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闻沅陵举行大型龙舟赛事,随着日子渐近,诗友发来邀请,县诗协还发了邀约诗联庆贺的通知。侄女也打来电话问讯。去或不去?一时萦绕脑际。看龙船之激情,在我心中已封存久远了。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变化和人民生活提高,近十几年,龙舟赛事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起来。家乡沅陵县每隔几年,也举行一次。前几年,我们初中班长借机组织了看龙舟赛同学聚会。聚会情意満满,其乐融融。看赛事,似乎略逊一筹。当时我还作了一首七律为记;“家乡六载启金桡,校友倾情欣受邀。聚会同学相叙旧,龙舟赛事勇争枭。江中楫子身腰敏,岸上人群脚手焦。昔日胸怀云水杳,无关胜负自逍遥”。除年纪大了,看事恬淡外,我总感觉如今成色少了点纯净,火候尚未达到极致,似乎缺失了什么,淡味了许多……我生长在名闻三湘四水的清浪滩核心,伏波王爷庙所在地——洞庭溪大队马料溪村。一个无田可耕,全凭驾船、拉纤、爬排,仰水讨生活的沅水小村。记得我们村初始打造龙船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后,生活依然相当艰苦。缓过一口气来的人们,总有寻找生活乐趣,凝聚人心的精神追求。于是,爬龙船,祭先贤这项荒废很久的传统活动便成为村里老一辈讨论的话题。于是动议并一致决计造龙船。造船最关健的要有一根特好“龙筋骨”木。还必须是“偷”来的才会有“灵气”。偷龙筋骨木材,是我们当地风俗,大凡造龙船都循此法。因此,大家不约而同决计偷淸浪滩上搁礁的“木排档边木”。一天大黑夜,几个水性顶尖的人物和撑船高手,如愿以偿地偷来了一根“神木”。稍许齐备,就动手造“龙船”啦!我们村有远近闻名的造船木匠。奇缺的是桐油和铁丁等等,好在大家心往一处想,钱往一处使,在那个物资极端缺乏,生活艰难度日的年代,众人一心,众志成城,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困难,终于将龙船打造出来了。下水试船那天,村里举行了简单仪式,特地到伏波庙上供了猪头、香纸。而后,像打扮新娘一样,船头戴上红绸,船尾插着黄旗,艄公、头桡、旗手和锣鼓手亦披挂红绸。锣鼓响起,吼声动天,一只活生生的“蛟龙”昂头喷沬,劈波斩浪,划出二道雪痕“出海”啦,先是绕村一圈拜码头,村里将早准备好的鞭炮,从村头燃放到村尾,小孩子沿河追逐,其他人自发呼应呐喊,此起彼伏,全村一遍欢腾,一幅激浪飞舟,全村沸腾的场面,至今仍历历在目。一花绽放百花开。我村造龙船的消息如春风荡漾,四散传播开去。随着我村龙船下水,其它各村,尤其是我村附近,先后陆续打造出各自的龙船。清浪滩上下四十里,滩险水急,水程较远,不适宜赛事全滩参与和大规模举行,基本上是中滩会盟竟赛。沿河二岸三社,上下二十里,参与赛事者大约有各色船二十余只。对垒分为二帮。一帮是黄旗和白旗,另一帮是红旗与黑旗。旗帜分明,而人员与村子组成却错综复杂。仅从我们淸浪公社看,清浪村是红旗(而今据说已演变成五色彩旗),而区公所所在地洞庭溪是黄旗,更有趣的是洞庭溪七个队中,隔溪有二个队是红旗,既使是旗所在地人员,一个家庭,丈夫与妻子也分属不同阵营,龙舟赛事期间以旗分界,立场分别,倾向强烈,因竟赛旗帜之别,搞得一时关系紧张,气氧不协也时有发生。然在同一阵营,关系亲密、团结一时热度空前,未正式竟赛之前,每个船在同盟村前经行时,都会拜码头,开始,以头桡领头,手举金桡,矗立船头,前二排六对水手亦相应手举金桡,形成类似过去速前行,巡村一圈后便迅速驰离。