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左门走直道》 鄢元平 著
作家出版社2022年出版
日前,由湖北省文联、作家出版社主办,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鄢元平长篇小说《穿左门走直道》座谈会在省文联召开。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士军,湖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一级巡视员肖伟池,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监事长、《小说选刊》原主编贺绍俊,作家出版社副总编颜慧,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大先,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春林,作家出版社编审兴安及省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
《穿左门走直道》是诗人、作家鄢元平创作的一部35万字长篇小说,讲述了一家大型期刊社由盛而衰,后又改革求变、一路拼搏的变迁史。『湖北文艺』公众号特发布座谈会部分专家的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座谈会发言摘要
01
张士军
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这是一部难得一见的写期刊人的小说。作者是《今古传奇》的掌门人,在期刊界摸爬滚打几十年,对办刊有丰富经验和深刻体会,为小说创作提供了深厚的基础。读者可以从文学的视角了解期刊的运作。作者以一种现实主义的叙事方式,生动真实地再现了期刊行业的运作、竞争、发展过程,不仅极具生活气息和现实代入感,也折射出改革开放进程中的行业发展历程,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其次,小说以独有的生活化语言和故事构思,叙事明快,感情真切,赋予人物鲜活的生命力,因而可读性强,让人能一口气读下去。十分欣慰看到这部作品能被广泛阅读,这有助于推动湖北文学的发展。
02
肖伟池
湖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一级巡视员
小说探索了一种创作的新可能,一种新的美学风格,打通了通俗文学和纯文学的界线。文学创作离不开生活,元平有着30多年期刊职场生涯,这部小说的设定,是有魅力的,感人的,让读者读了有亲切感。文学作品应该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要有一种向上的力量,就是元平说的,他这部小说里有两个底色,一个人性温暖的底色,第二个职场诚信的底色,因此我们阅读起来,感觉到他给我们增添了力量。在职场中,会遇到各种困惑、挫折、艰难,这部作品能给我们一种启示,那就是要把这些东西当成一种挑战。这部作品充满了一种向上向善的人文情怀。优秀的文艺作品,都要保持一种温暖和力量。
03
李建华
湖北省文联二级巡视员、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
我总结了三点感受:第一,小说描述了中国期刊、大众文学期刊的流变史、传播史,让人们能够沿着这条线索,看清风云际会、时代变迁和传媒人生活的跌宕起伏。第二,小说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期刊人物群像,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人物的形象长廊。第三,作品探索了一种小说新的可能性、新的美学风格,打通了通俗文学与纯文学的疆域界限。小说既捍卫了纯文学的尊严,也捍卫了通俗文学的尊严,接地气、可读性强、平滑晓畅、通俗简达。
04
颜慧
作家出版社副总编
