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我无意间刷到名为“46号小院”的抖音。抖音里,46号小院满院花开。白天有人穿着汉服赏花拍照,夜晚有人就着月光喝咖啡、品美食。
想起上午跟闺蜜聊天,说这次回家时间紧去不了,等国庆假期怎么着也得去46号小院看看。真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不同学的邀请电话不期而至了吧。放下琐事,我欣然前往。
03.
五桂市是我娘家,是我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很快,我就轻车熟路地找到46号小院。
蔷薇花开在46号小院的墙头和门口,她们不是一朵朵地开,是成片成片地开。枝条翠绿攀爬缠绕,密密匝匝,堆叠成一堵花墙。蔷薇花细嫩粉红,藏不住快乐似的,趴在墙头趴在门口,摇头晃脑地迎接我。
院门是木门,门上两个铜环,碰触,叮当作响。门很仿古,有门栓,轻推,吱呀吱呀。像推开童年,推开旧时光。
(推开院门,像推开童年,推开旧时光。)
正当我站在门口发呆时,一条灰色的小狗,摇着尾巴向我跑了过来。我弯下腰,抚摸着小狗的头,它伸出舌头轻轻地舔着我的手,“汪汪”地叫着。
04.
院子里,一个娇小娴静的女人听到狗叫声后,笑盈盈地迎了出来,她是刘义的妻子燕子。燕子告诉我,刘义送朋友去机场,等会就回来,让我稍候。随即,为我沏了一壶菊花茶。我们坐在花下,在淡淡的菊花香里聊起了家常。
刘义跟燕子都是七零后,夫妻俩北漂二十多年,从一无所有奋斗成了一个小老板,算得上是个成功人士。只是他俩觉得,离开故乡,哪怕住在热闹繁华的京城,自己也是天涯客,家乡才是最稳的根。
2017年,夫妻俩一合计,决定从北京回到魂牵梦绕的家乡五桂市。
05.
大概,每个中国人都有个小院情结吧——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宅院,不用很大,也不用太过奢华,栽满花,泡壶茶,花草为伴,诗书为友。刘义夫妻也不例外。
(刘义夫妇和儿子。)
他们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把五桂市老街45号的老屋进行了改造,取名“悦来”小院。最初,夫妻二人的想法很简单:建一小院,种些花花草草,忙时城里工作,闲时回乡下小住,陪伴年老的母亲。
疫情三年,刘义在老家呆的时间比之前多了些。他发现一个现象,村里好多无人居住的老屋,因没人修护,多在风雨中倒塌,甚是荒凉。
老屋越破旧,出外的人就越不想回乡。原本乡里乡亲间淳朴的民风变得薄凉,朴实无华的农村风俗在逐渐消失。
现在大环境不好,农村人赚钱比以前更难了。如何利用现有条件,化废为宝,为乡亲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来?思来想去,刘义决定建一个小院,盘活村里的旧宅基地,改建成民宿,吸引游客来休闲消费,以带动村民增收。
07.
刘义说干就干,夫妻俩于去年十月买下邻居家多年无人居住的旧房,进行改造,还在屋前做了一小院,取名“悦友”小院。
(刘义和作家陈圣芳、郑凯应在46号小院合影。黄长松摄。)
刘义最擅长装潢,木工活、水泥活他都得心应手。毕竟在京呆过多年,见过大世面,他对老房改造、院子布局都有自己独特想法。46号小院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梁一柱,都由他精心设计并亲手打造。燕子是位知性优雅的女人,屋内的摆设都由她精心挑选,以营造文艺又小清新的归属感。
历时半年,从冬到春,再到夏,小院终于在花香四溢的五月大功告成。
这个五月,夫妻俩终于过上了晚听蛙声阵阵、晨闻布谷声声,雨天喝茶、晴天赏花的田园生活。
08.
46号小院的院子不大,花香徐徐。一架秋千被绿藤裹住,一个大眼睛的小男孩,穿花格子衬衫,坐在上面轻轻摇荡。随意散落在院中的坛坛罐罐里,冒出了各种各样的花,新颖别致、独具匠心。
院中夹竹桃,月季,栀子,美人蕉等各色花朵争先恐后地盛开。喜喜悦悦,红红白白,紫紫黄黄,簇簇团团。一个老缸,一汪清水,睡莲不可遏制地浮起几片绿。有金黄的竹筒斜出,清水倾泻而出,哗啦哗啦。
一个红砖白缝的拱门立在园中,有紫色的花探过头来,偷偷张望。或许,随时会有五月的新娘,穿白色拖地的婚纱婷婷走过。
09.