各属地的鞭炮,茶水也相应为同盟船队迎送。而非盟员经行时无此礼遇,且严控挑衅性动作,如发生令旗或肢体不友好和或侮辱性举动,则会引来该村龙船追逐和还之颜色。那时,竟赛按旗分盟,各盟对应派船配对竞赛。每年竞赛获得冠军者,只有名而无利(后来发展为颁发锦旗)。但其名享誉当地,传颂四方。当场则风光八面,享受潮水般的欢呼,敲起得胜鼓,飞舞旋转旗,八排金桡并举,头桡和艄公扛起各自工具,在船头船尾,或自我转动,或头脚倒置,舞动双脚,做出各自洋洋得意的动作,船身则在无艄把航的情况下,缓缓有序前行,接受观众注目礼和鞭炮祝贺。赛场散场后,在经返路途,不管输赢各盟,都受礼遇,输方有名望和大度者,也燃放鞭炮以礼相送。此外,冠军拥有下届组织操办权。这时段,龙舟的锣鼓声,犹如军队中的号角,令村野骚动,令人群昂奋,是茶余饭后,田间地头热门话题。每年,行将端午时,爬龙船是我们当地最红火,最开心,持续时间最长时节。将这种气氛、场景推向高潮的是五月端午这天,各村普遍放假,家家户户,门楣挂着艾蒿,房前屋后洒着雄黄水,将很早准备的糯米包成各式粽子,将想方设法弄来的鱼肉摆上案头,有条件的还备有皮蛋和盐蛋,鲜艳的青红辣椒与汗菜红叶、黄瓜,还有擂钵舂雄黄大蒜米是必不可少的,交相辉咉;佳肴的香味与视觉美色,相互交融,陶醉了久未闻腥味的人们。端午节:小孩钟情的是吃货和热闹;少男少女则另有小九九,穿上了“压箱底”衣裤,兴奋的神态闪灼着心中的秘密;最亢奋并夹杂紧张心理的是赛事参与者:天将亮,龙船掌事人,将当时堪为希珍的猪板油,一遍遍,一周周,将船身用猪板油反复揉搓,直至猪板油馨尽,船身通体发亮方止。水手们则早早围在大锅饭周围,一俟扑鼻“牙祭”开餐,便大口吞嚼,酒醉饭饱之后。纷纷卸衣解甲,穿上一律旗色装,红黑黄白,各自耀眼生辉,齐刷刷一声,船随鼓动,龙腾虎跃,煞是威武雄壮。此时,各地看热闹,做生意者早以络绎上路。一些有农特产的人家,挑着水灵灵的桃子、李子,五颜六色,夺人眼球。赢得所有人赞许的是那些平素吝啬,今日却大大方方背着“碗儿糕”,挑着米豆腐和油炸“灯盏窝”家什的老翁、老妪,声称今日不做生意,只为爬龙船的人“犒劳”。各色人等涌向洞庭溪二岸。洞庭溪本地人,早已“近水楼台先得月”,不仅“抢占先机”占好地盘,还给亲朋好友留着座位。远地后来的只能延后见缝插针。从洞庭溪码头到洞庭溪小学一带,即龙舟赛场全程,大约直线三千米地带,户栏内,天桥上,路旁、坡坎边挤满了人,沿溪二岸人影幢幢,人来人往,摩肩擦踵;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一幅龙舟竞赛的热烈场景,盛极当时,影响深远。梅雨季节端午风。淅淅沥沥一场夜雨将太平溪塞得满满当当。看着波涛汹涌,浩浩汤汤的浪花,我仿佛来到了劈波斩浪的龙舟赛场;清风除除,院子里漫出的枙子花香味,飘飘渺渺。我似乎闻到了邓婆婆炸灯盏窝的香味,似乎更像氤氲缱绻的李大爷蒸笼里的“碗儿糕”香。

作者简介:邓绍林:笔名林中魂,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怀化市第三届政协委员,市政府办退休干部。省、市作协会员;省楹联文化传承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华当代文学会、竹韵汉诗协会会员。怀化《雪峰》诗刊副主编;怀化市国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益友文学社顾问。通讯地址湖南怀化市环城东路2号(立交桥旁)怀化市市人大宿舍电话17378014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