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一只猫饭碗的故事
作者/吴德珠
据说,从前盐阜地区有一个姓马的财主,有一年大年三十晚上,到了半夜时候才关门睡觉,刚刚睡上铺,突然门外有一个叫花子喊起来:“把点把我,把点把我,把点把我······”叫花子开始声音很小,叫了三声之后,声音逐渐大起来,而且一声接一声地叫,大有不开门誓不罢休的意思。马财主心里很烦恼,因为按照盐阜地区的规矩,大年三十晚上门关起来之后必须到第二天天要亮的时候才能开门,开门必须燃放鞭炮。这里还有一个规矩,睡在铺上要说话必须吃一点开口果子和开口糕。马财主心里懊糟,哪里来的叫花子,半夜就来叫门,他心里这么想着,就捏一个果子放在嘴里嚼了,又撕一片大糕放在嘴里吃了,马财主吃了开口果子和糕,点亮油灯,披一件棉袄,走到大门边,吆喝:“更深鼓点的了,喊什么喊,明天早上再来!”叫花子听了这句话,喊得格外来劲了。马财主轻轻地拔开门拴子,点燃一挂小鞭,哗的一声拉开门,把小鞭扔出门外,噼里啪啦的爆炸声吓得叫花子扔下讨饭碗,跑得无影无踪。叫花子跑了,马财主连忙关门上铺。

第二天天未亮,马财主起床开门敬香,敬天,敬地,敬菩萨,敬完香天亮了。
他发现门口一只黑不溜秋的黑窑子碗,用脚一踢,那碗像大陀螺一样蹦出一丈开外,的溜溜转。看着打转转的碗,他想起夜里叫花子喊门的事情,心里很不舒服。
女佣人李嫂平常每天都起得很早,大年初一早上她让老板先起来烧香,老板烧过香,她也起来了。她烧好了元宵,发现场边一只黑窑子碗,就拿起来仔细看,碗很粗糙,外边净是大大小小的泥疙瘩,里面倒是光滑得很,抓在手里沉甸甸的。
李嫂把它洗干净了,放在锅里井做猫饭碗。李嫂把人吃剩的饭菜那碗里给猫吃。
马家其他人不上锅,一天三顿都是李嫂烧现成了盛上桌,喂牲畜的事情也是李嫂干,李嫂大年初一盛的猫饭,猫饿了就跳上锅吃一阵,吃饱了跳下来。李嫂发现猫天天吃,碗里的饭菜好像还是那么多,觉得奇怪,她知道叫花子扔下的这只碗肯定是个宝贝。
这一年的年底,李嫂对老板说想回家过年,她离家二年了,孩子一直是奶奶带领,她想回家看看孩子。老板想,是该让她回家看看孩子,在家过个年了,于是同意了,重请了一个佣人李嫂临走时,老板和她结算了工钱,问她还有什么要求。李嫂乘机说,没有什么大的要求,就是想要那只猫饭碗,带回去让孩子吃吃饭,逃逃寿。马老板哈哈大笑,这要求太低了,不就是一只黑窑子碗嘛,于是说:“这有什么了不得的,行。”
李嫂收拾好行装,回家了。
李嫂一走再也没有回来。
再说马家,自从李嫂走后,家境逐渐衰败下来了,日子一天不如一天,田产卖得差不多了。马财主思量着,真是活见鬼了,自从李嫂一走,家道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李嫂是个老实人,走的时候收拾东西,一家人都看到了,除了给的工钱,还有几件随身衣服,一只黑窑子碗,别的什么都没有拿,她是一个手脚很干净的人。看来李嫂是个大命的人。他产生了把李嫂再请回来的念头。
马财主坐着马车行了一百多里路,来到李嫂家。李嫂看到马老板很惊讶,呀,老板来了。
李嫂一家人看到马老板都非常高兴。为什么呢?因为李嫂在马家,虽然是主仆关系,但是马家一家人都很好,吃饭,穿衣如同家里人一样,从来不虎着脸大声训斥李嫂,李嫂生了病不但请医生治疗,而且还着人服侍。这些情况李嫂都对家里人说了,所以李嫂一家人都把马老板当贵宾招待。
马老板吃完饭,向李嫂一家人说明了来意,想请李嫂再到他家去,工钱可以再涨一点,家务事比原来轻了,已经请来的相帮着做。马老板很坦率,把近年把家道衰败的情况也说了。
李嫂告诉马老板,婆婆年岁大了,又患上了腰腿疼的病,她既要服侍婆婆,又要照料孩子,实在走不开。马老板见了弯腰驼背的老奶奶,情知是实,便不再强求,坐上马车回家了。
回头再说李嫂,自从离开马家,取出黑窑子碗,把她做佣人挣来的钱放进碗里,每天从碗里取出一大半,到了第二天碗又满了。就这样,她天天从碗里取钱,很快发了财。发了财的李嫂和丈夫商量买田,置风车,先后买了一百多亩田,置了10部风车,成了新财主。
发了财的李嫂,经常接济乡亲邻里,遇到旱涝灾荒还开仓放粮,被人们誉为善嫂。后来她知道马老板家确实败落了,她和丈夫商量拿钱帮助重新置田产,使马家重新兴旺起来。

吴德珠,盐城射阳人,大专学历,市作协会员,种过地,当过兵,教过书,业余写过新闻,教学论文,小小说,诗和散文等在电台,报纸,刊物上发表,编著《咄咄怪事》一书岀版。

主编简介: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联墨双修副总编;《清秋文轩》总编;《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今日头条》认证编辑。2020年中国互联网首届朗读大赛获得优秀奖。2022年10月荣获国际中文朗诵《金梅花奖》三等奖,有百余篇散文发表在网络平台。朗诵作品三千余首;配音秀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