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花峪村好地方
小序: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人口约1200人,她北依连绵起伏的莲花山,南傍汤汤汶水,东邻巍峨著名的毛公山(岈山)和神秘的九山。这是一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她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盛产柿子、核桃、杏、桃、苹果、山楂、花椒,受小流域气候的影响,这里还适宜橘树的生长,曾有一棵橘树高达4米左右,树冠直径达3米多,当年结果一百多个(当时有《泰安日报》记者拍照报道)。在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曾走出了近三十名行政干部(最高职务为正县级)、三十多名教师(包括医生)、五十多名军人(最高军阶为副师级)、四名教授、六名博士、三名留学生、七名硕士研究生,五十多名大学生(其中有清华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成为远近闻名的“博士村”;这是一块古老的土地,她历史悠久,据传这里曾是齐鲁古战场(同时还是民国时期兵家所争之地,北伐军、国民党新编第五军曾进驻过此地,蒋阎混战时,战壕曾构筑在村南)。在村西南出土的文物中就有剑、戟、戈等古兵器,还有彩陶、灰陶等;在2012年6月8日《泰山晚报》发布的“泰安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公告中,莲花峪村被审核通过为泰安市376处(肥城市43处)古遗址中的一处;这是一块光荣的土地,抗日战争时期(1940--1941年)曾是八路军的根据地,泰西地委、专署机关、后方医院曾驻扎村里,有名的的“莲花峪突围战”就发生在这里,当时有13名抗日英雄为国捐躯,他们的忠骨就安葬在莲花山中;1,这里是一个充满美丽传说的地方,硕大的、光滑的莲花盘、光彩夺目的红莲花、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的荷花仙子、金燕子窝、金牛谷、野鸡盆(当然也应包括泰西地委、专署机关、后方医院驻扎旧址、伤员掩护所和莲花峪突围烈士墓园等),已成为肥城市孙伯镇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这里是一个地下水资源极为丰富的地下水库,尽管山高(海拔较高)坡陡,但处处都可以打出清泉,如今已在海拔100多米的莲花山顶上打出了甘甜清冽并含多种矿物质的深水井,真可谓应了那句古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农田灌溉面积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家家户户自来水流淌;这里还是一块蒙着神秘面纱的土地,在这里的浅表土层中曾发现过古老的龙骨化石和蚌壳等(属何种地质时期还有待有关部门考察、勘察、打探等)。据传,这里在地壳变化前曾是一个水域广阔的大泽,在这片水域中曾生长着众多的爬行动物和白鹭,因此也就有了后来的“白鹭山”(此山在村子的西北方)之说。就是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民风淳朴,村民勤劳、勇敢、智慧、善良,尤其是建国七十多年来,在党和各级政府的英明领导下,广大村民以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不断发展改变着自己家乡的面貌,改造农田、发展水利、封山造林、修路通电、发展教育......如今,全村已全面实现了四通,家家户户殷实富足,基本上实现了电气化,不少人家还使用上了高档电器,有的已购买了小汽车、新楼房,大部分村民已搬进了新建的莲花峪社区,日子一步一层天。目前,他们正为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可以坚信,在不远的将来,莲花峪这颗镶嵌在孙伯大地上的璀璨明珠将会更加熠熠闪光,灿烂辉煌。
这就是莲花峪村,这就是我可爱的故乡。
是为序,并以诗纪之。
莲花峪村好地方,三面环山一水旁。
山明水秀锦绣地,巍巍山高水又长。
历史悠久史中载,古村遗址榜中扬。
往昔齐鲁驰兵马,刀光剑影战沙场。
今有莲花峪突围,1浴血奋战打东洋。
钟灵毓秀风光好,地灵人杰看栋梁。
美丽传说更动人,荷花仙子来天上。
金燕窝上金燕飞,野鸡盆旁锦雉唱。
金牛哞哞荡山谷,莲花盘上金鼓响。
蚌壳沉积浅土中,龙骨化石深中藏。
神秘面纱谁可解?能把故乡说端详。
群山绵亘数十里,树木蓊郁参天长。
野兔山鸡常伴伍,牛羊肥壮满山岗。
风动松涛唱山歌,天然氧吧宜健康。
环山公路绕山转,青石板上水流淌。
土地肥沃生五谷,金秋枝头果飘香。
房屋俨然街道宽,柏油马路通四方。
家家优美户户新,绿树环绕花芬芳。
电灯电话电视机,窗明几净亮堂堂。
我说故乡山水美,生我养我是故乡。
是根是源发祥地,枝繁叶茂源流长。
祖祖辈辈生于斯,繁衍生息好地方。
悠悠我心思桑梓,赤子眷恋于心房。
魂牵梦绕故乡情,后代子孙岂敢忘!
注:1.指莲花峪突围战纪念地。
1941年3月12日拂晓前,驻安驾庄、东平县夏谢及宁阳、汶上的部分日伪军,分四路包围了泰西地委、专署机关驻地莲花峪村(今属孙伯镇)。在危急关头,打入安驾庄据点的刘承温不顾个人安危鸣抢报警。地委、专署组织突围。10时许,大部分人员通过安驾庄伪军把守的地段,突出包围圈。地委宣传部长黄白莹、泰安(西)县人民抗敌自卫团司令张杰(又名张峻千)等13名人壮烈牺牲。不久,地委和肥城县委分别召开追掉大会,悼念在莲花峪战斗中英勇献身的烈士。开展学习英烈活动。激发党员干部同日军战斗到底的意志。
为纪念莲花峪突围战,莲花峪村在村北建立烈士陵园,安葬革命烈士4名、无名烈士2名,每座烈士墓竖有墓碑。1997年,共青团肥城市委,孙伯镇人民政府在陵园前立“莲花峪突围纪念碑”,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又迁往凤凰山革命烈士陵园。
附部分相关图片:


莲花盘

金燕子窝


抗日战争时期泰西地委及专员行署机关驻扎旧址

当年的藏兵地窖入口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后方医院旧址



革命烈士陵园旧址

日寇在东山顶上建的碉堡遗址

掩藏八路军伤病员的山洞遗址

在村西南出土的西汉文物戈

在村西南出土的西汉文物戟

在村西南出土的西汉文物彩陶

在村西南出土的西汉文物灰陶



作者简介:
陈宝田,笔名龙山石,男,1949年2月出生,山东肥城人,中共党员,中学教师,自幼酷爱诗词、书法,毕业于泰安师范专科学校。一生热爱文学,尤其喜欢诗歌创作,有作品见诸报端。自2009年上网以来,共创作散文100多篇,诗歌5000余首,《读人物传记随感录》1611人。作品先后在都市头条、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等各大平台发表,并在都市头条平台创建《华夏文学》编辑部,任主编。现为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会员、首届感动中国文化人物得奖主之一。

《华夏文学》是一个面向全国爱好文学创作者的平台。作品力求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反映生活,歌颂美好,传播正能量。作品形式不限,字数最多在3000字左右,诗词为3_5首。但要求为原创作品。禁忌剽窃、抄袭,违者,文责自负。敬请广大文朋诗友踊跃投稿。投稿格式:原文+作者简介+作者照片。投稿微信13853840219。
投稿邮箱:fclongshanshi@163.com
《华夏文学》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