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海之间· 她力量
— —澳大利亚当代艺术家Sonia Payes
艺术专访
配乐: From My Homeland
演奏者: 悉尼少年三重奏T·E·A
(左)主持人:艾琳 (Aileen Moka),(右)艺术家:Sonia Payes
2023年,在世界环境日(6月5日)和世界海洋日(6月8日)前夕, 一场以探索人类与地球共生关系主题的艺术对话在澳大利亚当代艺术家Sonia Payes(索尼娅·佩斯)位于墨尔本Prahran的艺术工作室徐徐展开。索尼娅的摄影与雕塑作品不仅受邀澳大利亚及世界各地的艺术展,她的艺术故事和艺术理念也已然成为VOGUE、艺术华尔街、财富圈炙手可热的话题。本次艺术对话由著名华裔诗人、艺术评论人艾琳(Aileen Moka)全程主持。
(图片来源:Sonia Payes 艺术工作室 )
专访中索尼娅分享了近年来在澳洲各地展出的艺术品作品,她用立体雕塑的方式将女儿的面部表情进行线条化、数字化的多维再创,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形式。索尼娅利用澳大利亚的自然风光和地理特质与雕塑深度融合, 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伫立在夕阳下的雕塑群守护着静谧的太平洋,流线的曲面不仅折射出瞬息万变的光影,同时在人像与万物间映射出变幻莫测的互动情感。时间的流逝、时空演变和无限的留白彼此交错,创造出一种转瞬即逝、变化不定的影像,引发了无数探索与发掘的激情,使人们在自然的能量场中重新思考:这个赖以生存的星球既是我们的围困之境,也是我们可重塑未来的希望之域,人类应该以何种姿态与其和谐共生?
(图片来源:Sonia Payes 艺术工作室 )
她的面颊在海洋和沙滩上顺势起伏,从悬崖与峭壁间延展而来;是碧波荡漾的浮想联翩,是郁郁葱葱的无限生长。无论是澳大利亚标志性的海滩亦或是郊野绿洲,索尼娅的雕塑根植地域又融于环境,与当地文化和自然融为一体,低调内敛,自然沉静。同时,破土而出的艺术张力又隐喻着人类与自然景观彼此感知、生生不息、共同承载的命运。随着认知的开放与演变、从静止孤立到互动融合的过程变得自然通透。
(图片来源:Sonia Payes 艺术工作室 )
山水之间仿若有光,索尼娅的雕塑作品所在的自然景观为公共提供了一个可以休憩和冥想的境域,一个漫游在自然、时间、空间维度间的栖身之地。在这里,个体生命力得以探索和发现,任思绪漂流在意识与无意识、物质与非物质中,通过每一个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个体参与,搭建起人类与自然间的亲密关系。
(摄影: Aileen Moka)
索尼娅的艺术是一种信仰和抱负。通过记忆和意识的更新与过滤,她逐步构建出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脉络,正如她的作品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探索了人类不断适应地球多变环境的能力。 在索尼娅的职业生涯中,她将自己的基础摄影作品与数字图像、3D 技术、动画电影和雕塑相结合。她的作品经常探索和审视人类面临的关键问题,如"平行未来"和"再生"等,这些问题涉及人类与自然所面临的重要议题。艺术对话进行时,索尼娅引领着我们穿越了几十年的探索历程,共同见证她艺术生涯的蜕变、裂变与蝶变的往复与迭代。
成长是生活磨砺中的坚韧与无畏,是厚积薄发时的淡定与从容,是认知提升后的多元与包融。在面对探索人类与地球共生关系这样的深刻主题时,澳大利亚的艺术家们从未缺席。当代艺术家索尼娅·佩斯的所有沉思,无不透露出独立女性艺术视角对于世界的爱与关注。
海天之间,她视角,她力量。索尼娅的作品探讨了冰与火的极端环境将给人类带来的灭绝性,以及人性化焦点对于自然的破坏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愿这种探讨可以引发更多关注, 引起深度共鸣。
主持人:艾琳( 澳大利亚· 悉尼)
当代艺术家、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人
用生命奋不顾身体味生活的追光者,把日记和书籍藏进旅行箱,无畏行走的流浪者;把漂泊的孤独、肆意的不羁、刻骨的柔情落于笔尖,融进艺术表达,用一首首动人的诗句和一件件艺术作品将自身的感悟雕刻进时间长廊的无我之旅。
著有《Iris Lovers》《鸢尾的情绪》《艾的绪语》诗文专辑, 《鸢尾的情绪》《鸢尾的旅行》《鸢之花》系列艺术分享会,《陪孩子写一首诗》《给孩子们的诗》《山水之恋》《有没有一首歌》《粉红十月》主题活动策划人。艺术主题与对话关注女性成长与权益、多元文化与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自信、城市化进程中人于自然的共生关系… …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由艾琳女士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