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古老的东巴文化
——丽江古城印象之六
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无处不有,无处不在。
我这人有时的确有些孤陋寡闻,我没有听说过东巴文化,更不知道东巴文化到底是什么。在云南昆明参加活动期间,一位与会的文友告诉我:如果去丽江,一定要去体会体会纳西族的东巴文化。
来到丽江的当天中午,我就开始对东巴文化有所了解,随后我又走进并参加了一些东巴文化活动。诸如同纳西族的姑娘们跳起欢快的东巴舞、聆听纳西古乐、观看东巴画等。
纳西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1000多年前就崇信东巴教。
据导游介绍,“东巴”意为“导师”、“智者”,是巫、医学、艺术、匠于一身的宗教职业者。正是他们创造了东巴文化和《东巴经》、东巴画、东巴舞等,所有这些文化艺术统称为“东巴文化”。
在古老的丽江古城游览的不足三天的时间里,我先后三次接触东巴的文字。据介绍,东巴文字为象形文字,约有3000多个单词和字,另外还有700多个象形简化字,是世界上仅存最完整的象形文字之一。
据当地文化馆的同志介绍:目前已编制了《东巴词典》,无疑这将为今后研究东巴文化创造条件。而用东巴文化书写的《东巴经》浩繁卷帙,内容丰富,可以说是纳西族的百科全书,共有两万多卷。《东巴经》记录了纳西族古老的神话传说、叙事长诗、民谣、谚语以及纳西族古老的生活风貌、习俗等,是研究纳西族宗教、历史、社会发展、生活习俗、语言文字的珍贵资料。东巴画、纳西古乐、东巴舞等都是纳西族文化艺术的经典,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象形文字舞谱。
为了体验纳西舞的感受,我在游览丽江的过程中,先后两次步入纳西族女子的群舞中。我们手拉着手,伴着录音机播放的一支支优美动听的音乐,尽情地起舞。她们优美的舞步差不多都被我“搅和”了,但我很虚心,很快进入了角色。随后这些纳西族的女子们热情地同我合了影。
在短暂的丽江之行中,我又进入了一座古老的“东巴音乐厅”,去聆听和欣赏纳西古乐。
在一个大约有60多平方米的音乐厅里,几十名纳西族的男子老者,表情深沉、凝重地演奏着。尽管那些乐器我没有见过,演奏的曲子我更陌生,但我深深地感到纳西音乐的厚重。于是,我拿起相机拍了几张珍贵的照片,然后匆匆离去。
其实纳西音乐也称“丽江洞经音乐”,元、明以来曾风行全国。民初,“洞经”随道教的传播由中原传到边疆,据说现云南的昆明、建水、大理、巍山、宝山等地仍有保存,丽江则更具代表性。它既有古朴典雅的云南丝竹之风,又揉进了纳西族的传统音乐风格。
其古老乐曲有《到春来》、《吉祥》等,古老乐器如古筝、琵琶、竹笛、胡琴、六旋及打击乐等,演奏者中高寿的老艺人居多。总之,纳西古乐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土壤之中,世代相传。前些年大岩镇的纳西族古乐还应邀到香港、挪威等地表演,可以说是誉满全球。
丽江壁画则是东巴文化的一个经典。据了解并查阅有关资料得知,公元1368至1620年,丽水木氏土司在佛寺、庙宇壁墙壁上所绘制的宗教壁画,原分布在丽江县北沙乡境内的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 福国寺、护法堂等众多的寺院内。
今尚存四座寺院,共有壁画55堵,总面积139.22㎡。最大一睹共画人物100余个,可以说栩栩如生,喜怒哀乐具现。它是集纳西、藏、白、汉等民族画风为一体的艺术精品。
它的显著特点是把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与道教、东巴教的经典故事融为一炉,并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仅以《如来佛会》为例,共绘佛、菩萨,天王、力士各种人物100多尊造像,合十而坐,莲座下的二天女神态优美,四周诸神有立、有坐,形态各异,显得和谐得体。
我知道纳西族还有很多珍贵的文化艺术,我无法更多地去参与、去描述。如果我有机会再去丽江,我会更多更深入地去体验古老的“东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