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山下的瑶家女唐小芳,出版了第一本诗文集,美如烟霞,丽似杜鹃,鲜活的脉搏风韵,浓郁的感恩情怀,不觉间感动于心……


金子山烟霞
唐小芳 著
广东旅游出版社

感恩情怀如花飘香
——唐小芳处女集《金子山烟霞》读后印象
桂汉标
多年未谋面的连山瑶族女教师唐小芳,通过微信发给我她的一本诗文合集书稿,要求我提供意见并为之作序。我很爽快当即答应了。
不是我好为人师,也并非不知已过古稀阅写不易。而是唐小芳二十年前就参与过霍英东基金会和铭源基金在连山县的“文教扶贫”善举。当时她是该县大富铭源希望小学教师,曾多次协助我们的工作。而且,2006年暑假期间,她参加我们铭源基金驻韶办在南沙举办的铭源希望学校教师培训班。培训结束后她写的散文《难忘南沙夜》中写道:“小径上我们一起散步,听桂老师谈学习、谈五月诗社、谈文学写作……;草坪上我们席地而坐,听韦伯、桂老师谈生活、讲当年的故事……”正是那一段时间的交流,让她了解五月诗社和文学创作,激发了她学习文学写作的信念,并加入了五月诗社,后来她写了《五月,梦的根源》:“认识五月我开始做梦/ 我想在你的梦中不要醒来”。十多年来,在繁忙的工作与家事之余,她一直坚持创作,发表了不少诗歌散文作品。文学写作成了她追求“心灵的归宿”的方式。与生俱来的“草根情结”,让我对基层的文学追求者感到分外亲切,尤其是唐小芳这样的少数民族年轻作者,又曾与我们一起从事过“文教扶贫”公益亊业的同道,也可以说是在我们的“把文学与希望工程结合”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女诗人,我理所应当为之点赞并予以助力。
其实,唐小芳的作品,过去我大多数断断续续读过。尤其是近几年,在“五月诗笺”网上和连山作协微信公众号上,常常读到她的新作。几个月前我还曾在自己“老来学吹打”开设的“诗的红三角”公众号上为她推出一个诗文专辑。这一回,唐小芳先后发来她的大部分诗与散文作品,让我相对集中地通读领略她十多年的精神劳动的成果,欣喜地看到她一步步走来的扎实足迹;触摸到养育了她的连山乡土的壮丽风韵与鲜活脉搏。而贯穿于她的所有诗文作品有一种特别浓郁的感恩情怀,给予我分外明晰的印象,常常令我不知不觉间感动于心。
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人生的基础素养底色。感恩是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唐小芳对此有清醒的认知。她在本书《后记》中写道:“不管风和日丽,或是阴风暴雨,都会给人留下难忘的风景和回忆。其中也会遇上许许多让人感动的人或事。人的胸中应该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天地阳光,感恩故乡山水,感恩生活。感恩岁月。生活继续,感恩不停,感恩一切的遇见。”
这一段话,既是唐小芳所有作品的内容摡括,也可以看作解读这些诗文内涵的钥匙。

