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随笔/延安行(8)
文/刘玉伟
我现在想起来,1982年10月我在延安的一个多星期里,都是徒步到各个革命旧址去瞻仰和学习的。而1996年6月,当我第二次跟随工务段的党员到延安瞻仰和学习,我们租了一辆旅游大巴车,从宝塔山到杨家岭,到王家坪,再到枣园,在一天的时间里就参观了延安的几个主要的红色景区。那一天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里,我还带领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
1996年6月29日,我第二次去延安时,想到1982年10月我在延安时,每天几乎都是吃了早饭,就要从桥儿沟的部队招待所里出来,先去周边近一点的宝塔山、杨家岭、王家坪和凤凰山等革命旧址后,最后一天又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城西北8公里处的枣园瞻仰和学习。

1982年比起1996年来,延安市里的交通不是很方便,市郊外的道路还都是用小石子铺成的土路,路上行人不是很多,有车辆经过时,路面还会扬起一阵阵灰尘。当我路过延安大学时,我朝里面看了几眼,比起西安南郊的那些大学来,延安大学真的很简陋和很寒酸。
枣园原来是一家地主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枣园给我的印象真的很好,是一个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群山环抱,环境清幽,一年四季里面的景色都很秀丽。里面种的最多的还是枣树,里面窑洞建的也是有模有样,前面还有一条“幸福渠”,渠水清澈见底,一年四季长流不断。
我先走进任弼时的旧居,任老1944年10月至1947年3月一直都住在这里。三孔窑洞分别是他的办公室和寝室。寝室里有一个纺车,桌椅板凳,写字台、沙发椅和书柜等用品。在一个展览厨柜里,是任老读过的列宁的几本著作。几孔窑洞的墙上分别悬挂着任老和夫人、孩子们在一起的照片,还有任老和毛主席1947年在佳县神泉堡的照片。
毛主席的旧居在任老旧居后面的山坡上,院里有五孔窑洞,分别是他的办公室、会客室、寝室和工作人员的住所。从毛主席旧居后面的石阶,可以走到朱总司令的旧居,他旧居院里也是五孔窑洞,也分别是他的办公室、会客室、寝室和工作人员的住所。周恩来和张闻天的旧居在毛主席旧居的左边,院里有四孔窑洞,右边两孔窑洞是周恩来住的,左边两孔是张闻天住的,除了墙上的照片不同外,窑洞里的陈设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1944年9月8日,毛主席在枣园后沟的西山脚下,出席了张思德烈士追悼大会,毛主席除了亲笔题写挽词:“向为人民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外,还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后来,在党的“七大”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句话被写入党章,而且其后又写入宪法,如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定义务。
1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国民党军队对延安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枣园也遭到了严重损坏,1953年后陆续依照原貌进行维修。

延安行真实地记录了我当年的所看所思所想,虽然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今天依然觉得在延安那一个多星期里,是我这一生中收获最大,感受也最深的一次红色之旅。我也更加崇敬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我也更加懂得延安精神是什么,发扬延安精神就要从自身做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
我看着当年写得笔记,看着封面上自己画得延安宝塔山,还有里面的几幅插图,有中央大礼堂里党的“七大”会场的草图,有桥儿沟口的天主教堂的草图等等,我再一次陷入沉思之中,耳边也响起了我喜欢唱的《追寻》这首歌。“拂去岁月厚厚的封尘,敞开心的世界记忆的闸门,一幅幅,一帧帧不能忘却的画卷,引领着我默默地前行。追寻,我生命的那份纯真,心中抹不去的那一片云彩,追寻那永远属于我们的那份无悔的忠贞。……”
(连载完)

刘玉伟,1982年10月21日下午写于铜川火车站,2023年5月30日修改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