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建国又一本诗文集《沧海一声笑》出版!我仿佛看到,中原汉子普建国在笑;也仿佛看到,五月诗社众多追梦者在笑……

沧海一声笑
普建国 著
广东旅游出版社

阳光不锈,岁月敞亮
——普建国诗文集《沧海一声笑》小序
桂汉标
事隔近四十年之后,又读到普建国的诗文作品,我感到颇为欣慰、十分高兴。
因为岁月的流逝与生活的变迁,几十年来与普建国见面不多,更缺少深入倾谈交流的机会。记得最近一次见面,还是九年前我们五月诗社举行三十年庆典之时。那时还在深圳特警队供职的普建国请假重返粤北参加诗歌盛会。可惜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我忙得晕头转向,几乎没有与他说上几句话。但我对两个月后另一位资深成员赵英俊根据对他的访谈录写下的散文《普建国:五月的晨曦》记忆犹新。这篇文章,简洁生动地记录了三十九年前,普建国串连几位年轻人自发成立五月诗社的往事。作为第一任社长,这位当年在军分区工作的青年军人,是可以为自己当初的选择而骄傲的。
在那个开始万象更新的时代,选择诗作为青春的追求,作为不负韶华的行动,既需要激情,也证明心中不乏清醒的认知:诗是什么?“诗是心灵之火,这火能点燃温暖和照亮人心。”(列·托尔斯泰:《文学俄罗斯》)“诗歌是宇宙生命的脉搏,是它的血液,它的火焰,它的太阳和光明。”(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确实如前辈文学大师所言,青春选择诗就是选择人生的太阳,这太阳发出的光芒是永不锈蚀的,将照亮自己漫长的人生。正如普建国后来所说:“我虽然离开五月诗社多年,但社刊《五月诗笺》一直没有间断地寄给我、伴随着我。有五月诗友来深圳、东莞,我总要抽空相聚。诗社有重大活动,我是一定要前往参加的。五月的阳光,永远照耀着前行的路……”
虽然我对普建国后来几十年多次工作生活的变迁不是十分了解,但是我一直认为:作为五月诗社的第一任社长,后来调特区工作之后还组织“勒杜鹃文学社”的他,尽管外部环境如何变故,已深植心田的诗的青枝绿叶,是不会枯萎的。这一回较全面地阅读他这些年陆陆续续写下的诗文作品,我为自己一直以来的判断不谬而高兴。
这部激情洋溢、格调高昂、充满阳光底色的诗文合集,与我当年与他交往较密切时留下的印象是吻合的。这位在黄河边农村成长起来的中原汉子,写得最多的是乡恋乡情乡愁,这部诗文集第一辑“悠长的黄河涛声”,收入他到繁华大都市工作生活之后,对故土风物和父老乡亲兄弟姐妹的回忆与一往情深,文笔朴素而生动鲜活,给予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在本书第三辑,以仿古诗形式记录到祖国各地游览观感的作品,占最大份量的依然是“中原纪行”为总题的包含二三十首短章的组诗!这些作品厚实宽阔、情感充沛,感人心魄。一个从不忘却自己从哪里来的人,必将珍视当下自己的角色定位,知道将向何处去。心中常怀不锈的阳光,属于个人只有一个的人生岁月,怎么会不通透敞亮呢?
我不想具体谈论普建国的哪一篇作品,但对第一次读到的本书第四辑的纪实散文和小型报告文学作品,却忍不住要议论几句。因为我知道普建国从未有过在新闻宣传岗位工作的经历,他却写了这一些深圳“开荒牛”创业者的感人亊迹,亊隔多年后读到,依然让我这沧桑粗砺的心受到触动,心潮涌起。读罢再回头检视,原来所有文章的主人公几乎都是普建国的河南老乡,而且多数与作者一样有军旅生涯的战友!这些为特区建设和祖国改革开放大业立下不朽功绩的中原汉子,让我再一次领略“中原多慷慨之士”的豪迈壮阔情怀。
写到这里,我对此书借用前些年香港一流行歌曲《沧海一声笑》为书名,终于豁然感觉到是多么恰到好处哦!
沧海一声笑
滔滔两岸潮
江山笑。烟雨遥
涛尽红尘俗世几多娇
豪情还一剩襟晚照……
我仿佛看到,中原汉子普建国在笑;也仿佛看到,“青山豪唱梦寥廓”的五月诗社众多追梦者在笑……
2021年7月14日于风度诗城

