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而无恩祸之道/张飞
作者:奚仁德
在正式点评张飞之前,我们不妨先来欣赏一下有关张飞的歇后语。
1、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2、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3、张飞穿针——有劲无处使。
4、张飞绣花——力不从心。
5、张飞绣花——心有余而力不足。
6、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7、张飞绣花——不对劲。
8、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9、张飞卖针——人强货扎手。
10、张飞的妈妈——无事生非(吴氏生飞)。
11、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12、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13、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14、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15、张飞战关公——不念旧情。
16、张飞战马超——不分胜负。
17、张飞讨债——气势汹汹。
18、张飞耍杠子——轻而易举。
19、张飞上阵——横冲直撞。
20、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21、张飞骑老虎——人强马壮。
22、张飞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3、张飞剔牙——炮换鸟枪。
24、张飞接吻——有两把刷子。
……
读者诸君,有关张飞的歇后语,还有什么,你们接龙吧!
张飞不管死得有多么窝囊,作为一个历史名人,作为一个文学典型,死后能有这么多的有关他的歇后语,就足矣!因为有这些歇后语,就让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
以上作为引子。
下面言归正传
张飞(?——221年),字益德(翼德),涿郡(今河北保定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勇武过人,与关羽并称“万人敌”。早年与刘备、关羽桃园结义,因年纪最小,而排行老三。
张飞性如烈火,嫉恶如仇,敬爱君子,却从不体桖小人,天天鞭打士兵,遭到怨恨,最终因暴而无恩,被部将范强、张达杀害。谥号桓侯。
家庭人物关系:
妻子——夏侯夫人,儿子——张苞,女儿——张皇后,女儿——敬哀皇后,女婿——刘禅。
张飞是个人物典型,典型人物,可点评的东西太多,本文仅就他的死因作一点点评。
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张飞轰轰烈烈一生,最后却落得个暴死——被部下谋杀,身首异处。重于泰山说不得,轻于鸿毛也未必。总之,悲哀啊,真是悲哀——令人惋惜,令人唏嘘,令人哀叹,令人引以为鉴。
关于张飞的死因,陈寿用“暴而无恩”四个字概括,可谓是一针见血,言简意赅。
“暴”和“无恩”都是贬义词。“暴”是粗暴残忍的意思,“无恩”是刻薄寡恩的意思。
张飞鞭打士兵,其例举不胜举,数不胜数。士兵犯了错,被打,有时没犯错,也被打。他不但鞭打普通士兵,就是部下,下属,甚至部将,他也照打不误。“帐上帐下,但有犯者,即鞭挞之,多有鞭死者。”
典型案例可举三。
其一,鞭打曹豹。
在刘备攻占徐州后,准备攻打袁术的时候,刘备把张飞留下来看守徐州。临行前,刘备交代张飞不得多喝酒,否则会误事。没想到,刘备一走,张飞就把这些话抛之脑后。不但自己喝酒,还逼迫不善饮酒的部下曹豹陪他喝酒。曹豹因为不胜酒力,就多次委婉地拒绝。这下好了,张飞非常不高兴,就对多次不想喝酒的曹豹进行了殴打。
你看,就因为人家不胜酒力,未能满足他的喝酒要求,就遭到他的殴打。这真是蛮不讲理的殴打。曹豹是吕布的女婿,加之之前,张飞就曾经要杀掉吕布。两者相加,就酿成了以后吕布的反叛。
其二,鞭打督邮。
刘备因为平黄巾军有功,当上了县尉。不久,朝廷派来了督邮来巡查。刘备出城恭迎。而督邮态度傲慢,还诬陷刘备害民,扬言要免其官职,以此索贿。张飞酒后闻知此事,很是生气,冲进去,把督邮抓了出来,绑在县衙门口的马桩上,扯下柳条便打,打断了好几根柳条,并劝告刘备杀死督邮。刘备不忍,释之。随后,挂印而去。督邮虽然不是张飞的部下,但是他是朝廷派来的人啊。你鞭打了他,并要杀他,岂不是与朝廷为敌,朝廷岂能容你?这下好了,害得刘备前功尽弃,只好挂印而去。
其三,鞭打范强、张达。
关羽被东吴杀了之后,张飞抑制不住悲痛,“旦夕号泣,血湿衣襟。”整日酗酒。一天,张飞下令,三日内置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
范强、张达告诉张飞,一时无可措置,须宽限才可以。张飞大怒,喝道:我急着想报仇,恨不得明日便到逆贼之境。你们怎么敢违抗我作为将帅的命令?说完,就让武士把二人绑在树上,每人在背上鞭打五十下。打完之后,张飞手指着二人说:明天一定要全部完毕。如果违了期限,就杀你们两人示众。范强、张达二人被打得满口出血。
置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张飞这命令就是荒唐的,完全是感情用事。三军那么多将士,人人挂孝,三日内置办,是根本做不到的。尽管这个命令是荒唐的,错误的,但是范强、张达,也没有提出异议,只是根据实情,提出宽限几天的建议。这样做,完全合情,合理,合法。张飞不但没有听取他们二人合理化建议,反而怒骂他们。不但怒骂他们,还把三日的期限改成了一天。不但怒骂了他们,还把他们二人绑起来,各自鞭打了五十下。张飞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若是到此为止也罢。打完后,张飞又说,如果违了期限,就杀了他们二人示众。三天都不得完成,一天就更加不得完成,不得完成,就被杀头。这就等于直接宣判了他们二人的死刑,这就等于把他们二人逼上了死路。生死之斗,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你都把人逼到这种地步,别人还能给你活路了吗?