《穿左门走直道》以三十多万将近四十万字的容量,全面讲述了纸媒,尤其是期刊发展近三十年的起起落落、风雨历程。既有高光时刻,尤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两千年代初期的身居C位、无限荣光,也有日渐式微、逐步衰落,以及随着网络时代、数字化时代到来的无奈与挣扎,后来既是被迫也是不得不主动转型、寻找出路……这个从兴到衰,从不断开疆拓土到缩小规模,从辉煌到被时代洪流裹挟着下坠的经历,是一部难能可贵也非常有价值的中国期刊发展史,因为似乎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这么真实讲述期刊行业发展历程的文学作品。同时,作品也以小见大,从一个行业的发展,从几个典型人物的成长经历,折射出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变化,以及大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变迁、人物命运起伏。
05
贺绍俊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原副会长、小说选刊原主编
《穿左门走直道》这部小说写出了通俗文学界的一种通达的心态。他们并不在乎受不受歧视,而是在乎能不能让通俗文学赢得更多读者。小说中有一个细节,杨柳大学毕业后来侠刊社,他毕恭毕敬地把自己的一本诗集送给龙社长,龙社长翻都不翻,就丢给他一句话说:“你若不尽快放下酸臭小文人的破架子,肯定一事无成。”他说完就把诗集扔进了垃圾桶里。这大概也是当时整个通俗文学界的基本姿态。虽然看不起我,我也无所谓,我闯我自己的世界,我闯我自己的江湖。鄢元平在小说中所写的侠刊社基本上就是怀着这样的姿态去努力赢得读者和市场的,他们同时也就赢得了自己的尊严。
这本书从文学的角度做了一件非常伟大的事,它真实地记录了湖北文化人给当代文学作出的重要贡献,这重要的贡献就是推动了当代通俗文学的兴起和发展,这是湖北文化人不可磨灭的功绩。
06
王春林
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小说评论》主编
我觉得读《穿左门走直道》这个小说,感性上来说,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当代中国一部期刊的起伏发展史。这个期刊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类期刊,不是《收获》《当代》《十月》等这一类期刊,而是特指包括像《今古传奇》《知音》《读者》这一类期刊,就是通俗刊物。我个人更愿意把这种通俗刊物看作是一种大众文化类读物。所以这个小说是描写一代大众文化类读物,在中国当代跌宕起伏的发展历史。从书中可以了解到,它是如何发展到鼎盛状况,然后又如何遭遇挫折,面对危机如何由盛而衰?尤其是到了当下,在互联网和数字化背景的情况中,怎么样通过转型来寻求转机。整个这段历史的发展状况全部在这个小说里,得到了一个全面的,生动的表现和反映。
07
刘大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穿左门走直道》这部小说里面的人物,所言所行都是办刊的具体事务、手段和计划,很少讨论乌托邦式的理想,更多的是想怎么把刊物办大,从而挣到钱,搞福利。这实际上是人的欲望的幽微折射,小说写出了一种时代情绪,它的价值就体现在描述了那种生机勃勃、野蛮生长又混乱不堪、秩序尚没有建立前的状态。媒体的大转型本身就是一个跌宕起伏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牵涉到波澜壮阔的文化生产。这个故事看上去是通俗易懂的,但它涉及到整体性,社会的情感结构等方面的深刻变化,意味着我们从原先的革命年代、政治一体化年代,进入到一个权力位移、欲望流转的改革年代,因而在娱乐之外兼有认识功能。
08
兴安
北京作家协会理事、作家出版社编审
《穿左门走直道》这部小说中有几个细节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其中这个王道提拔龙昆仑为副手之后,两个人有一个短暂的对峙,包括提拔人的问题,那段应该是武侠里面所描写的一个刀光剑影的场景。但是,他们通过人性,包括人与人的宽容,人的那种情商、智商,最后把这个事化解掉,我感觉特别真实。还有江一石死后,把遗体拉回来的路上,这个杨柳和王道反复地掀开蒙着他的那个白布,一次一次地掀开,那个细节我觉得特别好。最后说这三个人的天空垮了。如果一部小说能让我们记住,能够感觉有价值,就是由很多特别小的细节构建而来,这是这部小说的一个精彩之处。
09
刘益善
《长江文艺》原社长、主编
长篇小说一般都有一个主情节和主要故事,贯穿首尾,像房子的主梁一样,其他故事情节只是在这主梁下垒砌,最终成为一幢房子。但是每个作家对结构也不是固定的,作家有作家自己的追求。元平的这部《穿左门走直道》长篇小说,没有主情节和贯穿首尾的故事,他是在内场景与外场景下展开人物活动,书写大大小小的故事,看上去是一地鸡毛,有点零碎。但是,它的高明之处是把全书分成了五章,把这些零碎根据其特点打包成五个集装箱。当元平把这五个集装箱连在一起,就是一部作品,很漂亮的模样。这个结构,你读起来没有分割感与琐碎感,也很完整。作者的这个结构是非线性的,是一种板块结构。他选取这种板块结构,对于一种人物众多,事情琐碎的叙述,特别合适。
