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永康文化情愫
文/古梁
前两天收到永康文联《方岩》主编蒋伟文先生寄我的《永康文联:1983~2023 40年,我们携手走过》一书。这是一本《方岩》杂志的特刊。它记录了40年来这本杂志的变迁,选编了每一年刊出的精品文章,以及贺诗和回忆录。大概我用了几天的时间,浏览了这本特刊。这让我想起了一些往事。
大约上世纪90年代初,我出差到永康的矿管局,局长姚刚见我喜欢书,就把他手头的一些永康本土书籍、杂志送给了我。其中有一本1980年第一期的《方岩》杂志,我一直保管者。30多年来,我时时会翻阅这本杂志,尤其是其中应宝容的《陈亮史话》深深吸引了我。在文中应宝容先生用:陈家变迁;从小立志;周葵识亮;何恪说情;百折不挠;中兴五论;朱熹索著;三次上书;三贤之间;陈叶之交;送章使虏;弃疾寄词;鹅湖之会;三次入狱;主张一贯等15个小标题,精练地概括了陈亮的一生。我曾反复阅读,重点处,多次用红笔划杠。以我看来,应宝容先生应该是比较早地研究陈亮的学者之一。在收到伟文先生寄我这本特刊时,我才知道,《方岩》的前身是永康县文化馆的一本杂志,又是1980年才改刊名为《方岩》的。1983年以后,永康县文联成立,该杂志改由文联主办,并一直沿续到今天。
由于我对陈亮的痴情研究,让我对永康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结识了不少永康友人,其中最早认识了胡国均先生,他也是研究陈亮的先行者,后来又结识了成立海、陈广寒两位先生,他们一直在逼仄的环境下,重新成立“陈亮研究会”,创刊《陈亮研究》,我也一度被他们邀为研究会的理事。直到今天,《陈亮研究》杂志由章锦水先生任会长后,一改新貌,好文频出,好诗如云。章锦水先生是一位官员,又是一位作家,而且古文底子厚实,对陈亮的宣传,广为流布,诚一代谦谦君子。
去年永康市又出了煌煌历史文献巨著《永康文献丛书》13部,原永康人大副主任胡德伟先生最近发表了《〈永康文献丛书〉县志引读》长文,我仔细拜读,不少观点引起共鸣。尤其是永康正德,光绪等县志,我认真翻读一过。大概共同的兴趣,让我对永康文化进一步地认识和深深地眷恋。
大概去年,我又认识了一些永康70或80后的年青作家,其中黄长征、贾光华、钱丹丹、程望槐、朱礼卓、金林鲤,分别将他们的近作,赠送于我。我虽不及一一细看,大抵也翻了几遍。让我深感震撼的是,当代的年青人他们观察生活的方式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前人,从他们的作品中,看到了当代的地方叙事,精神故乡和时代变迁的文化力量,充满了生机勃勃,他们是大有希望的一代青年。
我的永康文化情愫,还有一个原因,我父亲是1960年代初借用到永康拖拉机厂,后又正式调入,直到退休。其中的故事我就不展开了。
永康,一个文化厚重的地方,令人向往,也令人羡慕。
2023.6.5.上午

作者简介:古梁,原名邬浩良。当代诗人、地方文史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