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阿荣(曾用名包海清)蒙古族1979年毕业于呼伦贝尔民族师范学校(现在的呼伦贝尔学院)。1986年毕业于内蒙古管理干部学院新闻采编专业。1982年至2014年退休的近四十年间写了近万篇新闻稿件,获得了国家级一等奖三篇,二等奖五篇。区、盟级数十篇。他荣获第五届内蒙古十佳记者提名奖。获得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颁发的荣誉勋章和证书。作品:神胆,永不磨灭的灵魂,草原的骄子,路在脚下,农民的儿子等作品被编入新华社出版的《少数民族企业家列传》《企业家之声》专辑。该同志多篇文学作品被编发在华北文坛北京头条上。

《此行留名在厦门》
武恩奇•阿荣
四月的北部边陲兴安盟乌兰浩特恰好杨柳吐绿,乍寒乍暖时,南海明珠厦门早已桃李芬芳,暖流扑面,人们早已进入夏季的门槛了。
我们兴安盟华丽民族服饰团队和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文化研究会塔林朵兰一行四十余人,一路欢声笑语,一路不顾疲倦,于四月十七号早晨九点多来到了福建省厦门市。
他们是被中国民间艺术协会等五家单位的邀请,旨在展现民族服饰走秀和蒙古四胡表演来宣传兴安岭上兴安盟。
4月18日。厦门闽韵剧院座无虚席,人们在阵阵掌声中观赏着来自全国各地选送来的表演节目。当主持人说出:请大家欣赏来自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上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四胡演奏时,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陶格陶老师领对的一行六个人手拿四胡,激情演奏《草原上的骏马》曲目,博得了全场观众的掌声。
一曲《大美内蒙古》动听、悠扬、醉人的歌声徐徐拉开了帷幕,蓝天白云,弯弯河流,碧绿的草原深处,一群穿着民族服饰的姑娘们向我们缓缓走来……。轻盈漫步,如像蝴蝶在花丛中穿梭,或似大雁在蓝天里人字排开。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厦门市舞台上一展风采,强抓这次机会把兴安岭上兴安盟的风土人情展现给全国各地的朋友,她们在指导老师刘凤华的认真调教和起早贪黑,舍家撇业,精心排练一个多月之久。她们获得了观众的掌声,评委老师的认可。
演出成功了。兴安盟选送的《草原上的骏马》和《大美内蒙古》两个节目在一百多个节目中脱颖而出,双双捧来了金杯,他们不虚此行,她们在南海之滨的厦门留下了名字,留下了倩影,留下了歌声……。
2023.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