10
樊星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
《穿左门走直道》这部小说,写了龙昆仑的霸道,也写了他的敬业与拼命、呕心沥血;江一石、杨柳、王道在困局中居然诗兴大发,表达出“我们凫入险恶∕不再顾及浪的锋利∕我们终将抵达∕微弱的晨曦”的自我砥砺,也的确写出了当今不少青年屡败屡战的起伏情绪。小说中关于他们三人抱团取暖、强推转型,终于绝处逢生的描写,明显寄托了作家的希望。到了最后,龙昆仑与王道关于“穿左门走直道”还是“走右道,有点儿旁门左道”的切磋,颇能耐人寻味。何谓“直道”?何为“旁门左道”?当事人心里都明白,做起事来,却各有见地、各有说头吧!早就听说过“看见红灯绕道走”“法不禁止即可为”的种种谈论,由此可以感悟生活的是非混溶、世道的光怪陆离、命运的一言难尽。
11
李俊国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
《穿左门走直道》这个作品选择一个刊物的编辑部发生的事为故事,他的立意是立得住。他的意义不仅仅在文学的意义上,是文化权利上的,文化格局的意义,还是一个民族在蜕变时期,观念上的拨乱反正。同样在90年代初,与王朔写的《编辑部的故事》一样,元平的这个作品保留了真实性,保留期刊侠世界,这是我们通俗文学符号性的刊物。透过这个符号性刊物从兴盛到危机的一段历史,作者采用了集装箱的模式。这种新写法,不像我们通常使用的写法。所以这个小说对我们的文学评论,也是一个新的理解和新的挑战。特别喜欢作者用的镜像江湖手法,这个作品既是一个编辑部的故事,从文学的解读意义上又是一个镜像江湖的故事。这个镜像的江湖,是一批期刊新的形态,新文化生产和传播的新形态。
12
杨彬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导
《穿左门走直道》,30万字的大作,作品讲述时间跨越40多年,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但是小说结构清晰,人物形象鲜明。除了按照时间结构小说外,《穿左门走直道》以人物带动事件发展、以情感切入故事内涵。从而使得小说描写不单一、不呆板,结构清晰而丰富。
作品从杨柳组稿开始,带动《侠世界》在1980年代风生水起的发展故事。杨柳组得好稿,连提两级,提拔他的是社长龙昆仑,却又发现杨柳不好掌控,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加入侠刊社,便将江一石调入侠刊社,于是江一石的人生进入《侠世界》和侠刊社并行。因为杨柳、江一石对提拔的迫不及待,“年轻干部有点毒”,导致了石光华与夏小荷事件爆发,龙昆仑为此调王道进入侠刊社, 三剑客聚齐侠刊社。于是三剑客和龙昆仑这四个主要人物便带动着侠刊社发展。从1980年代、1990年代到新世纪,演绎了一段改革开放以来期刊的形象化历史以及改革开放40年来期刊人的爱恨情仇。
13
蔡家园
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省文联文艺创作部主任
《穿左门走直道》说它“有速度”,是指有一种晓畅、明快的阅读快感。它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简洁明了地叙述语言能牵引着你一口气读下去。当下像这样的长篇小说并不多见,这是元平的成功。小说的快和慢是一个叙事美学问题,做到“有速度”不容易,既考验写作技巧,也关涉到对时代知觉结构、阅读心理的把握。元平明显受到“今古传奇体”的影响。所谓“今古传奇体”,是指《今古传奇》根据所发表的优秀通俗小说而总结出的美学原则,譬如主题要弘扬传统伦理价值,选材要传奇而不离奇,故事情节要环环相扣,人物命运要大起大落,不要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以线性叙事为主、减少倒叙和插叙,对话要简洁明快,语言要通俗易懂等等。元平融合了严肃文学、通俗文学、网络文学的优长,对“今古传奇体”有所发扬,显示了他在美学上的追求。
14
郑鸣
湖北省文联创作研究部主任
