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斑斓的纯真岁月
作者:赵凯
自行车对于现代年青人来说是最简单的交通工具了,但是对于父亲一个靠自己的出力养活一家七口的工人来说,简直就是著侈品。1958年,母亲积蓄了10张工业品卷,当时是计划经济时代,购买工业用品需要工业卷。从七口之家人的牙缝里挤攒下120元,为父亲购买了一辆28型白山牌自行车。父亲高兴的不得了,对于我们全家来说,不亚于现代家庭购买辆家用汽车,父亲更是把这辆自行车视为如今的宝马,奔驰之类的豪华轿车。精心呵护,珍爱有加,车架子的大梁,二梁用黄色的工业丝带缠护上,鞍座用黑皮革缝制上座套,手闸把柄套上黄色把套。车钥匙扎上半尺长的塑料红缨,每周的星期日休息他必须擦车一次,先用汽油去泥去灰,再用机油擦亮,最后用干布再擦一遍,整个车身油光崭亮,相当于现在对汽车进行一次保养。父亲爱车如命。自己总结了“三不骑”原则,即下雨天不骑,下雪天不骑,过火车道口不骑,一时被邻居当成笑柄。我们小的时候,夏天很热,冬天很冷,每到夏季,父亲吃完饭,总是拿上木制的小车座按放在自行车大梁上,让我坐在上面,后车座上垫上一块海绵,让哥哥坐上的,然后骑上自行车,带我们兄弟俩,来到沈阳市铁西区南八马路去看火车,那时的南八马路还没有桥,是有人看护的铁路道口,铁路路基下长满各式各样不知道名的小花小草,那时候的蜻蜓,水牛特别多,我和哥哥一下车就开始捉蜻蜓,记得品种有:大老黄,二愣子,还有一种最大的叫大老青。父亲则找块石头坐下来,掏出母亲给他做的黑布烟袋,卷起一支旱烟,一边吸烟,一边看着我们兄弟追逐着捉蜻蜒。很是惬意啊,那时候,一来火车,就会发出叮咚的警示声,然后铁路守口的看护员就会从小房子里出来,拿着两面小旗,然后放下路口的栏杆。这时,父亲就会招呼我们兄弟跑过来,蹲在他的身旁。看着蒸汽机的火车头拉着长长的车皮,从我们眼前掠过。我们兄弟就数着车皮多少节,一般是35~45节,偶尔,火车司机会在经过路口时,拉响一声汽笛,同时,放出一些白色的蒸汽来,很是壮观好看,我们兄弟手舞中蹈,兴高采烈,夜色降临,父亲骑上自行车,一前一后驮着我们兄弟俩回家睡觉了,童年的往事和回忆真是美妙啊,可惜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2023.5.30
作者简介:
赵凯,笔名傲岸独狼。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辽宁省诗词学会会员,沈阳市诗词楹联协会会员。沈阳市人,现为退休公务员。作品散见于辽宁日报,沈阳日报,青海湖诗报等报刊,各类网刊发表诗词,通讯,散文二百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