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学应
我叫张学应,今年七十一岁,家住陕西省大荔县韦林镇仓溪村。因国家三门峡修水库,一九五六年父亲随移民先谴队到宁夏后全家在一九五八年也迁住宁夏回族自治区芦花台仓西移民庄点。由于宁夏沙漠盐域,土地减化粮食,产量低,加之国家三年困难,低标准瓜菜化,人们实在饿得撑不住,经国家允许与一九六二年三月由宁返陕,回到库区呆了一个月正值麦熟前,全家人乘坐敞篷汽车安置新家合阳县新池公社秦庄村三组。
到秦庄村当时我十四岁也没上学,每天为家里割草喂羊,到井上浇水,干家务。合阳旱塬十年九旱,吃水比油难。因为我们兄弟姐妹七人,父母的负担重,难以维持生计。一九六三年因伯父无儿子后我就随了伯父一家生活,一起度过生活的每一天。我记得为了全家四口人的生活,六三年到六四年,我和伯父拉架子车往返合阳至华阴两县,从合阳拉红薯卖到华阴,又从华阴拉木炭卖到合阳,连续两年的长途拉运真是跑肿了腿,磨烂了手。挣的钱还得给生产队每天交2元买十分工,不然就跑不成长途拉运。一九六五年那年我十七岁,队长让我担任队的计工员。虽然是计工员,我都认真细心的去干,每天计的男女老少的工分,人数不能出现分毫差错,及时上报队长,会计。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由于我好学上进,党支部任命我为团支部书记兼生产队会计事务,主管文书档案,起草通知,接管应照,在期间一干六年为我的学习和锻炼提供一个平台。一九七三年任党支部书记的马书记找我谈话,他说:青年人应该好好学习,向党组织靠拢。我当时想因伯父在一九四三年村保长,文革时说,九种人,黑五类,这能行吗?听了党支部的话,我就写了份申请,我想任何事都是事在人为,不借米,也不会当升子。后来在党支部的关怀和培育下才有了我这个党员。我记得我的入党介绍人是两个老支书,一个叫胡翰民,一个叫赵子英,他们都是老党员。从我到秦庄就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党的希望。
大公无私,一心为民,廉洁奉公。当时公社党委找我谈话是,雷副书记他肯学习,为人正派,从他的谈话中我体会到党的温暖,体会到他对基层关心和对每一个党员的关心。至今历历在目。在他们的关怀下,一九七四年二月十二日我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七五年党支部任命我为村财务主任,同时公社党委批准我为党支部副书记。为了报答党的信任和村民的重托,我觉得我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在我们支部一班人的努力下规划了秦庄村的远景蓝图,我记得有粮棉上纲要跨黄河过
长江,粮产400一500斤,棉产150-200斤,那时节时全国学大寨粮棉番加番。在规划水利设施时,我记得是这样写的“水利设施选择在全村土地中至高点”形成南北一条龙,东西川字形,纵横非字化,全村水贯通。
在肥料建设上,牲口猪羊粪密封管严,各种绿菌肥坚持实验,肥料供给保证当年。在林业规划中有这么几句话“村村树围墙,巷巷绿荫道,户户树遮房,路路三层楼”。在卫生管理上提出“家家三配房,户户一眼窖,厕所水茅化,家家改灶炉”。在道路规划上写到“畛畛有路,路路想通,收种方便”,有利群众,当时我们大队是一级核算村有综合厂,拖拉机站,面粉厂,粉条加工厂,豆腐房,医疗站,这些都是为当时的村民生产为服务。当时分配全大队统一核算,分配方案。以一九八一年为例全大队900人,有储备小麦10万斤,杂粮一万多斤,存款一万多元。基本解决了大部分村民的温饱问题,个别没有粮吃的可以到大队去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只从我个人的角度去想我这个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做的事太少了,所以凭良心返回库区后一九八七年任村会计,一九九二年至九一年任村委会主任,后因党的需求,九二年底党委调整,找我谈话的是王思长他说:学应工作就是这样,党需要就干,不需要就歇。我说:党的干部政策,我懂,能上能下,能官能民。王书记我走了。一九九三年-一九九四年我在羌白,赵渡棉绒厂工作两年多。一九九五年可能是党委工作需要吧,先后常逢十老干部找我谈话说:乡上领导可想让你干村上事。同时说这话还有火留村李开荣书记,阳昌张全运书记。后来真的王思长书记找我谈话说:看来你村上事还得你干。我说:人家干的好好的,为撒叫我干,谁干不都一样吗?他说这是整顿工作组和征求部分群众的意见。我回到家后和老伴商量此事,她说
说,坚决不能干了,咱了图干部的光,安安稳稳过日子就行了,你当干部叫我操心呢。今天这个告明天那个告。我说:那时听你的还是听党的。她说:反正不叫你干。在党的利益和个人利益上我选择了抛弃个人利益,继续为人民服务。
于是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十八日我又接任了支书兼村长这个重担。在这期间一直干到一九九九年二月三号全国民主选举,党内有党,党外有派,由于党风不是那么正,加之社会上都有贪图便宜的思想,正气往往会被邪气压住,所以在两次民意测试中都选多数,但是在实际选举中名落孙山,但是我能想的通,过得去,因为社会中就存在正确与错误,正气与邪恶的斗争,这种斗争无论任何党派任何组织任何人都是无法转移和回避的,只能社会发展而发展,社会进化而进化。但是一点必须明白,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说话办事都要围绕在党周围,为党摇旗呐喊,为人民办事鼓励。
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反腐败,零容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回顾我在党的培育下走过的四十五年学习之路,培育之路,我深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这个普通党员。我坚信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我们每个党员心中树起“大局意识,核心意识,法制意识,看齐意识”让我们走进新时代,做一名普通共产党员,随时听从党的号召。
(大荔县韦林镇仓溪村党支部书记)
咏颂《人类灵魂工程师》
作者/张学应
一根教鞭指点江山,
两支粉笔钩画乾坤。
三尺讲堂传教古今,
四季风雨培育桃李。
五车学富辛勤园丁,
六亲不认为官清正。
七律七绝咏诗成河,
八斗才高德一知二。
九天揽月自强中华,
十全十美人才辈出。
作者简介
张学应,男,75岁,陕西省大荔县韦林镇仓溪村人。曾任村支书几十年,卸任后喜欢写作,曾在《大荔文学》《大荔诗词》发表作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并服务于民间红白喜事编写对联,经常在《张奚若纪念馆》义务讲解传承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