在改革开放45周年之际,小说《穿左门走直道》真实而艺术地再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期刊界的发展缩影。传统期刊人的奋斗与梦想,职场上的悲喜与爱恨,转型期的探索与艰难,发展中的荣光与跌宕,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生动的故事跃然纸上。作为和元平兄一起在纸媒期刊共同打拼过的战友,《穿左门走直道》这部作品中讲述的那些选题策划约稿经历、征战发行江湖的刀光剑影,传统纸媒在全媒体时代的起伏兴衰……一下子唤醒了我珍藏在心底的记忆,龙昆仑、王道、江一石……一个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让我在字里行间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有人说这部作品是作者鄢元平对数十年传媒职业生涯的回望与告别,但我更愿意相信,诗人、作家元平在作品中倾注的那种深入骨髓的浪漫与坚韧、奋进与坚守,必将激励着更多的传媒人铸就传统期刊新的辉煌。
15
彭公亮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授
《穿左门走直道》这部小说塑造了众多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媒体人群像,在对人物性格复杂的呈现中,凸显作者对人性的深度理解与坚守。小说人物类型中老一代媒体人以龙昆仑、林子峰为代表,另一类以杨柳、王道、江一石为代表的新生代媒体人。二类人物既有各自的理想及时代特征,又有彼此之间复杂的矛盾冲突。正是在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性格差异、行为方式上的矛盾冲突展现人性的丰富性。尤其可贵的是,作者在小说中坚守了新时代媒体人的理想与坚守:从左门到直道。“直道”“正道”是人性底色、基点,也是人性的高地。小说以“新写实”或者“新自然主义”的美学风格,直面人性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以媒体人群像塑造丰富了中国新文学的人物谱系。
16
庄桂成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
《穿左门走直道》这部小说叙述的模式很好,策略也好。这部作品人物众多,故事性很强,我感觉这个作品还是以事件为主,不是写人物为主,并且是一个刊物发展的历程。故事的事件性很强,很多时候就写事件来说,很多作者容易平铺直叙,做成一个非常大平面化的状态。但是元平这个作品在这方面,确实有个非常巧妙地处理,我总体感觉,它是一个闭环式的结构,事故从杨柳开始,到最后结束也是以杨柳的生活收尾。从一人一刊,设定了一个个非常小的场景和环境,所以他这个几乎不涉及很大的社会环境,也不会涉及历史。这部作品相当于是一个新的编辑部故事,但是他恰恰在历史的展现过程里边。我觉得这个故事里面可能最主要的是杨柳这个人,所以用杨柳来展开和人物的关系,在五个场景里面,都有着不同的设计,他就避免所谓的平面化叙事,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结构。
17
陈欣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
这部小说在我看来,最大的价值就是史料价值。它记录了一个行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让人们能够了解编辑出版这个行业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跌宕起伏;了解我们期刊的历史,我们创业的历史,我们期刊人心灵的历史。当你了解这些历史的时候,每一个行业都散发其独特的魅力。
数字化转型其实是所有行业都要面临的挑战,也是机遇。在这种新的机遇和挑战下,我们又会有全新的工作职能和工作方式。所以,如果能以这一部行业小说为蓝本,改编成一部行业剧,应该会对未来的年轻人更有价值。对我们整个期刊行业来说,小说记载了非常珍贵的史料,小说中的人物、故事会随着历史的风尘逐渐湮没,会被人遗忘,但却是真实发生过的、真实存在的史实。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淀和延续,我们会在历史中寻觅人类文明的轨迹,继续前行。
18
熊唤军
湖北日报东湖副刊主编
小说借鉴了一些通俗小说和影视作品的情节设定,增强吸引力。如办公室政治、职场权谋,兄弟情义。小说写侠刊社近二十年由鼎盛而陷入危局到转型,这条主线与职场争斗、权谋,和王道、杨柳、江一石三兄弟分分合合的兄弟情义这两条线相始终,互为表里。小说里的职场政治、兄弟情义方面的内容,是这部小说引人入胜的重要原因。
