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忘的记忆——缅怀老友刘正德
(三)
文‖刘平

正德的字,弥足珍贵。 我珍藏了他的四幅字。其中一幅录写唐代诗仙李白的诗。《下终南山过斛斯山入宿置酒》,全幅共七十个字。我装框挂在墙上。
我的朋友李忠平先生,既爱字,又懂字,也会欣赏字,还专会挑字的毛病。他来我家见到这幅字,打猛子两眼放光,站在字前用心观赏,眼仁子都瞪直了,脚步也移动不开了。看上一遍又一遍。竖起双手大拇指,嘴里8“啧啧”称赞,连声叫喊:“好字啊!真是好字!”他说:“这七十个字啊,太漂亮了!每个字的一横一竖,点、撇、勾、捺,都是巧夺天工,恰到好处。挑不出丝毫的败笔痕迹,找不到一丁点儿毛病来!“
我的老同学任君林是位画师,给我画了幅《老子出关》图,我作为中堂。正德为中堂两傍写了楹联。上联是:玉兔欢颜增禄寿。下联是:福犬献瑞续康宁。看语句,吉祥如意,观字迹,耀眼生辉!房中悬挂此字画,真的是蓬荜增辉了呀!
因为我是属兔子的,老伴儿是属狗的。“玉兔”和“福犬”由此而来。
我是1939年人,正德是1941年人。我比他痴长两岁。我们两人脾气相同,秉性相近,气味相投。有共同语言,有说不完道不尽的知心话。与他相识相交,成为挚友,真是三生之幸啊!
我俩同样的爱党爱国,热爱生活。安分守己,遵法守纪。紧跟时代潮流。赞扬新时代和谐社会的新气象。
他从青年到八旬高龄,一惯性的用平视的目光看待人,眼睛不会朝上翻!不会巴结上洼里人,不会对有权势的人套近乎,献殷勤。他刚正不阿,不阿谀奉承,不恭维,不仰视。不居高临下,不下眼看人。对当官的人,当大老板的人,与扫马路、拾垃圾、收破烂的人,一视同仁。
像我这么个微小无名之人,他不但能瞧进眼窝里去,而且还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君子之交淡如水。这些年来,我们两个苍颜鹤发的老头子,隔三差五的,拿些馍馍带瓶水,到城附近的某处山坡或河滩树荫下,谈历史,说当代,东拉西扯。说趙构,评秦桧,赞岳飞。李白、陸游、李清照、曹雪芹、陈忠实、张贤亮,火仲舫等等。想到那里说到那里,想起谁,就说谁。无论什么话题,他都说的头头是道,来龙去脉,有根有据。实事求是,不褒不贬,不偏不倚。我们两个人都是,言出肺腑,不掖着藏着。看待人事,观点一致。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他就来三里铺,我们到村子附近的山上,啦呱说开心话,蹬山爬坡,锻炼腿力.,採拔些艾蒿子回来当艾灸。六月初六日,都会去趟青石峡附近的某个山梁,“道古稽今,言远合近”,海阔天空,多说开心高兴的话,少说忧国忧民的话,都相信,伟大祖国,明天更强大,人民生活,会越来越好。如此这般,聊谈一天,捎带採些地椒全草回来泡茶喝。
我俩知已知彼,知心知底,心有灵犀,毫不讳言。他对我的评语也是:朴素低调,老实厚道。他曾多次给人说:“老刘的大儿子十六岁考进北大,二十岁出国留学,读完博士后,成为美籍华人。老两口坐波音737飞机去美国旅游。他夲人爱好写作,己经正规出版六夲书,二百万字的文学作品。是原州区,固原市,宁夏自治区三级作协会员,还获得了全国首届“书香之家”的荣誉称号。
“没听见刘平兄在人前人后提说过一字半句。假若是爱吹嘘的人,尾巴都奓到天上去了,轻狂得踢跳不安了,脊梁骨上连鞍子都备不住了”!”可是他,一直都是低调做人,默默无闻。”
每次我去正德家,他都热情客气,笑脸相迎。茶水招待,品茗谈心。墨香淡淡,谈兴浓浓。心情愉悦,高高兴兴。与他交谈,倍感亲切。真的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自从结识了刘自仁先生之后,我们三个人志同道合,很投缘。一起交流敘谈,互相学习,互相交流见解,传递信息,探讨学问。谈文学,说书法。谈阅读,说创作。谈历史人物的文品和人品,说现实生活的民俗民情。谈传统文化,说孔孟之道。谈竹林七贤,说“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和“三苏”。我们是朋友也是文友,亦师亦友,惺惺相惜。自仁出版了长篇章回小说《创业鉴》和散文《清水河集》,都是正德提写的书名。
我们的文友圈子里,还有唐怀璧、田世英、计立言、王立学、计庸、孟昌祖、司世成、李斌、崔东、张作荃、田力、王存福等各位。
任君侠、 唐怀璧、田世英、计立言、计庸、崔东几位先生已经作古,登了仙界了。刘正德也与他们几位的英灵,到彭莱仙岛相聚去了
2O19年7月31日,原州区文化馆摄影师蔡全禄先生,开车拉上刘正德、孟昌祖,刘平去了趟古城镇五里山,拜望了一回农民书法家计立言老先生。几个人在计老家里合影留念。
在平时聊谈中,我曾经多次提念过,希望正德把他所写的字,拍照片留下底子,在有生之年,出版一部书法集子。给后辈儿孙留作纪念。我还几次提醒过他,刘正德的瑰宝墨迹,印制的墨宝集子,肯定会成为不朽的.传世之作。年代越久越珍贵。一代书法名人,留点痕迹,留点根基,让书墨之香留存,流芳百世。如此才不枉此生,不枉在人世间走了一回,来一了一趟。雁过还留声呢。
他对我的直言劝说,有时摇头否定,有时不置可否。
我还打算着,准备着慢慢的说服他,要他回心转意,重视起来,行动起来。为固原人的子孙后代,留点《正德墨迹》,留点他钟爱一生的笔墨印记。留下他人生轨迹的记录。我还以为“来日方长”呢,没想到这么快他就转身撒手走了!翩然远去了?“来日”不但没有“方长”,竞然如此短暂!恍然间,他己踏上了黄泉路,成了隔世之人!他的书法还有巨大的潜力呢!悲哀啊!痛心啊!我们都是回天无力啊!
不过,话再返回来说,生老病死,乃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人人都得经历,谁也无法超脱这个规律。“人活七十古来稀”,先生享寿八十余岁,也算是高寿了。“走”的虽然匆匆,却是干脆麻利,本人没有卧床受罪,更没拖累儿女们,是自己修来的德行,得到的善缘善果。
奉劝他的儿女孙辈们,节哀顺变啊!不要太哀痛伤感了,让已经仙逝的老人,放下心来安息吧。
我们的老朋友正德先生,他的形象,他的音容笑貌,将会永远活在朋友们的心里。我们对他的思念,绵绵无尽啊!
仅仅以此拙文,寄托我们圈子里所有朋友的哀思!
回顾往事,好像是,一件件历历在目,又似乎,一桩桩化为烟云。不堪回首啊!
这段时间里,神情有点恍惚,文字啰嗦,前拉后扽。与故友生离死别,千言万语说不够,言犹未尽。
话多惹人烦,敬请朋友们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