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寻访得千灵山》
文:陈慧飞(网名金贵妃)
从云台山寻梦一直往北,一路旷野平原,粮草丰茂。此时的中原五月,金麦遍地,年丰时稔。
同我家老三在北京游览了中央电视塔、什刹海和中国现代文学馆后,师妹迎春便又驾车带我们去千灵山观光。

也许,我们都钟情于寻山问水吧。都说千灵山是佛家灵山,这一路奔来,为的是一睹其真颜。 
由风景区正门购票(全票40,半票20),坐10元电瓶观光车上山,再移步入“文物展示室”,对展示室内封存的小佛像、碑刻等遗迹遗物,佛塔和石井照,以及景区文化略有了解。

何为千灵山?据说:千灵山因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故而得名。其山有270多种植物,50多种动物,史称极乐峰;位于北京丰台区王佐镇境内西北部马鞍山。主峰海拔699米,是北京近郊高峰之一,也是北京西南的第一崇山。

沿着宽敞又略为陡峭的步道向龟蛇池经石桥入“净乐谷”,两边峭壁丛生。因攀爬过1308米高的茱萸峰,又是连续奔走,脚力有点吃不消。迎春师妹建议:我们就此近游为好。

且走慢游,迎春师妹告诉我:这里曾经开发过灰厂,后因环境污染,灰厂关停。王佐镇政府倾尽全力,顺势而为,利用这里的历史文物与遗物,打造成千灵山别具一格的“报恩真庆观”。虽没有秀美的山水联袂,却不难体现出千灵山曾经的沧桑与今天的辉煌。
“一线划开云径晓,千寻曳入洞天秋。”清.林则徐 《舆纤》。 闲坐小憩,与山峦、花树对视,风传语,花羞涩,树含情。沿边的蔷薇,花香熏鼻;小马兰草绿叶悠长,芊芊小兰花随风摇曳,秀丽养眼,令人心情舒畅。

拾级而上,汉白扶栏,麻石台阶,洁净陡峭的步道,如火如荼的骄阳加身,浑身炙热无比。入山门,经忠孝殿、真庆宝殿、通明殿沿级而上直至报恩殿和三清殿,肃静庄严的殿堂里各自供奉着:真武大帝及其麾下关羽、庞煜、赵公明、天蓬和岳飞等众将军圣像;至尊玉皇大帝和其两侧的张天师、葛天师圣像;以及道教最高神三清圣像。诸神合一,堪称:“道冠诸天,恩覃三界”。

千灵山原生石窟寺与大小若干个洞窟,遍布千灵山,成为隋唐以来佛教僧人隐修之处。山内,还拥有一座护国宝塔,塔高6米,塔身刻有: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大肚弥勒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154尊佛像,兴建于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由京都东直门外牛房主禅明辉及其徒普照、信官郝春共同建造。意喻: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千百年来,千灵山山中香火鼎盛,佛教建筑比比皆是,佛教文化源远流长。信徒、高僧隐居山岗,成为千灵山佛教洞窑文化的重要标志。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此山虽寂,可修本心。佛曰: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功夫。心中有佛,随处皆可涅槃。

我本信佛,时常在内心修练自己。今日虔诚而来,不为觐见曾经之佛,只为一次心灵的跋涉。
2023.6.3写于顺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