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一曲献珞珈
作者 沈祥源
浩荡春风满珞珈,
百年老校正风华。
满园桃李展新枝,
连边湖山披彩霞。
此处风光无限好,
钟灵毓秀美如画。
世上黉宫千百座,
得天独厚数武大。
昔年建校择佳址,
先贤慧眼识罗家。
珞珈从此始兴旺,
琼楼玉宇起山崖。
六大学院雏形具,
理工农医文与法。
图宏业伟傲荆楚,
人杰地灵耀华夏。
中西联璧山傍水,
天人合一地生花。
地生花,人销魂,
珞珈四季花袭人。
姹紫嫣红织彩锦,
赏花惜时情意深。
阳春三月樱花放,
漫山绯云一层层。
轻风吹来花霰雪,
仙女散花落缤纷。
旬日花期万家动,
车水马龙潮涌门。
红男绿女争看花,
花容人面笑盈盈。
樱花本是异国物,
移植珞珈花成林。
当年看花花溅泪,
如今看花花欢欣。
夏日杂花遍地开,
绚丽斑斓呈异彩。
万木争荣绿阴浓,
林海松涛爽气来。
芙蓉碧波婆娑舞,
玫瑰曲径妩媚态。
翩翩年少恋花丛,
漫步林间抒感怀。
三秋珞珈更靓妆,
不似春光胜春光。
枫园枫叶燃焰火,
桂园桂子送幽香。
六一亭前花似血,
逸夫楼外月如霜。
无边夜色凉如水,
西风残月思念长。
世上同见千古月,
人生几度逢桂香。
岁暮湖上风萧萧,
漫天茫茫雪花飘。
万里关山银装裹,
雪里梅花枝头闹。
浮动暗香满校园,
横斜疏枝品性高。
冰天雪地寂静处,
点点寒鸦报春晓。
四季鲜花百年人,
珞珈青春未曾老。
劝君莫嫌路途遥,
珞珈山水盼客到。
此处花好人更好,
长留心间永不凋。
永不凋,堪回首,
期颐名校风雨骤。
历尽三朝沧桑路,
路上行人今在否?
贤者长留光辉迹,
奉献佳话炙人口。
首创学堂号自强,
自强精神流传久。
凄风冷雨暗天日,
愿将热血换自由。
为求母校得进展,
岂惜青丝化白头。
专家学者出智慧,
仁人志士定宏猷。
培桃育李辛劳在,
青山绿水名长留。
校园塑像数十尊,
直抵麒麟阁中侯。
珞珈代有才人出,
名校名师竞风流。
竞风流,乾坤转,
盛世明时晴朗天。
幼苗广衍参天树,
根深叶茂向阳展。
改革浪潮动地起,
珞珈风物更壮观。
承前启后建大业,
与时俱进越难关。
新人新事新思路,
新天新地新诗篇。
登上层楼望大江,
滔滔江水去不还。
机遇易逝时难再,
好乘疾风扬远帆。
新世纪,风云变,
春雷动地巨浪翻。
环宇群雄争富强,
建国兴邦教为先。
珞珈儿女责任重,
同心协力图发展。
自强弘毅胸襟广,
求是拓新意志坚。
誓争母校入一流,
群英聚首珞珈山。
改革自有新举措,
四大院校长补短。
实力雄厚成一统,
强强联手夺桂冠。
理工医商人气旺,
文史政法硕果全。
鹍鹏击水三千里,
不达南溟心不甘。
待到凯歌高奏日,
写就辉煌铺蓝天。
白云黄鹤流连处,
武汉大学美名传。
我生武昌六十年,
育我成人珞珈山。
昔日恩师今何在,
桃李依旧开满园。
草木有情人有意,
报谢夙愿未能还。
秃笔伏案夜静思,
凑成歌行表心愿。
至此曲终情未了,
又见曙光映窗前。
段梅子简评:2003年,武汉大学110周年校庆,沈教授的这首长诗发表在当时的《武汉大学报》上。今年是武大建校130周年,再读此诗,仍感慨万千,时光荏苒,无数武大人情怀依旧。今日的武大,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武大,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是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奋斗一生的所在。
此诗分五节,每一节能独立成文,又紧密相连。第一节以广角镜头向读者展现武大的全貌,“世上黉宫千百座,得天独厚数武大”,呈现了武大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更是写出了武大深厚的文化底蕴。第二节“珞珈四季花袭人”,画面感极强,真正的诗中有画:阳春樱花花烂漫,夏有万木争向荣,三秋珞珈桂子香,梅绽枝头是严冬。第三节以深沉、深情的笔墨回顾武大“历尽三朝沧桑路”“岂惜青丝化白头”的漫漫历程。第四部分是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承前启后建大业,与时俱进越难关”。最后一节,读来令人动容,倾诉了多少老武大人的心声啊!85岁高龄的沈教授童颜鹤发,心心念念的仍是武大,虽已告别讲台,但言谈间多是对武大的回忆,六十载珞珈岁月,是刻在骨子里的热爱与深情!沈祥源教授桃李满天下,一生笔耕不辍,梅子曾有幸成为沈教授的学生,聆听沈老课上课下的教诲,感受沈老谦虚、内敛、低调的人格魅力,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富!
沈祥源,1938生,湖北黄冈人,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华诗词原湖北分会理事、珞珈诗社常务副社长、《珞珈诗苑》副主编。论著有《花间集新注》《千家诗助读》《宋元文学史》《实用汉语音韵学》《文艺音韵学》《古代汉语》《语音美学刍议》《写诗词的音韵问题》等。其诗词作品散见于报刊和网络。
段梅子,河南人,居武汉,中诗网编辑,中国诗歌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