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尔克,1875年生于奥地利首都布拉格,作为一个终生无以为家的浪游者,里尔克一生都在思考人的苦痛与孤独、爱与死,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对终极意义的追问,在浪游中思考,化作笔下的诗篇。
1902年,为了写一篇关于雕塑家罗丹的报道,里尔克来到巴黎。现代化的大都市巴黎给他极大的冲击,在给友人的信件中,他写道:“在这里,生之冲动比任何地方都更强烈。生之冲动,是否就是生?不是。生是一种平静、广阔、简单的东西。生之冲动是匆忙和追求,要在一小时内立即获得全部的生。巴黎充满了这种冲动,也因此那么接近死亡。陌生的城市!陌生!”“喧嚣掩盖不住内心的声音,这声音不断反复说:大城市是反自然的东西。”“置身于这些人中间,同样孤立无援,我不断被所遇到的所有东西所否定。”“我是如此痛苦不安,一日复一日。因为我理解这些人……我没有身处他们的生活,所有生活,所有重压的生活。”巴黎汇聚了人类文明的精华,但是它的喧嚣和阴郁,生活在其中人的盲目和孤独,深深地刺痛了里尔克,里尔克早年所秉持的浪漫主义的抒情诗歌观,在巴黎的冲击下,隐隐开始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