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上为什么没有
“红三方面军”
文║吴雷
一直以来,只知道红军有三大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三大方面军,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方面军在甘肃会师。
由此,中国工农红军三大方面军序列为第一、二、四方面军。通过查找相关的资料,缺编第三方面军,是由于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的过程中,情况发生变化造成的。
1930年5月,党中央召开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和全国红军代表会议,会议决定将活动于闽西和赣南以及湘鄂四、湘鄂赣、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的各部红军,分别改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军团,还准备在这四个军团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红军,然后再把它们编为四个方面军。根据这个计划,同年6月,红四军、红十二军和红三军在福建汀州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红五军、红八军在湖北大冶合编为第三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随后,湘鄂赣边部分地方红军组成红十六军,也编入第三军团。7月,由湘鄂边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编的红四军与红六军在湖北公安会师,组成第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鄂豫皖的红军当时则未编成第四军团。
第一和第三两个军团组成后,按原定计划,本应在短期内迅速扩大,然后分别编为第一和第三方面军。但是,1930年8月下旬,一、三军团在湖南浏阳会师后,在两个军团的前委联席会上,以彭德怀同志为书记的三军团前委则提议成立第一方面军和总前委,三军团编进一方面军建制。这就是说,三军团不再扩编为第三方面军。彭德怀同志还说:“从战略方针来看,我赞成三军团编为第一方面军的建制,统一指挥,这是革命的需要。”一、三军团前委联席会议通过了三军团前委的这一提议,并一致同意朱德为总司令,毛泽东为总政委和第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这样一来,第三方面军就没有成立。
1931年1月,鄂豫皖根据地的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在河南商城城南的长竹园会师后,合编为红四军。同年11月,红四军与活动于皖西的红二十五军在湖北黄安七里坪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
1934年10月,第二军团和组建于1933年6月的第六军团在贵州印江的木黄会师,成立了贺龙、任弼时为首的总指挥部。1936年7月初,二、六军团及其总指挥部和第三十二军(原为第一方面军第九军团)在长征途中奉命组成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
长征之前,1933年秋,中央军委也曾有过把新成立的七、八、九、十这四个军团合编为第三方面军的计划,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由于这四个军团一部分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一部分跟第一方面军参加长征,所以合编计划未能实现。
但是,红三军在中国军事历史上的贡献是显著的;红三军的发展和战斗是值得铬记的。特别是实施的“北渡军事计划”,无疑是灿烂辉煌的一页历史篇章。
附录资料:
当年,红二军团前委和党员代表大会制定了“开辟荆当远、进逼宜沙、联系洪湖”的北渡军事计划,1931 年4 月 3 日,红三军开离枝柘坪经巴东北渡长江,一路开向巴兴归、荆当远,拟建立以房县为中心的鄂北根据地。
1932 年6月,敌10万大举进攻洪湖苏区,红三军与敌展开周旋,实行战略转移,12月底经过艰苦卓绝的沿途跋涉,胜利突围到达湘鄂边,经长阳枝柘坪休整后转移鹤峰。
【责任编辑 胡采云】


吴雷简介:
吴雷,男,七零后;始终以一颗求知的心致力于荆楚文化的探索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