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青那点事(知青系列之六)
百里竹海成路盲
文/魏少华 诵/淡淡的茶香
浅丘陵地带,人多土地少,又没有灌木林和树林。乡亲们的烧柴,主要是去“百里竹海”的大山里弄柴 。
说去“百里竹海”打柴,有一种神秘感和新鲜感。苍莽的群山影廓中灰蒙蒙的最高的山峰叫“狐狸嘴”,那就是我们将要去打柴的地方,来回要走五十多里路呢。
生产队的赵二哥头天领我们去场镇上选置了中号的砍柴刀具,重约两斤。刀头刃前有一弯勾,专用于勾拉树枝,便于砍伐。赵二哥又帮我们削制安上了约有半尺长的刀把子,又教我们制备了刀鞘。这刀鞘是用一段两头留节的竹管做成,中间挖留上下通透的槽孔,用于插挂柴刀,将刀鞘用绳子系于腰间,走起路来,那刀与销碰撞着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真有腰悬战刀的感觉。

约定鸡叫二遍起床做饭,鸡叫三遍出发。上山打柴都做红苕垫底的大米干饭。怕误事我们于头天夜里做好了饭温在锅里。晚上有些兴奋很久没能入睡,当赵二哥来敲门时,我们才从梦里惊醒。
那年头买不起钟表,清晨确定时间全凭听鸡叫,鸡叫三遍时约在清晨四点钟左右,村民们清晨要赶早办事,都以鸡叫定时。
我们翻身起床,虽睡眼惺松,省略了洗漱,抓紧将米饭下面的红苕吃了,留下米饭拍捏成“饭巴坨”(饭团),又从泡菜坛里抓两块泡咸菜放在饭巴坨里面用手巾包好,把它也栓系在腰绳上,与柴刀为伴儿,收拾停当才出门追赶打柴的队伍。

社员们打柴大都结伴而行,一路有个照应,赵二哥耽心我们走错路,在岔路口等上了气喘嚅嚅的我们,领我们抄近路上了柴山。
只能到林业部门划定的“柴山”砍柴,越界砍柴就算违法。赵二哥沿着砍柴路线介绍注意事项,边走边教我们用柴刀砍伐路边的竹子或削下一些茶杯粗细的树枝,我们也照他说的做,但不明其意。这些被砍下的树枝和竹竿都是鲜湿货,又重又不能烧啊?赵二哥说,下次来不就干啦。
走一路砍伐一路倒是挺好玩的。赵二哥“嚓、嚓、嚓”,一路手起刀落,一刀一竹,干净利落。我们在一根竹竿上连砍四五刀,留下斑驳的刀痕,很难砍断一根竹竿。

赵二哥见状,嘻、嘻、嘻地笑着对我们说,别人还说我赵二笨,我看你们比我还笨!你看,你们砍的这竹竿,象狗啃过一样,费力还不讨好。
他让我们照他的样子扎下马步,举刀过顶斜下劈削,人往下蹲,角度取好叫借势,腰腿臂的力连成一气叫借力,刀砍削下去的动作要连贯,这样一刀一根很麻利。我们照他说的练习,也能不费力地一刀一根砍削竹竿了。我顿时觉得赵二哥内秀,他不是那种把自己的本事常挂在嘴上的人。

我与吴忠华便左一刀右一刀一路砍得性起,不知不觉脱离了赵二哥带我们行走的路线。来到一处树、竹混杂的山谷,发现了许多干透了的竹木树枝,我们如获至宝,连梱带抱弄了不少,但往回走却迷了路,找不着出林的方向。头上是竹梢摇曳,左右四周全都是密密麻麻的竹林,人就象一片树叶掉进了波浪翻滚的大海,我们已经被淹沒在竹海里了。
我们顾不得捡干柴了,双手分开竹枝向前钻,脸上手上被竹枝竹叶划破了,半点不觉疼痛。但钻了半天,又转到了原地,真是碰到“倒路鬼了”!我俩相视苦笑。便大声向空中喊:赵二哥!赵二哥!那喊声却被松风竹涛所吞没。汗水湿透了衣裤,肚子饿得贴在了背脊上,喊得两声,两眼全冒金花。

见不到阳光的密林里,有一股阴冷潮湿带有腐臭的气息阵阵袭来,背心有些发凉。进柴山前,村民讲过,“狐狸嘴”常有狐狸和狼出没。为防万一,我俩商良,如若真的遇到了狼或狐狸,就一定要背靠背站着,一只手保护好脖子,一只手紧握柴刀跟它拼一场。
突然,远处传来一种奇怪的从未听到过的托、托、托的声响、由远而近,我们一惊:噫!说曹操曹操到?我俩对望了一眼,慢慢站起身来,背靠着背,握紧了柴刀。(待续)
2023.6.5
作者简介:魏少华,铁路退休职工,喜欢旅游和看书,好运动和涂鸦,也喜欢写几句顺口溜自娱。
主播简介:李华敏,笔名淡淡的茶香。现任《世界诗人》《诗意传情诗社》《茶韵文学诗社》《海岸诗歌金牌主播》《采菊文苑》《全球诗歌辽社文化网络传媒》多家平台主播。有作品在微刊平台出刊。市级区级朗诵大赛多次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