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书法的认知
书法小品文(五)
一一《中国书法大会》观感
文/侯振宇
书为心画。
书法作品是文人的文余雅兴,或者是一种休息,或者是一种交往的唱和,或者是一种应酬应酬。
纵观中国书法史,一为文人,二为官员,三为帝王。文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而其文也被载入《古文观止》,也曾为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足见其地位。颜真卿首先是文人,其次是官员,世称颜鲁公,他的天下第二行书《祭姪文稿》,悲痛欲绝,悲愤欲绝,尽在笔端。苏东坡的《寒食诗帖》,号称天下第三行书,诗书双绝,悲凉压抑,令黄庭坚赞叹不已。苏东坡把中国文人的诗文书画推向了一个高峰,书画评论也是一个高峰,假如没有苏东坡,文学艺术就显得单薄寂寞而且没有了趣味。
帝王书法家,唐太宗李世民,行书立碑第一人,王羲之的钢丝。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初学褚遂良、薛稷,形成自己的风格品貌;绘画,都是高超的艺术大师,糟糕的帝王,把江山都卖了。让人既爱又恨的人。

书法是国粹第一,来自于伏羲的一画开天地的八卦,画符驱魔,到仓颉造字,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天雨粟,鬼夜哭”,惊天地泣鬼神,人类走进了文明!旷宇长宙,跨越时空,可以交流思想感情,同时形成了篆隶楷行草五体书法。从周秦汉唐到如今,书法名家辈出,令多少文人墨客心追手摹乐此不疲。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自从硬笔传入中国,因为携带方便而取代了毛笔。后来人们逐渐发现,书法里面有哲学,书法里面有做人的道理。一点一画,有一个人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人,经过的事,从古至今都有字其人之说。
有时候有些事,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书法进校园,有了书法研究生博士。其实,唐朝就有书学博士,褚遂良曾作为书法老师,但从学校里教出来学生以后是书法家的,好像没有记载。正如佛教的在家出家,在家为居士,出家为僧人,无论在家出家只要真修,有慧根,勤奋精进,就有所成。在家出家,谁为佛学贡献大,不好说。赵朴初先生提出“人间佛教”,就是谁真学实修及自己的心性行为,慈悲为怀,善待一切,谁为众生义务释疑解惑,精神给以抚慰,谁就是真菩萨!

现在有的把官员书法称为老干部体,把从事书法事业的称为专家学者,把学校毕的称为学院派。我认为各有所长,应该扬长补短,而不是讥讽看不起。这样的人,说明你没有认真读中国书法史。孙过庭讲:若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则老而愈妙,学乃少而可勉。勉之不已,抑有三时,时然一变,极其分矣。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仲尼云“五十知命”、“七十从心”。故以达夷险之情,体权变之道,亦犹谋而后动,动不失宜;时然后宫,言必中理。
所以,老干部要读书法理论,学宗一家,发扬光大。院校派不是为了谋求职业,不是作个书匠,而是要不断的丰富完善自己。“达夷险之情,体权变之道”。“人书俱老”,是对一个书家的最高评价。需要学习补充的东西太多了。毛主席进了北京才有闲暇时间,借读了怀素等人的法帖,形成了毛体,毛体书法胜在章法,只有那样的学识心胸格局气魄经历才能写出来的。因此,我认为毛体书法不好学!
所以,从古到今,形成某某体,就是他的一生在一点一画里,很多人只能学个皮毛,李邕曾“学我者死,似我者俗”就是这个道理。学习书法,学的是方法,明白的是道理,表现的是自己,传达的情感,温润的是心灵。
每个学习书法的人,都会遇到瓶颈问题,要静下心来,寻找短板,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莫说普通人了,就是已经成了名家大腕,要形成自己的体,远的不说,就现代的如毛体,舒同体,启功体,殴阳中石体等等是长期的积累。而个别名家大腕,很着急,不惜说重话,以及表现出怪异的行为。这些都没用,中医讲的寻根问源,辩证思治;怀胎十月,一朝分免。

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补充,更有感召力和说服力。有记者问周总理,你首先是一个共产党人还是中国人?总理毫不含糊的说“中国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明是时代的见证,盛唐长安有十万遣唐使。我们也有唐三藏西天取经。文化犹如空气洋流,热的上升,冷的下降,当热的时候,就是主流,具有话语权,凉的时候,只能追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在世界热起来。那么文化的核心书法自然会热起来。神十五乘组,三人都是书法爱好者,在空间站秀了一把书法,让全世界看看中国人是怎样休闲的。近期中央一台播出的《中国书法大会》,是继“学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又一次冲击波,而且应用了综合的传媒手段,更加深入,更加广泛,更加持久!
继之而来的是文学艺的高峰,书画作品的高值。到建国百年的时候,人人都有房子,人人都有文化,“家中无字画,便是俗人家”,那时候人们不仅要字画,而且看品位,包括作者的学养,职位,贡献,品德,寿命。为什么曾国藩、左宗棠的字贵呢,就是这个道理。有人说贾平凹的字太贵了,他又不是书法家。我曾经写过一篇短文《雕像的底座》,书法门槛低,成名率更低。谁要是著作等身了,才有资格谈价格的高低。自古都是文人书画高于匠人书画。至于官员书画,官职没有了,价格有的可一落千丈。当然还有黄宾虹老先生说的“五十年后人知我”,知与不知,也有一个认识的过程。
树高千尺,根深万里。古人云“学而思、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书法是一生一世的修行,“只要功夫深,铁捧磨成针”,功到自然成。愿你承担起历史的责任,愿马到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