几帘米黄的竹帘在屋门口半卷,几粒尘埃在阳光的注视下,不急不躁缓缓沁过。
(游客在46号小院里拍抖音。)
白色缦帐系起,放下,被阳光微醺着。两把摇椅,一正一反放着。一只黑猫在椅下装睡。一张方形长桌,铺深蓝色条纹棉布。桌子上,一盏白色折景小布灯,三个橙色小橘,随意散落在果盘里。
浅绿色灯笼高挂在屋檐。窗前初夏的风吹过,轻轻地摇晃着此时的光阴,令人沉醉。
10.
燕子带我进屋。屋内的地面纯木板,泛暖色光。刚采不久的几朵绯红的月季,插在椭圆型玻璃水瓶里。卧室是两间,一间主卧,简约风满满。另一间,给孩子住,有阁楼,自制的木梯可以攀爬玩耍。有书房,书桌上放着张爱玲的《倾城之恋》。
墙面挂有“暖居”二字,字体飘逸。阳光钻进木窗,白练一般横在上空。屋内装修几乎都是用木头所做,刘义极力推崇原木风。
后面有厨房,却闻不到油烟味。厨具明净,碗碟摆放有序。小龙虾在框里“打架”,西红柿与豆角“谈笑风生”,刚在鸡窝里捡的绿壳子鸡蛋把小盆占满。几把青葱,从自家的地里掐来,还流着绿汁。村头吴婆婆送来的白菜,鲜嫩欲滴⋯⋯
46号小院选用的食材新鲜、纯天然、无公害,让人吃着放心。
11.
出了厨房,进入客厅,就听到娱乐室里传来噼噼啪啪的声音,我推开门,看见几个同学脸上洋溢着轻松的笑容,他们边打牌边聊天,时不时传出琅琅笑声,整个院子能听见。
(中国金融作协会员唐斌超、王想斌及孝南作协副主席梅良雄等到46号小院打卡。)
这时,刘义从外面回来了。一进屋就对着我喊:“姐姐来了!”我回头,一个阳光帅气的大青年站在我面前。上次看到他还是在六年前的秋天。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六年之后,惊喜刘义有这么美好的梦想——建小院,供世人慢煮生活,让匆忙的脚步暂时停下。
汪曾祺在《慢煮生活》中说:“我以为,最美的日子,当是晨起侍花,闲来煮茶,阳光下打盹,细雨中漫步,夜灯下读书,在这清浅时光里,一手烟火一手诗意,任窗外花开花落,云来云往,自是余味无尽,万般惬意。”
12.
刘义高兴地说,想不到最近一段时间,46号小院成了网红打卡地,周边的游客慕名而来,在这里品尝美味,放飞自我,回归田野,让情感得到安放。
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刘义计划再建第三座小院。他指向46号小院的左前方说,那是他四叔的老屋。他已经跟四叔商量好了,在那建“悦心”小院。
悦心小院即将破土动工。刘义主要想围绕几棵大树打造重叠平台,实现空间与自然的融合。另外计划打上网红土灶,做开放式厨房,提高透明度,让游客一览无余。
悦心小院门口有我们小时候洗过菜的水塘,如今杂草丛生。刘义想在里面养些鱼,不围筑,尽量还原乡村的野趣,不定方向,随便一蹲,游客就可以自由垂钓。
13.
突然间,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幅“田园生活”的壮丽画卷。嘴里喃喃自语,要是有时间,在这里钓个鱼,摘个菜,体验一下田园生活,该多好!
刘义说,只要你来,一壶浓茶,一杯淡酒,随时为你奉上;白饭青菜,加松针的香,小火煨汤,用多裂皱的瓦罐;为你生火,陪你看炊烟绕过屋角……
想必,你想要的清辉,和久违的感动,已经直抵心间。
生活不过就是微小的喜悦,加一些烟火、诗意与期待。日子美不美,在于内心的感受,是否能在简单、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欣喜和惬意。生活,本应要求不高,有柴米油盐,有一日三餐。生命,不过是百年,有春夏秋冬,年复一年。
14.
当倦怠感涌上心头,人们便格外想逃离城市的束缚和喧嚣,总觉得行走在自然山水中,才算不负生命,真正拥有了生活。
来乡下的小院吧,没有钢筋混凝土,没有大声喧哗,没有是是非非。有的是人间草木,自歌自舞自开怀。有的是近处与烟火,把恬淡一点一点还给人间。
不知不觉间,已是晚霞满天。我起身出门,回望“46号小院”几个字,在夕阳里熠熠生辉。我抖抖衣襟,花香草津的齿痕隐约可见。
夏天来了!即将远赴他乡的我又多了一处念想。46号小院,等我,待柿子发红、蟹黄满腹时,我还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