多行不义必自毙。张飞也活该活到头了。
于是,范强、张达二人就合谋如何杀死张飞。身边人谋杀张飞很容易。他一没有任何防范心理和措施,二酗酒。这太容易了。当夜,张飞喝了很多酒,醉倒了。范强和张达趁着张飞熟睡,昏睡之际,毫不费事地就把张飞的头颅砍下了。范强、张达二人,提着张飞首级,连夜逃奔至东吴,求见了孙权。
当然,杀了张飞这等人物,无论是谁,都是逃不掉被杀的命运的。这是必然的。最后范强和张达二人被张飞的儿子张苞杀死了。
凡事总有因果。偶然性存在于必然性之中。张飞被杀,是偶然事件,也是必然事件;是非常事件,也是正常事件。
张飞的下场,其实早在刘备的预料之中。刘备曾经告诫过张飞: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所以,当刘备听到张飞被杀的消息时,既不惊讶,也不悲哀,很淡然——飞营都督,表报先主。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飞死矣。”这不是刘备的薄情寡义,而是刘备无奈心情的流露。
张飞为何会如此暴戾地鞭打士兵、部下、属下、部将呢?
内因有三:
1、品行问题。眼中只有上层人物,没有下属。根本没有把自己的部下当人看待。
2、性格问题。他心里缺陷,脾气暴躁,拿士兵出气,鞭打士兵以发泄自己的情感。
3、嗜酒如命。他每次喝酒,都是一醉方休。不但自己喝,还强迫他人陪他喝。他每次鞭打士兵及他人,都是在他喝醉了酒以后。可以说,他的下场,都是喝酒惹的祸。
外因有三:
1、严肃军纪。慈不带兵。他的主观愿望是为了严肃军纪。但是走向了极端,没有节制,滥用刑罚。
2、鞭刑是当时普遍的,最合适的刑罚。这种刑罚,从汉代就流行了。
3、受刘备和曹操的影响。刘备和曹操也采用鞭打的刑罚。史料记载,督邮实际上是刘备打的。《三国演义》把它移植到张飞身上了。这是人物形象性、典型性的需要——写好人,就把一切好事都集中到一个好人身上。写坏人,就把一切坏事都集中到一个坏人身上。
同样是使用鞭刑,刘备和曹操的下场与张飞迥然不同。
为何?
比较一下吧。
张飞学刘备,没学到刘备的精髓——说他学刘备,这是我们说的,其实他主观上根本就没有学习的意思,即使刘备不用鞭刑,他张飞也照用不误。刘备不滥用鞭刑,即使用,也很注意分寸。更重要的一点,刘备使用鞭刑后,不会把受鞭刑的人仍然留在身边继续做事,而是调离身边。
而张飞不同,滥用刑罚,有错没错,有理没理,他都滥用,只要他酒劲上来,,想用就用,想打谁,就打谁,没有节制,打的时候又没有分寸,而且还乱杀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使用鞭刑以后,就当没有这回事,仍然把受刑之人继续留在身边做事。这样就埋下了隐患。刘备一语道破天机:卿刑杀既过差,又且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真所谓是一针见血,一语中的。
曹操对待下属也是非常严厉的。何夔管理公务的时候,常常受到杖刑。后来,何夔就直接带着毒药,决定下一次如果再受到杖刑,就吃毒药,不想再受侮辱。
除此之外,曹操还设立了专门的校事官,专门监督部下。发现有不满者,或不轨者,立即以残忍的手段去对待。杨修之死就是一例。
曹操为何没有张飞的下场呢?
1、曹操情商高,恩威并施,对士兵说:尔等安心去,汝妻子,吾养之。
2、曹操严于律己。他有一道命令,行军中,凡有侵犯百姓利益者,斩!一次,他的战马受惊,曹操控制不住,冲进了农田里,踩坏了庄稼。曹操就要拔剑自刎。在众将士的竭力劝阻下,他还是以发代首,割了一把头发。
3、曹操的疑心病重,处处,时时防范于未然。他用韦典、许褚这样的猛将做保镖。他还特意放出他会梦中杀人的消息。他在他睡觉的床里边安装了镜子,他侧身朝里睡,随时可以睁开眼睛,从镜子里看身后之人物。
张飞就是粗、莽、暴、残,一点防范心理都没有,一点心机都没有,一点仁慈之心都没有。
张飞的教训是惨痛的的。刘备、曹操的经验是深刻的。
各位,引以为鉴吧!
有诗曰:
豹头环眼急性人,虎须钢髯黑煞神。
赤胆忠心真豪气,丈八蛇矛摄人魂。
庶几早取董卓首,阿瞒袖中留墨痕。
当阳桥头人独立,百万到此亦逡巡。
一声断喝良将死,丢盔弃甲不成军。
义释严颜人称颂,酣斗马超日西沉。
大战张颌天地暗,智取瓦口能用文。
荆州告破兄仇急,白甲未备已消魂。
先帝亲征雪弟恨,烈火熊熊人未还。
桃园义结金兰日,生死与共挚成真。
名震天下五虎将,有口皆碑三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