这部作品细节丰富饱满,密度大,情节曲折跌宕,叙事节奏快,在一个接一个的事件推动下,小说快速地推进,基本没有冗长沉闷的心理描写和分析议论性文字,这种笔触和风格,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对话精彩,作者很擅长写对话,虽然像龙昆仑经常有粗俗和霸蛮的语言显示了个人性格气质,是一种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但作品绝大部分人物对话的精彩并不是来源于这种个性化,而是因为贴着小说的场景、事件、氛围和人物的动机来写,与细节的铺陈和故事情节的发展融为一体,很好地完成了小说的叙事任务。
19
周璐
长江日报江花副刊主编
一部成熟的现实主义题材小说,必然是从时代角度出发写人,《穿左门走直道》一经面市就受到读者的喜欢,也是基于作者没有拘泥纸媒产业变迁史的史料记录和呈现,而是虚构一家期刊《侠世界》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巨变为主线,通过龙昆仑、王道、江一石、杨柳等期刊人的爱恨悲喜,来展现人性在俗世伦理中的精神失态与肉体失重,在虚实之间,有着作者对现实的追问与探寻。同时,小说中作者塑造的有血有肉、生动鲜活的人物和环环相扣跌宕起伏的故事,让读者置身于现实与虚拟的双重迷雾之中,分不清哪些是真实事件,哪些是虚拟现实,有着极强的代入感。鄢元平在谈及创作过程时,说将《今古传奇》的史实作为素材搬进了小说,如成立送刊队、跨世纪三本新刊同日上市、“包加包”发行政策、办印刷厂等。因为素材过于真实,他怕引起小说人物的对号入座。我想这样的担心大可不必,能让读者对号入座或可是小说的成功之处。小说通过真实和虚构的结合,更好地反映生活和历史的真实,赋予生活和历史审美价值,更能感染读者,这是艺术真实的魅力。

相关阅读:
小说叙述了侠刊社由盛而衰,后又改革求变的悲喜故事。作者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再现期刊人的爱恨情仇,在错综交织的人物关系中展示复杂的社会现实,在柳暗花明的叙事中实现对时代潮流的思考。这部小说堪称改革开放后中国期刊界发展全景的缩影。

小说看点
网络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传统纸媒成为人类发展中一个没落的行业。小说的“门”讲的是职场之门,人际场之门,市场经营之门。“道”讲的是道法自然,尊重市场,适应市场,纸媒方可自救。穿左门走右道或走直道其实讲的就是生意场上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变通。
小说看点
在传统纸媒三十余年,作者见证了纸媒由鼎盛到衰落到转型抗争,其中的热血辉煌和艰难抗争,就像一幅幅壁画,在历史的墙壁上呈现。
小说看点
纸媒的命运改变了传媒人的命运,必须有文字,记载这段命运的沸点和冰点,就社会和历史而言,纸媒的这段恢宏和凄美的历程,也应有最接近真实的记录。此书便可作为对那段历程真诚的书写与展现。

鄢元平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今古传奇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出版诗集《女人与风景》《赤色诗屋》,散文集《船》。
名家推荐
小说深入、细致地描写了一家期刊社逐渐发展成一家期刊集团的历程,塑造了像龙昆仑、王道、江一石、杨柳等一系列个性鲜明的期刊人群像,既展示了期刊人的奋斗和智慧,又揭示了他们在面对数字化冲击的艰难和探索。情节紧凑,可读性强。语言是作者一贯的风格,干净、俏皮、机智。《穿左门走直道》是一部难得的写期刊人的长篇佳作。
——知音集团董事长刘学明
一部四十多万字的长篇巨制,一幅全景式描绘中国期刊史的长河画卷,一曲回肠荡气的史诗与挽歌!这是我近五十年以来从未有过的阅读体验。许多伟大史诗性作品所无法带来的情感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震撼,《穿左门走直道》实现了。“年少不知曲中味,听懂已是曲中人”。我从事期刊行业已逾20年,历经过一个刊社的复兴、衰落、再复兴,其中的悲欢离合,甘苦况味,冷暖自知。说得矫情一点,我们人生中最具青春热情、最具创造力,甚至可以说是最好的年纪都付与了这姹紫嫣红的绵园,在我们人生中烙下了一道极深的印记。小说是中国新时期期刊史的一个缩影,是一个刊社的创业史,也是一群期刊人的心灵史。
虽然知道里面的人物多半不是我们这拨人,真的感觉小说像是在写我们人生中一段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我们是亲历者、观察者。换句话说,我们不是书中的人物,但我们和他们是生活在一处的。不是“他者”,而是真的我们。
——《今古文创》主编邱牧
