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捉竹虫
周功绪
竹虫,这个竹笋的一生之敌,究竟什么时候走进我的视线,在遥远的记忆里,的确有点模糊了。但捉竹虫、玩竹虫、吃竹虫、护竹林、守青山的那些幸福而又快乐的往事,时常在我脑海里激情飞扬。
捉“竹虫”,就是把它从竹笋上捉下来,或是放“风筝”,或是烧了吃,或是做风车……以保护竹笋不受危害,健康快乐地生长。
捉竹虫,得从故乡的竹海说起。
我的故乡,位于三峡库区风光旖旎的百岁溪流域,这里除碧波荡漾的峡谷美景、闻名海外的高端夏橙、漫山遍野的生态茶叶和得天独厚的天然氧吧外,还有美不胜收的竹海世界。

那沿溪而生、沿沟而伴、沿湾而长的丛竹、金竹和水竹,形成的一湾湾、一片片、一带带茫茫竹海,为我们儿时捉竹虫提供了无穷的幸福和快乐。
故乡的竹海,郁郁葱葱,密密麻麻。笔直挺拔,直冲云天。
在春雨迷蒙的季节,放眼望去,满目竹海,葱绿青翠,柔嫩欲滴,养眼养心。
雪天的竹海,风光无限,魅力无穷。那“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出,依旧与天齐”的壮美画卷,不知给我们带来了多少惊喜。
阳坡韩家屋场下边、胡兴全屋场坎下和李发青屋场前后无比茂密的竹林,在我的记忆中,应该是故乡绿色海洋里最为壮观、最为秀美的几大风景之一。那“远看一片绿,近看林中隐”的人间仙境,几乎无与伦比。

漫步在天然的竹海里,呼吸带有竹叶清香的空气,似如轻舟荡漾在翠竹掩映的绿色海洋中。那风儿轻轻的吹、鸟儿尽尽的唱、花儿甜甜的笑、叶儿欢欢的跳和川流不息的翠绿气息,胜似“仙一般的意境”和“梦一般的感觉”,与屈原故里——泗溪的著名“竹海风景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这是诗神——苏轼千古传唱的经典之作。其意为:“宁可没有肉吃,也不能居住在没有竹子的地方……”
古往今来,以竹为描写对象的诗词、画赋,数以万计、数不胜数。这足以说明,“竹”在人们心中的分量与地位。
不知是土地肥沃的原因,还是竹海茂盛的缘故,故乡的竹虫,好像有一种“捉之不尽,越捉越想捉”的迷恋之感。记得有一次我沿芭蕉溪河流打猪草,沿溪边捉了100多个,那欣喜若狂的样子,不知比当今“抢红包、中大奖”爽到哪里去了。
丛竹,是故乡竹海的第一大品牌资源,几乎占90%以上。而丛竹笋子上的竹虫比金竹笋子上的竹虫大得多、肥得多、好得多。因此,故乡的丛竹林,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们光顾的首选天堂。
捉竹虫的乐趣,完全写在我们灿烂的笑容上。可以说,不亚于“吃鱼没有弄鱼欢”之感。那纵横交错的溪边竹海里和沟边竹林里,一个个、一团团、一群群扒在竹笋上的竹虫,令人眼花缭乱和惊喜不断。

“幺爹,快点来,这个陡坡上的那根竹笋上有好几个,就是不好捉。”
“等一下,我把这几个捉了就来……”
这是45年前,我与侄儿在芭蕉溪河流捉竹虫时遇到的一个怎么也忘记不了的场景。
捉竹虫,在地势平坦的地方,一般都能如愿以偿。但在险象环生的地段,没有足够的胆量和特有的技巧是很难捉到的。那张牙舞爪、锋利无比的模样和“悬崖峭壁”的环境,一看就毛骨悚然。而我们的经验就是利用攀岩技巧,一只手紧紧抓住老竹子,一只手在保护竹笋不受伤害的前提下,审势度势地把竹虫往外一扯,待到安全地方后,速即将六个爪子上面带有倒挂须的小爪子一一扳掉。使其锋芒毕露的它就像“一条毒蛇被打了七寸一样”,乖乖地束手就擒。
杜家院电站附近、横洞子方圆几公里的地方、我们老屋旁边山沟一带和我们门口溪边上下几公里的竹海画廊,是我们百捉不厌的风水宝地。那一捉一包包、一捉一盒盒的场景,时常在我脑海里飞来飞去。
一边打猪草,一边游泳,一边摸鱼,一边捉竹虫,是我们儿时的“家常便饭”和“课外作业”。那种快乐感、那种美妙感和那种幸福感,不知怎样形容为好。
捉竹虫,不要小看。其乐融融倒不说,更重要的是意义非凡。
捉竹虫,捉出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将一个个生龙活虎的竹虫,在竹刷子签签的两头各穿一个后,或4个一组,或两个一组,“嫁接”到芭王梗梗上后,再放到上有口子下有封底的竹筒筒里,当竹虫顺时针方向腾云驾雾时,那一台台天然的竹虫电风扇,瞬间就来到了我们的眼前。那嗡声悦耳、清风扑面之感,就像在“天然空调”的陪伴下,与汤灿一道,温馨而浪漫地陶醉在《家乡美》的世界里。
捉竹虫,捉出了香气扑鼻的民间美味。将竹虫用火烧了吃,不仅比烧的红薯、烧的土豆好吃多了,而且营养极其丰富。那肥嫩嫩的肉质、脆生生的口感,香喷喷的味道,与山珍海味难分上下。
捉竹虫,捉出了一座座金山银山。因为,竹笋的“血液”是竹虫的生命之源。

如今,故乡的竹海,在美丽乡村建设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滚滚浪潮中,显得更加碧绿,更加茂盛,更加绚丽,更加迷人……
现在回想起来,我真为捉竹虫的那些勤劳而又勇敢的乡亲们,年复一年地“捉”出一片新的蓝天,而感到无比的高兴和自豪。
我想,如有可能的话,我愿在绿色家园建设这条美丽的风景线上,再度飞跃在故乡那风景如画的竹海里。
周功绪,湖北省宜昌市作协会员,《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白鹭文刊》副主编。近百篇散文在《中国作家》《文旅中国》《湖北作家》《乡土作家》《宜昌作家》《三峡日报》《宜昌记忆》《三峡文学》等发表。
“白鹭杯”首届文学作品大赛暨纸刊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15197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