,已经同陈家老汉商谈了几次,但陈老汉很固执,一直没有个结果。这次两家公开接触或许会有好的结果。
离陈红记家还有二十多米时,就有一股刺鼻的羊粪味扑鼻而来,陈福皱起了眉头。事先已经得到消息的陈红记扶着陈老汉站在自家窑洞门口,热情地称呼陈满“大爸”,然后红着脸朝着未来的公公陈福小声叫了一声“叔”,又道了一声“你们过年好!”而陈老汉没有吭声,只是眯着眼晴打量着这一行客人,用手摆了一下,把客人让进了窑洞。
陈艾伦后来回忆道:“我们几乎是屏着呼吸进了窑洞。那个腥膻味道几十年后还挥之不去。我是第一次走进红记家窑洞,近距离观察到她的生存环境。她养父让我们上炕,我的继父让陈满拉着上了炕,我坐在地上的一块木头墩子上。我仔细打量了一下,整个窑洞不大有七八米深,最里面拴着几只羊,时不时‘咩咩’叫几声。还有一盘石磨子。没有任何家俱,仅有只破旧的面箱。炕不大,炕后面就是灶台。灶台支了一块不大的案板,案上放了几副碗筷。炕上放着两床被子,没有褥子,铺了一张羊皮。看到这一切,我心中立时翻起了波浪,这么漂亮、这么青春亮丽的一个大姑娘就生活在这么一个半截窑洞内,生活是这样的穷困!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突然想起了电影《列宁在十月里》列宁卫兵瓦西利对妻子讲的一句台词:‘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让红记过上好日子!”
陈艾伦以画家的视角认真观察了一会儿未来岳父陈长茂老汉相貌神态。老人头发很长,似乎有半年没有剃头,丑而瘦削的脸上满是灰垢,小咪咪眼里透出很狡黠的光,手罗圈胳膊罗圈腿,手指的关节很短很粗,估计干活儿拿带把的工具会握不住把柄。这里吃水很困难,要上一个高坡到村里水渠里担水或者到沟底河里花近一个钟头到担水,估计老人不舍得用水才不经常洗脸。老汉抽一杆一米多长的铁管旱烟锅,烟锅头有半个拳头那么大,抽的是自家种一种烟叶叫兰花烟,那味道劲道一般人受不了。后来陈艾伦感叹道:“我真佩服红记这个女孩竟然能和这个格格不入的老人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这真是一个奇迹。就跟电影《巴黎圣母院里》敲钟人卡西莫多跟埃丝米拉达一样有强烈的反差!”
窑洞的空气有几分刺激和怪异。陈满随便拉了几句家常就开门见山,说:“老哥呀,咱的说红记娃这事。八鱼陈家大人娃娃你今儿都见了,你有啥想法咱在一块说道说道!”
陈老汉眯起眼晴沉思了一会儿,張嘴说话声音尖细剌耳,分而且第一句话竟表示了对陈艾伦身世的误解蔑视,完全惊掉在场人的下巴。他的话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听说该娃(指陈艾伦)是他娘带来的河南蛋(宝鸡人岐视以前从东边逃荒来陕外地人,统称河南蛋),我就见不得河南蛋,他们靠不住,我要给我红记娃找一个能做活儿、靠得住,会过日子的人当女婿!”
红记突然叫了一声“伯——!你怎么说活哩?”并狠狠瞪了养父一眼。陈老汉于是不再言语,只是闷闷地抽烟,吐出的浓浓烟雾中明显带着对这桩婚姻不赞同的决绝态度。
陈福并不计较,笑着开口说:“老哥你闹错了,娃她娘(指张静老师)和娃都是西安人,省城里人,不是外省人!老哥你看这么办行不行,两个娃都是好娃,两个人都互相情愿,为了娃娃有个好日子,这事情要是能成了,你老哥和娃(指红记)都过去,住到八鱼村我家来。我那边房子多,条件好,地方宽展,你在哪儿也是活人(生活)么!叫娃好好给你养老送终!”
老汉又尖声刺耳地说话了:“笑话!让我和红记去你家,你看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事?叫人拿尻子(屁股)把我笑话了!别的事还能说,该(这)事咱就不提了!”老汉用长烟锅一摆,指着陈满说,“他爸(叔)!我还到别处去走亲戚,该事以后再说吧!”说就下炕穿鞋,准备出门。眼见陈老汉下了逐客令,陈满赶忙打圆场,招呼陈福父子出门。陈红记原本满心希望养父能成全她和陈艾伦的姻缘,实在想不到事情一下子成了这样子,养父成了无情的天母娘娘,她和陈艾伦成了银河两岸的织女牛郎,她不由地流下了眼泪,忍不住抽泣起来。陈艾伦也备受打击,心里凉了半截。
(未完待续……)

董惠安,男,汉族,祖籍辽宁海城,出生于陕西宝鸡,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2000年以来在网络上发表纪实文学《一个东北军后代的回忆》、长篇小说《书生沦落半官场》《谁主公平》,在报刊发表大量针砭时弊之杂文,并公开发表历史政论专题片脚本《追寻盛唐雄风》、社会调查纪实《大创启示录——陕西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的现实与思考》、长篇小说《神泉》《斜谷》、以陈忠实生平为题材的20集广播剧《呦呦鹿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