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又到满山杜鹃红”,选入了作者的近二十篇纪实散文作品,有多篇作品在前些年初次发表时,就产生过较为广泛的积极影响,受到读者的赞誉。其中本辑第一篇《逝者春暖,生者花开——参加“2006年度中华慈善颁奖典礼”散记》,真实生动地记述了春暖花开的三月,应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邀请,作者与另两位同仁带领30位壮、瑶、汉族小学生,代表连山大富铭源希望小学和红三角千万受惠的青少年学生,赴京参加由国家民政部主办的“温暖在身边一2006年度中华慈善奖颁奖典礼”的实况。这是一篇颇具文献性、可读性的精采之作,必将在作者的人生与创作生涯中闪烁长久的光芒。作者另几篇记录南沙培训、走访韶赣铭源学校的文章,时隔多年后再读,依然动人心弦。
在大山里成长的唐小芳,对自己家乡的山川草木一往情深,她又是一个登山爱好者,她的笔下写了多少回踏遍青山、情满于山的经历呵:《又到满山杜鹃红》、《坚强与精彩同在》、《石钟顶上的感悟》等等,无一不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而《祖母的爱》、《三叔是我的养父》、《一盒朱古力》和《那个老中医》等回叙故土父老乡亲的篇章,那其中充溢的浓郁的亲情乡情和感恩情怀,的的确确是富于强烈感染力的,读后让人久久回味。
“思念拥挤故乡路”作为本书的第二辑,写的是生于斯长于斯的连山上草的故乡风物、童年生活、父老乡亲,充盈着浓郁的乡情亲情。“月是故乡明啊/ 风是故乡柔/ 树是故乡快乐的源泉/那清纯的笑声,那鸟语蛙鸣/ 醉黄了遍野的稻田/ 醉绿连绵的大山/ 更醉倒久别故乡的人(《故乡是一棵永久的相思树》);作者写“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老屋》、“聚纳多少沧桑、世事百态”的《老门楼》、“人们总是喜欢在你诺大的怀里/ 聊着太阳,聊着雨露/ 聊着明天,聊着希望”的《晒谷场》以及“飘满稻香的田野”、“柿子,金色的小灯笼”、“年味飘香的村庄”……笔墨酣畅,情感饱满。作者诗中描绘的山城元宵节《炸火狮》的热烈、“思念如烈酒洒坟前”的《清明祭》、“一杯香茶,一个粽子,品出的是香味,留下的是思念,带走的是省悟”的《又是一年端午节》以及“无限的温暖藏在掰开的月饼里”的《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不仅有民俗风情的画图,更有引发历史现实的思考。作者感恩情怀直接表现于《慈爱的祖母》、《父亲的希望》、《雨情》等描绘故土父老亲朋的篇章中,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形象鲜明,富于生活气息。
第三辑“唱腔在山野发芽”。明快的笔调、开阔的意境,纵情歌赞的是连山县域的画山绣水,美丽风光。在“天空高远,白云悠悠,山野欢笑,翻滚”的大背景下,不仅有"广东九寨沟"之称的大旭山,让人感觉静谧和幽美。那高山《瀑布,飞翔的心》分外动人心魄;而且反复出现在她诗中《五月的金子山》、《金子山的云雾》、《金子山观雪》、《相聚金子之巅》以及其他众多本地和外地游客的“打卡点”《鹰扬关》、《大龙山鸡冠旗》、“望君山”等等,仿佛一个个高亢激越的立体音符,合奏连山的豪迈交响;也许因为“青山有情,绿水有爱。山溪轻唱,鸟儿婉转,清风和鸣,今日同奏一支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乐曲。”(《绿色的世界》)……这应合了作者“感恩天地阳光,感恩故乡山水”的美好心愿。
第四辑“从这里放飞心愿”。是作者从事教育事业二十多年的理想信念、倾情奉献的真实写照与表白。作者回顾来路:“就在满月的夜晚,/ 走在乡间两旁开满山花的小径/ 我独自做了决定”“为了这个决定。/ 我一生在为之努力,直到今天。/ 我无怨无悔是个人民教师/我幸运遇到那一晚的圆月,/ 是它让我有一份坚持和奋斗。”(《理想是一轮明月》)作者兢兢业业二十多载,“园丁在辛勤耕耘奉献,/花儿在汲取雨露与阳光。/刻骨铭心的天籁之音,/是幼小的心灵歌唱。/这是理想凝结的音符,/奏响山城新时代的交响/……我们从这里放飞心愿,/飞向未来美丽的远方……”(《从这里放飞心愿——佛山希望小学之歌》)唐小芳是一位心中铺满阳光的好园丁,她为人真诚,工作负责敬业。表现在她的作品中,绝无阴晦低沉情绪。我们读过一些以“留守儿童”为题材的诗作,大多以这些儿童的口吻,倾诉孤独与无助,格调灰暗。而唐小芳的一首《留守儿童》,写的也是孩子的心声:“我明白这是生活的无奈,/也是生活给我的磨练。/在磨练中选择坚持和顽强,/不让自己随风浪中偏航。/我坚信老师的话语:/经历风雨方能见彩虹”……这是富于感恩之心的视觉,自然涌动着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的心态,写出昂扬励志的诗篇。
近几天里,粤北风雨不断,今夜窗外又是雨声滴嗒。读罢唐小芳这部处女集,我忽然想起宋代诗人张咏的《雨夜》:“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连山不是我的故乡,也已经十多年没涉足了。但是唐小芳的诗文,让我有了一种回归心灵故乡的亲切感,弥足珍贵。我愿抄录这部诗文集第一辑的提要作为对唐小芳和其他文朋诗友的祝福——
“无论土质肥沃或贫瘠,杜鹃花都能茁壮成长,迎寒怒放,且漫山红遍,灿似彩霞,绚丽动人,久久沉浸在这花海中,感恩和憧憬的心绪随风飘远……”
(2021年5月18--20日于风度诗城)