目录
第一辑 悠长的黄河涛声
乡村韵事
梅林
童年
大沙河
我曾经的兄弟
飘来飘去
折桃
冬至
好大的西北风哟
村西的池塘
外公的独轮车
滚铁环
含羞草
山脚那一片坟茔
矿山的部落
乌鸦
矿工
第二辑 开始了寻梦之旅
果树
致五月
你的路
归
酸梅果
徘徊雨中
兰花
大雁·人参·人
无需多说
骆驼
不要埋怨
星光小集
去远方
归航
没有季节的城市
文化拉单人
小伟和网吧
归期,已不再是你
旅愁
雨夹雪
哭声
男人姓“难”
寓言
独自伤感
舍与得
生命线
舵手
第三辑 日月同辉民族根
中原纪行
石壕村
过虢国
古渑池
千唐志斋
洛阳牡丹
龙门石窟
香山白居易
洛神
关林
河图
洛书
白马寺
缑氏村
偃师
虎牢关
杜甫村
李贺村
北邙
兰考
龙亭
包公府
淮阳
包公放粮也到“陈”
农民政权也出“陈”
第一廉吏治理“陈”
吾辈先驱避难“陈”,
商丘
花木兰
彭雪枫
柘城
开封大相国寺
厦门三题
鹭岛
鼓浪屿
红楼
干涸的白洋淀
游秦皇岛北戴河有感
龙门石窟香山寺
牧野朝歌
毕干庙
林氏山洞
吕祖庵
潞王陵
朝歌摘星台
鬼谷云梦
甘肃行
黄河
柴洼水电站
黄河源头母亲像
海南行
海角·天涯
海南精英
访“东方市”
第四辑 只管攀登不问高
天涯并不遥远
——深圳市魏氏企业董事长、总经理魏有贵人生剪影
让“乡情"带你飞翔
——深圳市公路局罗粮刚人生素描
风雨彩虹
——获河南省、深圳市“治安勇士”称号的涂发田
只管攀登不问高
——记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汽修厂长朱克献
你的生命如此多彩
——郑文友先生写真
附录:
普建国:五月的晨曦 …………………………………………赵英俊
后记

后记
1982年5月某天,刚参加完韶关市群众艺术馆文学培训班的几位诗友,聚集在我的单身宿舍里,意犹未尽地继续“侃”诗......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要提高写作水平,有必要定期聚会,相互交流。于是大家议定:每两周集中一次,并邀请老师辅导。
参加培训班时,因为我和教诗歌创作的桂汉标老师接触较多,相对熟悉,所以邀请老师辅导的任务就由我来完成。当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桂老师家中,向他说明来意,并反复声明一、两个月参加一次活动,进行辅导,点评作品即可(不敢占用老师太多时间)。可桂老师听后兴奋地说:太好了!不是一、两个月参加一次,而是每隔两周举行一次活动我都参加。
于是,从第二次活动开始,桂老师每次都准时参加,四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从未缺席。并将我们这个团体命名为“五月诗社”,一是第一次筹备活动是在五月,二是缅怀中国历史上那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之意。
我被大家推举为第一任社长,后来由于工作调动,离开了韶关。期间由于种种原因,换了几任社长。第四任社长离开后,大家意识到要长期坚持,要提高诗社的整体素质和规格档次,一定要有一个稳定的、文学素养高的社长。于是,一致请求桂老师亲任社长,就这样,桂老师成了诗社的第五任社长,这一干就是几十年。
三十多年来,在桂汉标老师含辛茹苦、辛勤的耕耘下,五月诗社硕果累累。培养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五名,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近四十名,具体承担了霍英东基金会、铭源基金在“红三角”老区实施大规模“文教扶贫善举办的具体工作,捐建了四十八项希望工程;还举办了许多大型诗歌文化活动和六七千青少年学生参加的几十届校园文学夏令营;诗社成员由最初的七、八人,发展到现在的一百多人。
本人由于工作调动原因,不能经常参加诗社活动,但“诗心”常在,也经常与诗社“元老”们私下通信交流。值此即将举行40周年庆典之际,许多“诗弟”、“诗妹”们都说:你这第一任社长,“不惑文丛”里怎么都要露露面。想想也是这个理儿,于是搬来以前发表作品的报刊杂志,东翻西找,终于将散落在各处的文字“集合”在一起。
40年了,“五月诗社”这个青涩的文学少年已成长为成熟的“大叔”;这棵幼小的果苗已是满园果香。40年来无论风云变幻,世事变迁,唯有“诗心”不变。
在此书付梓之际,再次感谢桂汉标老师为诗社孜孜不倦,呕心沥血的辛勤劳作,感谢老师对本人的悉心教导和栽培。
拾捡40年来的片片思绪,串字成文,勉为后记。
(2021年7月11日于深圳)
(图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