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谏官的设置比监官早。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
秦汉时有谏官之设,但是没有专门的谏官机构。汉代置光禄大夫、太中大夫、谏大夫、中散大夫、议郎等官职,都属光禄勋,掌议论,侍从皇帝,顾问应付。东汉侍中、中常侍成为正式官称,属少府。
隋朝改侍中为纳言,武则天时增置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
宋改补阙为司谏,改拾遗为正言,并置谏院,作左右谏议大夫为长官,司谏、正言为其所属。
辽以后,谏官名存实亡,或名实俱亡。
袁沛清,男,汉族,中共党员,陕西省宜川县人,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留学于日本大学。曾在西安市人民政府工作,历任中国驻外使领馆外交官、中国翻译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翻译协会副主席、陕西省高级职称评审、陕西省中日文化交流中心主任等职。出访数十个国家,出版有《日本博览》《希特勒精神分析》《母子像》等。
个人志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博览古今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