目 录
第一辑 又到满山杜鹃红
逝者春暖,生者花开
难忘南沙夜
令人神往的地方
韶赣走心逐梦行
童年那棵树
放牛趣事
祖母的爱
三叔是我的养父
无言的永别
一盒朱古力
山区教师的心声
杨梅熟了
又到满山杜鹃红
“一脚踏三省”的鹰扬关
坚强与精彩同在
石钟顶上的感悟
那个老中医
第二辑 思念拥挤故乡路
思乡的月亮
乡思
故乡是一棵永久的相思树
老屋
老门楼
留住远去的梦
重温童年
慈爱的祖母
父亲的希望
雨情
炸火狮
清明祭
痛别
又是一年端午节
中秋节
柿子,金色的小灯笼
年味飘香的小村庄
月夜情思
在飘满稻香的田野上
稻谷
晒谷场
醉人的梯田
村道
虎头村之梦
参观秀水状元村
我愿是那金黄
第三辑 唱腔在山野发芽
春天前奏
桃花点燃了春天
窗外依旧
连山油菜花节
山野之歌
连山县树铁冬青
五月的金子山
杜鹃花情絮
情浓大旭山
瀑布,飞翔的心
鹰扬关
金子山的云雾
金子山观雪
绿色世界
寻梦
大龙山鸡冠旗
感受望君山
银杏叶落
相聚金子之巅
连南千年瑶寨
玻璃桥
枯树
晚霞中的背影
油菜花开
冬日里一只寻春的蝶
山城梦想之路
第四辑 从这里放飞心愿
从这里放飞心愿
铭源,重拾勇气和信念
理想是一轮明月
校园交响曲
你不在乎
只为那个心愿
学生
上课
享受这一刻的安静
幼苗在成长
春天在心里
悬崖松
牵牛花与枯枝
微笑的榛子树
留守儿童
我要大声说出来
观潮
让小鸟继续欢歌
韦伯,我们的诗魂
五月,梦的根源
挽留
发泄
老花匠
可否借我一支彩笔
茶会
江心岛的新年礼物
寒风里的坚守者
等待是一种美丽
山城志愿者之歌
后记:感恩一切的遇见

后记:感恩一切的遇见
人生就像一艘船,行走在茫茫的大海上,不管风和日丽,或是阴风暴雨,都会给人留下难忘的风景和回忆。其中也会遇上许许多让人感动的人或事。人的胸中应该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天地阳光,感恩故乡山水,感恩生活。感恩岁月。生活继续,感恩不停,感恩一切的遇见。
我出生在偏远的小山村,童年虽艰难但却充满着快乐,无忧无虑。仰望阳光灿烂,心中一片光明。与伙伴一起放牛、砍柴,跟大人一起插秧、割禾,一切都那么和美,一切都那么让人难忘与怀念。
长大后走出小山村,走进社会的万花筒,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感受一年四季的变化。家乡的山水如此多娇,有"广东九寨沟"之称的大旭山,让你感其中的静谧和幽美。"一脚踏三省"的鹰扬关,让你重温红军战士们的勇敢坚强。有名的金子山和皇后山,会让你回味无穷,历经艰险,磨练坚强意志,流连忘返……那层层的梯田,那连绵起伏的山峰……无一不透着家乡的清新和美丽,形成了名副其实的"氧吧之城"。那里的父老乡亲们纯朴安宁,他们努力奋斗、跨过艰辛、收获幸福……心底充满着热爱与珍惜。
一切的一切都源于缘分,感恩缘分,感恩遇见。遇见你是我今生的幸运——桂汉标老师。在桂老师的支持帮助下,我的首部诗文合集《金子山烟霞》得以付梓。承蒙桂老师的热情帮助,为诗集出版倾注了大量心血,并亲自为本书作序。我无限感激,感动,同时也深受鼓舞。
霍英东先生出资、何铭思先生创建的铭源基金会,大力支持扶助教学。大富铭源希望小学就是受益单位之一。基金会的“文教扶贫”工作每年都对师生进行奖教奖学,每年都会组织教师学习培训。在培训中认识韦丘老师(我们后来一直喜欢叫韦伯),并一起度过难忘的南沙培训时光。就是在那一段难忘的时光,在韦伯和桂老师的交谈,引导下,也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我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的写作路也缘起于此。是桂老师让我认识了“五月诗社”,让我的心绪得以放飞。也是在铭源基金的邀请下,有幸带领学生参加了2007年春在北京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纪念霍英东先生的颁奖晚会,那是首次从山村来到首都,终生难忘。
感谢唐德亮老师,以及市县作协,是他们引领和指导,使我不断努力,进步。感谢身边的文友,不时给我加油鼓劲,感谢亲人,感谢生活中的所有遇见。正是大家的支持和鼓励,给予我动力,让我坚持写作至今。
对文学的热爱,让我的生活充满阳光和乐趣。由于平时的工作繁琐,对于诗歌的学习写作还不够,还有许多的缺陷,希望得到大家的品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创作上多汲取,多进步。
时光冉冉,岁月匆匆。在文学创作路上,始终一直坚持不懈,顺着心动的方向,在烟雨流年里,书写感恩的霞光。
2021年5月18日
(图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责任编辑:桂汉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